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肿瘤疫苗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分析研究

2021-08-27 02:11胡璐璐周立娟刘小溪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6期

胡璐璐,周立娟,戚 欢,刘小溪,王 欣,刘 夏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00)

中国现阶段膀胱癌疫苗、宫颈癌疫苗、结肠癌疫苗和黑色素癌疫苗、前列腺疫苗已经被批准上市,大批肿瘤疫苗均处在研发的各个阶段。为了紧跟国际形势,抓住市场机遇,中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运用定量分析与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相结合的多维度多视角集成创新方法研究肿瘤疫苗领域知识演进等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采用CiteSpace统计分析工具对国内肿瘤疫苗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通过对国内肿瘤疫苗领域文献信息计量及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揭示国内肿瘤疫苗领域知识基础及研究演化路径,探测国内肿瘤疫苗领域的发展前沿,挖掘文献中的潜在信息。

1 研究方法

软件介绍:CiteSpace是美国著名华裔学者陈超美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它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显示出来,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7.R1版本。分别选取作者、机构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分析,选取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其余设置保持默认,绘制相应的可视化图谱。

数据获取: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CNKI总库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检索主题为“肿瘤疫苗and癌症疫苗”,检索时间截至到2020-10-31,选取国内文献,共检索并下载了1981—2020年相关文献2 499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检索结果分析如下。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时间分析

如图1所示,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共发表相关论文2 499篇,总体发文趋势呈先增长后波动下降趋势,尤其1994年开始,发文量呈现爆发时增长,直至2006年,年均发文量达到峰值183篇,之后2007—2020年发文均值为110篇,说明国内研究肿瘤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直持续。

图1 1981—2020年肿瘤疫苗国内文献每年变化趋势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如表1所示,1981—2020年肿瘤疫苗国内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分别是姚德茂(12篇)、王一理(12篇)、隋延仿(12篇)、任秀宝(11篇)、魏于全(10篇)、台桂香(9篇)、张秀敏(9篇)、吴孟超(8篇)、张庆波(8篇)、李力(8篇)。

表1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发文量前十的作者

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以了解到肿瘤疫苗相关研究人员的发文量、分布与相互合作情况,如图2所示。相关软件相关设置为,选择分析节点类型为作者,起止时间为1981—2020年,时间分区为1年,数据筛选选择(Top N per slice=50)即抽取每一时间段内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50项数据,不进行图谱剪枝,其他选项为默认。

图2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了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图中标注了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的名字。通过左上角标识得知图谱中共有节点(N)886个,连线(E)1161条,中心度(Density)0.003。该图是依据被引频次形成的,图中圆形节点代表每一位作者,作者姓名和发文量呈正相关,即作者姓名越大,发文量越多。

图2 1981—2020年国内肿瘤疫苗研究者合作网络

该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说明,在肿瘤疫苗研究领域,存在多个团队,各个团队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每个研究团队内部合作非常紧密。

对作者进行关键词聚类后,可以反映每个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作者及被引频次、聚类情况和研究方向等信息如表2、图3所示。

图3 1981—2020年国内肿瘤疫苗研究者、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表2 1981—2020年国内瘤疫苗领域发文被引频次前五位的作者

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隋延仿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发文数量为12篇,被引次数为11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乳剂,基因工程纳米疫苗;被引频次第二位的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姚德茂,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白血病;排名第三位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任秀宝,其主要研究方向为foxp3,控制Treg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之一;排名第四位为来自吉林大学的台桂香,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鼠muc1-mbp融合蛋白;排名第五位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王一理,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白血病。

以上五位作者均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且排名第二的姚德茂和排名第五的王一理属于同一研究团队,主攻白血病疫苗研究方向。

2.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针对肿瘤疫苗领域开展研究的机构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情况。1981—2020年肿瘤疫苗国内文献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如表3所示,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排名前十位的发文机构均为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以及科研院所,说明大学和研究院所是肿瘤疫苗研究的前沿阵地。

表3 1979—2019年肿瘤疫苗国际文献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

结合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4,相关软件相关设置为:选择分析节点类型为机构,起止时间为1981—2020年,时间分区为2年,数据筛选选择(Top N per slice=50)即抽取每一时间段内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50项数据。

图4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科研机构分布知识图谱

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共有节点(N)120个,连线(E)24条。图谱中节点较为分散,连线较少,说明肿瘤疫苗研究领域的相关机构合作较少,而且只有较少的机构建立合作网络,该领域国内研究机构尚未建立较多非常紧密的合作网络。从软件绘制的图谱来看,国内肿瘤疫苗研究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解放军306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建立了较好的合作网络。

从肿瘤疫苗研究机构发文被引频次来看,中国医学科学院发文被引频次最高,为47次;其次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被引频次为14次;共同位列第三位的是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引频次为12次;排名第五位的机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其被引频次为11次。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1981—2020年国内瘤疫苗领域发文被引频次前五位的机构

2.4 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肿瘤疫苗领域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分析,确定肿瘤疫苗领域中影响力和关注度较高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及研究动向。基于1981—2020年间发表的论文,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首先选取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50篇文章构建网络图谱,得到图5。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文章出现频次排名前十位关键词如表5所示,结合图5综合来看,肿瘤疫苗、免疫疗法、树突状细胞三个主题出现频次最高,由于检索主题为肿瘤疫苗或癌症疫苗,符合实际情况。随后是肿瘤、疫苗、肿瘤抗原、免疫疗法、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以及基因治疗等,说明树突状细胞研究在肿瘤疫苗领域中占相对较高地位。

图5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5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文章出现频次排名前十位关键词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热点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得到的结论相一致,再一次印证了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疫苗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1981—2020年国内瘤疫苗领域被引频次前五的关键词

本文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分析中国知网主题为肿瘤疫苗、癌症疫苗的2 499篇中文学术论文,得出如下结论。

1981—2020年肿瘤疫苗领域共发表相关论文2 499篇,总体发文趋势呈先增长后波动下降趋势,2006年,年均发文量达到峰值183篇。

国内肿瘤疫苗领域发文量前五名的作者分别为姚茂德、王一理、隋延仿、任秀宝、魏于全;被引频次前五名的作者分别为隋延仿、姚德茂、任秀宝、台桂香、王一理,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纳米乳剂、白血病、foxp3、鼠muc1-mbp。

1981—2020年肿瘤疫苗国内文献发文量前五名的机构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结合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内肿瘤疫苗领域的相关机构合作较少,只有较少的机构建立合作网络,该领域国内研究机构尚未建立较多非常紧密的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