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社会化服务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8-26 02:47斯琴图娜拉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畜牧业

文│斯琴图娜拉(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正北方,有丰富的牧场资源,畜牧业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当地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传统畜牧兽医服务工作与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宜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好服务与生产的关系,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倡导,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积极探索与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促进畜牧兽医工作从简易治疗、配种、阉割等技术服务逐步向优良品种繁育、饲草料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病检测监测等方向转变,基层兽医工作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鄂托克旗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鄂托克旗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鄂托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济圈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经济体,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也是肉羊、肉牛、生猪三大畜产品主产基地。畜牧养殖是鄂托克旗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鄂托克旗高度重视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绒山羊优良品种培育等工作,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1.鄂托克旗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鄂托克旗是畜牧业大旗县,草场面积辽阔,传统畜牧养殖以划区轮牧散养为主。多年来,主要依靠嘎查(村)防疫人员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呈现出“任务重、难度大、进度慢、效率低”的现象。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牧区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嘎查(村)防疫人员老龄化较重、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能开展动物疫病诊疗的乡村兽医或执业兽医更是有限。因此,基层一线兽医专业人员和服务平台短缺、牧区牲畜诊疗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自2010年开始,鄂托克旗开始摸索整合全旗基层兽医资源,以小组或分队的形式开展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防控工作,有效解决了牧区地域广、交通成本高、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提高了免疫工作效率和畜禽免疫质量。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总结,鄂托克旗人民政府于2012年出台了“鄂托克旗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将“逐村进行、整体推进”开展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的防疫模式以政府文件形式确定下来,有效保证了免疫进度和质量,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取得较好成效。

2016年,在鄂托克旗人民政府的引导下,多部门在鄂托克旗乌兰镇联合建立了兽医医院,通过集中培训专业人员、推广治疗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动物常见病症诊疗工作中,基层一线兽医专业人员和服务平台短缺、牧区牲畜诊疗难的问题。创建了“政府引导、兽医院承担、企业投资合作、养殖合作社参与”的早期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对鄂托克旗兽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7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要求。为更好地解决鄂托克旗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鄂托克旗立足当地工作实际,遵循《指导意见》的政策性导向,在早期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积累了实践经验。

2.鄂托克旗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自2012年以来,经过9年的发展探索,鄂托克旗兽医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兽医服务”和“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性兽医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鄂托克旗成立了具备相关资质的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整合了各企业在饲料供应、兽医诊疗、养殖技术指导、畜产品深加工、动物防疫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切实引进社会资本和人才队伍加入到兽医服务工作中。

2021年牧康公司采用“政府扶持引导、企业牵头、科研院所与资质实验室支撑、合作化运行、农牧民及养殖企业”运营模式和“服务平台化、绩效数字化、人员属地化、区域平优化、财务透明化、管理精细化”六化管理模式。鄂托克旗在所辖各苏木(乡镇)、镇建立了7个分公司,与180名基层服务人员签订服务合同,组建“三级叠加式”服务体系,分区域开展服务工作;依托原鄂托克旗疫控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开展“保障性业务+拓展性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基础上,通过“牧掌柜云畜牧大数据平台”开展了19项兽医社会化服务内容,逐步形成“一平台+五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动物疫病诊断与治疗中心、动物营养和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动物繁育育种中心、技术推广与培训服务中心、疫病防控大数据服务平台)服务体系。

鄂托克旗全面推进兽医社会化工作以来成效显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养殖场户对专业、便捷兽医服务的需求,满足了畜牧养殖产业链中兽医卫生治理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了把兽医社会化服务变成各需求者的贴心服务。

二、鄂托克旗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的成效

1.创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长效机制。通过旗县政府制定政策、乡镇主导、村委协助、养殖场户配合等,全面落实“逐村进行、整体推进”的免疫方式,确保年度集中免疫工作有序推进。2021年初,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的名义印发兽医工作指导意见;鄂托克旗各乡镇组织动员农牧民配合防疫工作人员,以村为单位落实“逐村进行、整体推进”的免疫方式;各村村委协调落实集中免疫具体时间,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全程参与监督、协调和后勤服务保障;鄂托克旗农牧民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配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该模式运行多年来,受到广大农牧民欢迎,确保了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全面落实,提高了免疫工作效率和质量。

2.提升兽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旗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农民”提升工程,整合师资力量,对45周岁以下的农户进行兽医专业培训,有效解决了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通过改革试点,对原有村级防疫员队伍进行精简整顿、考核优选、企业管理,使留岗人员工资待遇大幅提升,增强了行业吸引力和认同感,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

3.促进动物防疫工作公益性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成立,不仅解决了牧区动物看病难的问题,也为畜牧兽医成长提供了平台,成为基层兽医的培养基地,更好地发挥其公益性服务作用。自2016年鄂托克旗兽医院成立以来,不断对处置室、手术室、化验室、药房等基本设施建设进行完善,配套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等设备。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远程诊疗平台等方式,为农牧民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畜牧服务。

4.创新工作方法取得实效。通过不断完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立旗、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联动机制,对动物防疫工作实现共管共抓、分级负责。新的工作模式创建了动物疫病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发展趋势,提高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有利于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效率,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自2016年以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每年财政预算15万元,专门用于与科研院所开展兽医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起“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为鄂托克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在微量元素检测、支原体肺炎防控、寄生虫病筛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切实提高了鄂托克旗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示范效应。

三、结语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社会化服务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保障,属地人民政府在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动物防疫、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实践中,鄂托克旗坚持以服务农牧民为宗旨,不断探索完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畜牧业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