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雏鸡生理和饲养管理要点

2021-08-26 02:47陈宗芳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周龄雏鸡鸡群

文│陈宗芳(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从出壳到6周龄的雏鸡,具有绒毛稀少、敏感性强、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和抗病力弱等特点,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鸡群的质量,所以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鸡的重要环节。为了育雏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以及适应雏鸡发育要求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幼雏出壳初期体温比育成鸡体温低3℃左右,其绒毛稀少,无羽毛,皮肤薄、脂肪少、热量易发散,需要人为创造合适的温度条件,出壳2周龄后雏鸡体温调节功能才逐步完善。因此,育雏期室内保持恒定的适宜温度,对雏鸡的发育、健康和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2.雏鸡生长发育迅速。雏鸡前期发育迅速,1周龄体重可达到出壳体重的2倍,7周末是出壳体重的70多倍,育雏前期需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其生长。此外,雏鸡的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单位体重耗氧量成倍增加,需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求。

3.雏鸡消化能力弱。幼雏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胃容量小,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还不能完全消化食物,所以育雏前期需以雏鸡日粮配方准备足量的营养饲料,特别是矿物质、各种添加剂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还可适当准备一些常用的消毒药、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等。

4.雏鸡抵抗能力差。幼雏初生时,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在育雏阶段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按照防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疫苗。

5.雏鸡应激能力弱。雏鸡对一些营养素缺乏和药物、霉菌等物质非常敏感,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症或药物反应,所以育雏期应谨慎选择饲料配方和药物。此外,雏鸡胆小、喜扎堆,自卫能力差,对声音、颜色、光线等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易引起鸡群躁动,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育雏期间需要维持环境安静。同时,还需控制适量的饲养密度。

二、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1.挑选雏鸡。养鸡饲养效果的好坏、获得经济效益的高低,重要的基础工作在育雏,育雏是整个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幼雏需按出壳时间和体质强弱等情况,进行严格挑选。建议挑选来自同一日龄、体重在35克以上、大小均匀、母源抗体整齐的一个种鸡群,并符合品种标准;雏鸡眼大有神、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绒毛清洁整齐、富有光泽;腹部平而宽、大小适中,柔软;卵黄吸收好,脐带无血痕,愈合良好;脚趾圆润,站立平稳;腿、喙、眼等无残疾。

2.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是决定雏鸡成活的重要因素。饮水采食、饲料消化吸收、正常体温维持及疾病抵抗能力等各种生理活动都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较低时,雏鸡畏寒扎堆,羽毛蓬乱,精神不振,饮食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冒或下痢,温度过低时会使鸡群因聚堆而出现雏鸡被压死的状况;环境温度偏高时,雏鸡展翅膀下垂,张口呼气,不喜吃食,喜饮水。不适宜的温度也会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导致体质虚弱、发育滞缓、引发不良习性,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疾病。

3.适宜的环境湿度。雏鸡呼吸频率快,如果环境湿度较小,吸进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大量水分,使得鸡体丢失大量水分,雏鸡大量饮水,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育雏初期舍内相对湿度在第一周以70%~75%为宜,第二周为65%,第三周后保持在55%~60%,保证雏鸡的成活率。

4.舍内保持通风。雏鸡生长初期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可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会排出大量混浊气体,舍内空气浑浊,雏鸡的健康会受到威胁。所以,要保证舍内及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配置通风设备。

5.饲养密度合理。雏鸡应按大小、强弱和饲养密度适当分群。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的前提条件。若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混浊、湿度增大、卫生变差,养殖环境恶化,导致雏鸡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下降,易出现生病死亡。

6.饲料营养全面。雏鸡在1~2周龄增重可达到出壳的2倍以上,由于其代谢旺盛而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较弱,需要提供满足雏鸡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复合型饲料。一般雏鸡饲料的代谢能水平应在2900cal以上,其中粗蛋白含量19.5%以上,赖氨酸水平超过1%。

7.适时充足饮水。为防止雏鸡进雏后脱水,需先让雏鸡饮用一定量的温开水后再进食,水温以25℃为宜,以后饮水温度可在15℃左右;雏鸡的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的1.5~1.8倍,保证雏鸡随时可饮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饮水器需定期洗刷消毒。

8.加强育雏期的光照管理。育雏初期需加强光照,使雏鸡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环境,学会饮水采食。光照对鸡的采食、饮水、活动、繁殖等都有重要影响。6月龄雏鸡其性成熟的早晚不受光照时间的影响,但雏鸡的采食量和采食时间与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发育过慢是育雏期最易发生的问题,为防止体重达不到标准,可采用电灯照射等方法延长光照时间,从而促进育雏期鸡的发育和生长。

9.及时断喙。为防止鸡群啄羽、啄肛、啄趾等不良习性的发生,在雏鸡6~10日龄需进行断喙,此时对断喙雏鸡的伤害最小,也可以推迟病弱雏的断喙时间,但最晚不能超过14周龄。青年鸡转笼之前,对断喙不成功的个别鸡只再进行第二次断喙。

10.做好防疫工作。育雏室内外需按时清洁,并做好室内通风,保持环境卫生干净。饲养用具定期刷洗和消毒,垫料时常更换,保持舍内干燥。及时隔离病雏鸡,病死雏鸡及时无害化处理,并按时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疫源扩大。

猜你喜欢
周龄雏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褐壳蛋鸡
雏鸡初饮要注意什么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