“四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以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为例

2021-08-26 02:47张利庠宁兆硕姜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襄阳畜牧业

文│张利庠 宁兆硕 姜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随着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畜牧业不再能走单纯依赖药物治疗、饲养规模、种群数量、肉品增产及追求GDP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一条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系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实现了“种养结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价值增值新路径。

在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中,襄阳正大构建了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系统安全体系及“政府+银行+企业+农民(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通过政府扶持、企业经营、银行贷款、农民合作的方式带动农民致富,被称为“种养加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在我国畜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以全产业链思维破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困局

相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畜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从国家战略来看,畜牧业在统筹农业、农村和农民协调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尚需加强规划引导;从生产方式上来看,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方式依然粗放;从生产要素来看,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欠佳;从生产环境来看,忽视畜禽个体生长环境健康,单纯依靠抗生素防疫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整体效果及关注度低。同时,某些部门由于职能不明确导致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问题比较突出,“过度项目化”“一刀切”“过度短期化”等因素影响畜牧业平稳发展,导致畜产品价格出现“过山车”式的跌宕起伏。

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项目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要求,以内嵌价值网络的全产业链思维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内嵌价值网络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对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迭代升级。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的构建与嵌入对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强调,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是维系全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通过形成各成员之间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使参与各方分享到合理的产业链利润。然而,单纯追求利益分配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明显的“重利益分配、轻价值共创”倾向,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可能忽略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忽视参与成员在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挤压农户等弱势群体的话语权,造成利益联结机制的失衡与失效。来自农业共营制、订单农业及生鲜电商的最新实践表明,现代农业必须整合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多种利益相关者,有机衔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打造“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产业组织体系,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新时代,现代畜牧业价值共创同样具有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功能互动和多方利益衔接的内在实质。在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建构的基础上,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共享”的底层逻辑,实现政府及行业协会公共价值诉求、各类经营主体市场价值诉求之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充分增强利益主体的获得感,让现代畜牧业成为“既有赚头又有奔头”的新型蓝海产业。

二、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系统布局的生动实践

1995年,正大集团落户湖北省襄阳市,经过26年的发展,襄阳正大已经从单一的饲料生产企业,成长为一家集作物育种、饲料产销、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物流与终端销售、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2010年起,正大集团在湖北省襄阳市打造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年产100万吨饲料、年加工10万吨熟食、年产值100亿元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立了一条“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全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全资源可循环的完整生猪食品产业化链条。正大集团本着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原则,通过 “政府+农民(合作社)+银行+企业”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机制,充分释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了保障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襄阳样板”。

1.“四全战略”夯实产出高效根基。现代畜牧业应该以养殖为基础,分别向产业链前端的饲料生产和产业链后端的食品加工延伸拓展,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思考逻辑,通过差异化产业布局、突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途径,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体验”的全方位服务,确保畜牧生产多元化供给;同时,蕴含了集约化的生产理念,以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目标,在全产业链布局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养殖的自动化程度、畜舍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水平、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实现全链条整体降本增效。

襄阳正大生猪产业化项目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全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全资源可循环“四全战略”的设计,实现了从饲料生产到生猪养殖、从屠宰加工到食品营销的有机串联,有效拓展了利润增值空间。

饲料生产端。襄阳正大2014年投资1.45亿元建成了1座36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随后不断追加建设,直至2020年第四季度,10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全面竣工。饲料厂智能化程度高、投入产出高,为生猪养殖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饲料来源。

生猪养殖端。坚持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原则,确保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襄阳正大创新投资模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襄阳市、襄州区两级政府出资1.5亿元注册成立合作社,融资建设30万头生猪产能;另出资1亿元与正大集团合资成立平台公司,参与产业链各子公司的投资建设,保障33万头生猪产能;另有社会投资认领40万生猪产能,政府给予其奖励补贴政策。

屠宰加工端。2014年年底,襄阳正大的屠宰与熟食加工厂全面开工,按照猪源一流、工艺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的“四个一流”高标准建设。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第一条全自动化卤肉生产线建成投产,最终可实现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肉类熟食10万吨,向市场供应肠类、面点类、酱卤类、热风烤制类、休闲食品、成型油炸类、调理品和猪油类等八大类熟食。

