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西洋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1-08-27 12:05秦学军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溪口虎山测区

秦学军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福建 厦门361000)

0 引言

福建省永安西洋地区水系沉积物Cu、Pb、Zn、Au、Ag等元素含量在局部地区均高于地壳丰度,而Cu、Pb、Zn、Au、Ag等元素富集区的重叠地段是寻找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

1 地质特征及水系沉积物特征

测区位于大田—龙岩拗陷带中,总体处在上坪—香寮复式背斜的南东端,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在区内北东部通过。区内地层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岩浆活动历经加里东期、燕山期演化过程,断裂构造主要由北西、近南北向和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地壳运动经历了基底变质,沉积盖层的形成和构造变动,构造较为复杂。区内为大田—龙岩锡、钼、铜、铅、锌、银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依据各地质体取得的Cu、Pb、Zn、Co、Ag、W、Mo、Bi、Sn、Au等10种成矿、伴生(指示)元素定量分析数据,通过综合地球化学指标统计计算,对区内主要地质单元含矿性进行分析评价。

1.1 含矿性评价原则

(1)浓集比率(k):根据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认为其地质体中元素含量高于全区平均值,则该地质体就具有成矿可能性,k越大,越有利于成矿。

(2)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的大小,反映元素分布的离散性,认为Cv越大(即分布越不均匀),越有利于成矿。

(3)相对成矿指数(P):反映元素平均含量和标准离差与成矿的关系。使用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计算相对成矿指数。该指数越大,成矿可能性就越大。

1.2 主要地层、侵入岩含矿性

各地质体含矿性叙述如下:

林田组:Cu、Co、W、Au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Pb、Zn元素k、Cv、P之和也均大于2。因此Cu、Co、W、Au和Pb、Zn具成矿的可能性。

天瓦岽组:该组中所有元素k、Cv、P之和均小于3.0,单项也未见有明显富集元素,因此,该组难有成矿可能性。

溪口组:Cu、Pb、Zn、Co、Ag、Bi、Sn元素之和均大于3.0,其余元素k、Cv、P三项和也大于2,从地球化学角度认为该组是工作区含矿性最好的地层,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大坑村组、文笔山组:Pb、W、Bi、Au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其他元素均小于3。因此,Pb、W、Bi、Au有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依据。

梨山组:Pb、Co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其他元素均小于3。因此,Pb、Co有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依据。

南园组:Cu、W、Au、Sn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其他元素k、Cv、P之和均小于3.0,单项也未见有明显富集元素,因此,该组Cu、W、Au、Sn也有成矿可能性。

中侏罗世侵入岩:W、Mo、Sn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其他元素均小于3。因此,W、Mo、Sn有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依据。

志留纪侵入岩:仅W元素k、Cv、P之和均大于3.0,其他元素均小于3。因此,W有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依据。

1.3 水系沉积物异常

在本区内圈出各类异常2处(图1),分别为永安丰门坑PbZnAgSn28、永安虎山AgPbZnSn36异常特征如下:

图1 测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图(图中西南角为1∶5万西洋幅)

永安丰门坑PbZnAgSn28:位于西洋幅西北部,主要元素含量较高,且分布较广泛,Ag0.39μg/g,Pb143μg/g,Zn132μg/g,Sn23.8μg/g,其他有Bi、Cu、Hg等元素,其中Bi2.94μg/g,且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出露桃子坑组等,有北东及北西向断裂通过本区,与土壤Pb、Zn异常,重砂W、Sn、Pb异常部分叠加。

永安虎山AgPbZnSn36异常:位于西洋幅东南部主要元素含量较高,且分布较广泛,Ag0.44μg/g,Pb179μg/g,Zn239μg/g,Sn15.3μg/g,其他有Bi、Cu、Au、As、Sb元素,其中Bi3.37μg/g,且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出露翠屏山组、长兴组、溪口组、梨山组,西北部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发育有矽卡岩化,已发现有灰岩、钨(含铅、锌)矿点。近花岗岩处是钨成矿有利地段,为甲类异常,应在外接触带寻找多金属矿产。

2 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实施

本文通常是以微小型的颗粒物为测量对象,如果没有微小型的沉积物,可以用细砂状的沉积物代替。不同的采集对象中含有的矿物是不同的,在采集测量对象时,由于地球化学景观不同,地貌差异等因素,同一地区会有不同的物质。因此,在很难采集到同一物质时,可将采集的对象进行筛检。一般通过粒级及深度有效性实验来确定采样深度和粒级,这样不仅能保证采取样品的一致性,还能减少其他物质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精准度[3]。

3 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

3.1 Cu⁃Pb⁃Zn⁃(Mn)、Cu⁃Pb综合异常

(1)在滑脱断层带中呈“串珠状”分布,是区内重要的组合异常。异常与拆离体层位关系密切,如西部拆离体层位为二叠系文笔山、童子岩组和栖霞组中,分布有甲头、上石、盖竹溪、林地等异常,东部拆离体层位主要为三叠系溪口组,分布有白水寨、胡芹、程舍山、虎山、下黄土坪和南洋等异常。

(2)分布在林田组中。如西部较大面积分布于三寨岬异常。

(3)分布受断裂带、岩体接触带控制。受断裂带控制的有西北部大北岭,西部帆桦岌顶,北部大岚山、中部紫云洞山等异常;受岩体接触带控制异常主要有中侏罗世花岗岩接触带南部苏家山、北东部西洋异常。

3.2 含有W⁃Sn⁃Mo⁃Bi、W⁃Mo、W或以之为主的综合异常

(1)分布在林田组、溪口组中。寒武系中有较大面积分布于三寨岬异常,三叠系溪口组分布有白水寨、胡芹、程舍山、虎山、下黄土坪、南洋、马山等异常。这些异常往往与Pb、Zn、Cu、Ag的异常叠合。

