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常识:新生儿是希望与未来

2021-08-26 19:14南方周末评论员
南方周末 2021-08-26
关键词:常识生育新生儿

南方周末评论员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最重大的两条修改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取消社会抚养费。这意味着,目前制约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的因素,只存在于个人、家庭层面与社会、文化层面。

一个社会的主流观念与文化,特别是关于生育与人口的,会极大影响对个人、家庭的生育决策,所以在观念与文化上的正本清源,让常识得以回归,尤为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人本身是一切意义与价值的源头,是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赋予一切死物与无形之物以价值。“人口”这个词本身有一定误导性,好像人带着一张口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来消费,来“消耗资源”的,但人也带着一双手,是“人手”,一个身体智力健全的人,只要自负其责、不偷懒,作为生产者兼消费者,一生创造的净财富大概率是正的。

一些人喜欢计算“人均某某资源几何”,言下之意,“人口”少了,人均占有资源就多了,大家就变得更富有了。按照这个逻辑,资源匮乏的日本、新加坡压根儿不会成为发达国家。所谓的资源,在现实世界中从来也不会按人均分配;某种程度上,你所消耗的资源,往往都是用你工作挣得的钱买来的。价格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功能,是让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均匀的资源,流向价值最大的用途与需求最强的个人。

比如,一些人抱怨一线城市地铁拥挤,殊不知,没有一线城市聚集那么多人,没有规模效应,地铁这样的基础设施压根儿不会存在。大城市的人更多、人口密度更高,同时单位面积的产出也更高、人均收入也更高,岂是耦合?若单纯以“人均资源”来论,大家应该趋之如鹜去农村才对。

更年轻的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20年深圳小学生在校人数为109.12万人,上海为86.10万人,考虑到小学深圳为六年制、上海为五年制,换算成同一统计口径,深圳小学生仍略多一些。更多的孩子背后是更多的年富力强的父母,这意味着深圳的人口结构更年轻、更有活力。更何况深圳常住人口比上海少多了,这意味着年轻父母占比相对更高。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可以吸收外来年轻人来优化人口结构,但一个国家这么干就要三思后行了。欧洲“难民”危机表明:外来移民未必是来创造财富的,还会导致不可控的文化冲突问题。一个家族,人丁不旺,偌大的家业或守不住;一个国家,为人口结构百年计、千年计,方可长保金瓯无缺。

所以,小对一个家庭而言,中对一个城市而言,大对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新生儿都意味着后继有人、意味着未来与希望。新生儿响亮的哭声是世上最悦耳的音乐,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脸是人间最有希望的图画。重申这样的常识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常识生育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健康常识我知道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