食品销售端。销售位于产业链条末端,直接面对消费者。襄阳正大通过拓宽销售渠道,为异质性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面向中高收入人群,与超市合作打造“健康生活体验馆”,形成集生鲜、速冻食品和餐饮熟食于一身的食品销售综合体。面向社区居民,选择居住人群密集的社区打造正大食品社区店,通过“产品进社区”推广正大食品的品牌,强化消费者对正大食品品质的认可,培养消费者对正大品牌的忠诚度。面向中低收入人群,进驻农贸市场主打生鲜猪肉。与农贸市场上的其他猪肉进行差异化竞争,强调“正大制造”和“正大品牌”,在产品新鲜度、安全性和全程可追溯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整体来看,该项目依托“四全战略”实现 “产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以规模化生猪养殖、先进的屠宰工艺、安全的加工技术确保生鲜猪肉和熟食制品在生产上有保障,数量充足且质量可靠;以全程控制、安全可追溯为卖点,以商超、社区、农贸市场为渠道,以周到细致的销售服务为吸引,稳定拓展客源,培养消费粘性;通过对猪肉产品精分割和熟食制作,提高猪肉的附加价值,同时借助“正大食品”的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的市场价格,保障产业链参与主体增收致富。

2.种养结合践行产业生态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根本遵循。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生态化理念。既要考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要考虑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理好生产布局与环境保护、发展规模与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在规划选址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充分尊重养殖场周边农民意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给予养殖场所在村和农民适当的环境补偿,也要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在规模化养殖区域,尽量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养殖设备和养殖技术,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襄阳正大全产业链项目在践行产业生态理念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从2015年开始,公司积极探索种养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发展生态种植产业,根据养殖场的布局和规模,匡算废弃物产生量,配置相应面积的耕地,以消纳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不仅能够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改善耕地土壤质量。襄阳正大种养结合(三房)示范基地在养殖场周边建设千亩蔬菜基地,铺设灌溉管网利用处理过的沼液还田种植甜食玉米。此外,襄阳正大还积极筹划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集中处理分散养殖户粪污面源污染用以资源化利用,通过沼液和农作物秸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发电,产生的固体沼渣加工制成固态有机肥。2019年,政企合作投资协议达成,正大集团利用“四位一体”模式与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襄阳市襄州区投资建设年发电量2500万度、年产有机肥6万吨、生物质气1100万方的生态有机肥厂,实现养殖环节零排放。

3.养猪技术4.0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为消费者提供充足、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畜产品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根本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历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双重叠加冲击,所面临的环境规制、市场需求等外部压力会不断加大,倒逼畜牧业发展必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提高质量与效益。畜牧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采取生物技术,包括分子育种、生物工程疫苗、微生物发酵、微生态应用等,实现畜禽良种、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科技驱动,助力智慧畜牧业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系统采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数据,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并贯穿饲草生产、饲料供应、养殖管理到畜产品消费等全产业链,实现信息数据的正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襄阳正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实现养猪技术4.0,依托良种、良舍、良法和良料四维体系,有效保障了畜产品数量、质量双重安全,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良种。种源建设坚持国外引种,公司2017年整体引进丹麦DFC优良种猪项目,包括丹系种源引进、全套工艺设计、设备、生产管理与培训,建成“一拖二”种肥配套模式,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出栏肥猪数量从原来的24头提高到38头。

良舍。公司高度重视养殖的自动化程度、畜舍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美式工艺设计,实现了猪舍建筑面积节约20%、养殖场用水减少60%。

良法。公司一方面聚焦生产过程智能化,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实现精准控制和精确管理,在养殖场采用智能环控系统,实时监测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信息,并通过调控风机、水帘、进风口等设备,使猪舍始终处于适宜养殖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全产业链数据化,开发正大猪博士手机APP,将完整的产业链与数据打通,依托数字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企业内部环节提供数据共享、智能决策服务。

良料。公司产业链生猪养殖符合正大集团“五统一”备案要求,即统一猪苗来源,统一全程饲料来源,统一技术服务管理,统一药品疫苗购买、发放及使用,基于正大襄阳成熟的全套猪营养体系精准设计,统一投放以“正大猪三宝”“正大母猪宝”为代表的正大饲料,确保饲料回报率高、产品品质稳定、生产效益好。

此外,公司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落实国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监管、严防死守,坚决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的方针政策。该项目严格落实“四个三”,即投资3000万元在产业链各环节新建洗消中心31个,严密设置了3级洗消防范网,在养猪场周边3千米和食品厂周边3千米内建立了防控猪瘟隔离带,实现了非洲猪瘟零感染、零发生,为非洲猪瘟可防可控、战胜非洲猪瘟树立了成功案例。

三、“四位一体”创新驱动全产业链运行模式

在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布局下,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的构建与内嵌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多元主体参与下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共创和利益链共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趋势。多元主体参与价值共创,要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准确识别各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其需求,并以此为核心提出契合国家大政策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价值主张,围绕价值主张进行充分的价值创造,并将所创造的价值与各利益相关者共享。依托现代畜牧业价值共创机制,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可以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创新“四位一体”运营组织模式,通过政府扶持、企业经营、银行贷款、农民合作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成就多方共赢典范。