(2)分布受断裂带控制。往往也有Pb、Zn、Cu、Ag的异常叠合。主要异常有西北部大北岭等地。

3.3 Ag、Ag⁃Sb、Ag⁃As、Au⁃Ag⁃As异常

(1)主要分布于林田组、溪口组中,多与W⁃Sn⁃Mo⁃Bi、Cu⁃Pb⁃Zn Cu⁃Pb⁃Zn。

(2)位于断裂附近的地质体中,可能与断裂和热液成矿作用有联系。

3.4 Cd⁃Ni⁃Co⁃Cr、Co⁃Cr和Cd为主的异常

(1)主要位于断裂附近的地质体中,如林田—温坑南北向断裂带,从北往南分别有大岚山、坑源头—马山异常,并常有上述异常相伴;帆桦岌顶北西向断层和大北岭北北东向断裂带分别有异常分布。

(2)中侏罗世侵入岩接触带上有大面积异常分布,如虎山异常。

(3)林田组、东坑口组、翠屏山组和溪口组也分布有异常。

4 空间分布规律

测区内元素异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对地集中在四个区域:大北岭—丰门坑—香寮多金属异常区、内炉—虎山—西塔坂铅锌钨异常区、大岚山—甲头铁多金属异常区、马山钨多金属异常区。其特征如下:

(1)大北岭—丰门坑—香寮多金属异常区:分布于测区西部,大北岭—丰门坑—香寮一带,呈长条状,北西或北北东向。由HS⁃1Au Mo、HS⁃7Cu Pb W Bi、HS⁃11Cu Pb Zn Ag、HS⁃12Ag Cu Pb、HS⁃13Ag Pb Mo、HS⁃19Sb Pb等6个异常组成,单个异常多呈近北西向,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异常区处于湍石—香寮隆起—伸展构造带中,地层有林田组、东坑口组、林地组等、栖霞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断层发育主要有印支期滑脱断层、燕山期逆冲断层,其次还有北西向和北东东断层。

(2)内炉—虎山—西塔坂铅锌钨异常区:分布于测区东部,内炉—虎山—西塔坂一带,呈长条状,北东向。由HS⁃4Cu Mo W、HS⁃9Pb W Sn Mo、HS⁃10Pb Ag、HS⁃15Pb Mo、HS⁃17Pb Au Ag、HS⁃18Au Ag As等6个异常组成,单个异常多呈南北向,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异常区处于岭头—虎山隆起—伸展构造带中,地层主要有翠屏山组、溪口组,岩体有中侏罗世花岗岩,断层发育主要有印支期滑脱断层。

(3)大岚山—甲头铁多金属异常区:分布于测区北部,大岚山—甲头一带,呈长条状,北东向。由HS⁃2Mo、HS⁃6Cu Pb Mo Zn等2个异常组成,单个异常多呈北东或南北向,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异常区处于湍石—香寮隆起—伸展构造带和林田—温坑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异常北部地层主要有梨山组、溪口组,发育近南北向断层,南部主、文笔山组、童子岩组和梨山组,发育印支期滑脱断层。

(4)马山钨多金属异常区:分布于测区南部,马山一带,呈长条状,北北西向。由HS⁃14 Ag Cu Zn、HS⁃16 Sn Au Cu等2个异常组成,单个异常多呈东西、北西向,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异常区处于岭头—虎山隆起—伸展构造带南段,地层主要有翠屏山组、溪口组,岩体有中侏罗世花岗岩,断层发育主要有印支期滑脱断层。

5 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金属矿主攻矿产类型与印支期滑脱构造有关的热液交代型铜、钨多金属矿。甲头查证区控矿构造主要为印支期滑脱断层,岩头山查证区控矿层位为溪口组角岩段的矽卡岩。其成因类型初步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4]。因此,区内主攻矿产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铁、铁多金属矿。区内铁、铁多金属矿控矿构造、控矿层位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加上区内工作程度低,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其中甲头HT1和岩头山HT1异常区值得进行预查工作[5]。

温坑查证区内金属矿主要有钨、铅(锌)矿类型,控矿层位为溪口组角岩段的矽卡岩。其成因类型初步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热液交代型。因此,区内主攻矿产类型与溪口组层位有关的热液交代型钨、铅(锌)或钨多金属矿。区内钨、铅(锌)矿含矿层位—溪口组角岩段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加上区内工作程度低,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1∶5万西洋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进一步研究了测区地球化学场,从而为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经筛选、评序,共圈定及划分出水系沉积物异常19个,其中甲类异常8个,乙类异常4个,丙类异常7个。对测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根据异常所处地质环境,将区内划分为3个找矿远景区(均为B类),并根据成矿有利程度和找矿潜力的大小,进一步划分出找矿靶区10个,其中A类1个,B类7个,C类2个。采用1∶1万土壤(剖面)测量,对区内进行了查证,分别在甲头和温坑发现了多金属、钨、铅锌矿点,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经重点检查,甲头北多金属矿点地表圈定矿(化)体长150 m,单条槽探控制矿体厚度2.12 m,刻槽样平均品位Pb2.89%、Cu0.5%,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溪口虎山测区
幸福“摇篮”助力 雏鹰成长飞翔——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分专项航空系统应用校飞及示范项目多个测区数据交付
雨花·艺术 崔海作品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吴中名梁虎山桥
田野行
西浦廿题之聚仙亭
浅谈洋内弧地质演化过程
关于宣州区溪口镇茶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