1.价值共识。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符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对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生产的正大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具有充足、安全、优质、健康、营养价值的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政府,该项目用标准化的运作、市场化的经营,满足襄阳市从传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不仅实现财政创收,还通过拉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对银行,生猪产业化项目因为有政府和企业同时背书,投资风险较低、回报较为稳定,可解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诉求。对农民(合作社),全产业链布局符合提高收益、对冲养殖风险的诉求,在产业链条的其他环节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盈利超越。正常情况下,一头生猪的平均利润从320元提升到600元,增幅超80%。对企业,在四位一体模式下,政府负责全额贷款贴息,实行耕地占用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提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并由合作社、社会投资等多元主体解决养殖场房建设问题,满足襄阳正大在产业链中端轻资产运营、前后两端工业项目重点保障的价值主张。

2.价值创造。一是“四位一体”驱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实行“企业自投”,除向银行贷款8.5亿元外,襄阳正大分别投资1.4亿元和5.7亿元建成年产36万吨的饲料公司和年产10万吨熟食的食品公司。在养殖环节,“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政府、农户、银行、企业四类主体的资金、资产、资源优势,实现资本整合。

政府注资。襄阳市襄州区政府独立注资1.5亿元,成立襄州正兴现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0.9亿元用来投资建设3个10万头的规模化种猪场,0.6亿元用来扶持家庭农场建设配套育肥猪场,参与襄阳正大百万头项目猪源建设。

农民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提高农村土地的要素配置效率创造条件,在合作社种猪场建设中,项目所在地1716户农民将450亩土地经营权以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筹利用。同时,在合作社配套育肥猪场建设中,农民自筹资金0.7亿元,以投资建场的方式参与到项目中。

银行贷款。为支持合作社猪场建设,银行突破产权抵押及担保传统,创新融资模式,采用“租约质押+租金兜底”的新思路,向合作社种猪场项目建设提供贷款。合作社以与襄阳正大签订20年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贷款1.2亿元,用于建设3个10万头规模种猪场,1个2.8万头配套育肥场。为支持育肥场建设,银行为代养户提供保证金贷款0.7亿元。

企业投资。襄阳正大投资3.4亿元,向银行贷款4.8亿元,成立襄阳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租赁经营合作社投资建设的种猪场,签订20年长期不可撤销的租赁协议。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融资、建设、运营)委托襄阳正大代为执行,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二是“四位一体”驱动经营模式创新。针对种猪和育肥猪的养殖,襄阳正大与合作社之间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其一是种猪场租赁经营。即正大租赁合作社所有的种猪场,签订20年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每年按照种猪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支付租金,保证合作社获得稳定收益,种猪饲养完全交由襄阳正大完成,企业承担种猪场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风险。其二是育肥场代养合作。襄阳正大与合作社名下的育肥场签订6~10年的长期代养协议,并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饲养管理等服务,由农户代为养殖,根据饲养成效获得养殖报酬。

3.价值共享。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实现多元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关键,在于依托产业生态系统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创造价值,并实现三个维度的效益分享和共益格局。

一是经济效益。合作社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照付不议的租金将用于逐年归还政府的资本金1.5亿元,同时20年累计实现6900万元的税收收入。据估算,政府可从整个生猪产业链项目中获得总税收23.2亿元。政府资本金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在银行开设租金收入专户和还款专户,企业通过租金收入专户支付给合作社的租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仅合作社养殖项目即可为银行带来3100万元的利息收入。从全产业链看,银行总的利息收入达3.6亿元。襄阳正大在项目中获得了稳定、安全、可控的猪源,保证猪源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规定的品质、大小进入屠宰与熟食加工环节,建成“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安全可追溯的猪肉食品产业链,每年可以创造53亿元的总收入,实现5.7亿元的净收益。

二是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襄阳正大下属的饲料、养殖、食品等子公司吸纳员工2000多人,带动饲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厂房建设等第二产业和物流仓储、广告服务、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带动种植、养殖在内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上。其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市1716户贫困户、8307人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社建设养殖场,在整个项目期间将稳定获得土地租金、养殖场租金分红、合作社收益分红和养殖场房固定资产。综合测算,共实现净收益2.24亿元,平均每户每年获得6500元的收入。再次,有效保障普通农户收入增长,288户代养农户加入了合作社,签订生猪代养协议,获得育肥猪的代养收入。按照代养费150元/头计算,整个项目期可获得代养费接近8.7亿元,扣除投资成本后的收益为8.2亿元,平均每户每年可收益14万元以上。此外,该项目以打造全产业链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助力传统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是生态效益。通过种养结合绿色循环模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便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每年可节约环保成本投入2000万元,产生清洁电力2500万度,生产有机肥2万吨。

作为襄阳市迄今辐射范围较广、带动农户较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不仅是正大集团进军食品领域的典范,更是襄阳市百姓家门口的致富源泉。简言之,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我国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样板,“四位一体”打造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襄阳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