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021-08-27 00:17王意生张向飞李治洪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上海市公共服务上海

王意生 张向飞 李治洪 陈 旭 邵 芳*

(1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 200336;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1],在市级层面,有“上海农业布局规划动态管理系统”和“上海市农用地综合管理平台”两个系统;在区级层面,浦东新区和金山区均开发了相关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其中,浦东新区的农用地管理系统将农业地理信息技术与种植业补贴相结合,做到补贴与农用地一一对应;金山区的农业用地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金山区农用地资源的数量、分布空间以及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形成了农用地空间数据资源中心)。

近年来,上海市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例如,不同年份现状用地、规划用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蔬菜功能区、畜禽渔业养殖用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等,但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信息数据并不互通、数据采集和更新也不同步等问题。因此,整合现有相关数据资源,构建上海市统一的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2]。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开发建设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为了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笔者拟对该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介绍,以供其他地区进行类似数据整合时参考借鉴。

1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

1.1 体系架构

为了满足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各委办决策人员的管理需求,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在保障信息安全和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构建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由运维管理子系统和公共服务子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运维管理子系统具有数据的审核、入库、发布和授权访问等功能,公共服务子系统具有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监控管理、申请服务等功能[4]。

1.2 数据共享交换标准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通过政务网和互联网两个服务渠道,以标准的Web服务接口形式提供数据服务,且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也是上海市农用地数据库建设和农业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依据,故应满足一定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具体的技术标准为:(1)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数据共享服务方式为符合O G C规范的W M T S、W M S、W F S、REST和地理编码服务。(2)数据交换结构。采用服务架构(SOA)技术,将基础 GIS 应用服务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装成网络服务,使之符合OGC标准,能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中实现应用服务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3)空间参考系。平面采用上海城市坐标系统(政务网)和“天地图·上海”(互联网),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统[5]。

1.3 平台构成

平台包含公共服务子系统(含门户网站)、运维管理子系统。

1.3.1 公共服务子系统

该子系统搭建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不仅是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给用户在线提供数据和服务的出口,还是用户在线获取数据和服务的入口,更是在线服务系统的集中表现,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网站链接:http://10.121.226.93:8088/Portal/main/main.html#)。

该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包括首页、电子地图、资源目录、行业应用、监控管理、标准规范等,见图1。具体功能模块如下:(1)电子地图模块,包含服务列表、底图切换(含卫片和高分遥感影像)、图层管理、地图工具等[6],其中服务列表包括上海农业现状数据、上海农业规划数据、土壤普查数据等。(2)资源目录模块,包含服务资源申请、农业规划、农用地现状、生产管理等。(3)行业应用模块,汇聚了各行业的专题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入口并进行统一展示。(4)监控管理模块,可供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从而查看到不同层级范围的监控统计信息。(5)标准规范模块,介绍了平台所遵循的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以及制定的平台规范;同时,门户系统通过分类组织树的形式,列出了平台中所有的标准规范文档,不仅可预览相关内容,也可下载保存到本地。

图1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

1.3.2 运维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保障平台稳定、安全运行的后台支撑系统,通过设备监控、网络监控、流量监控等技术手段,对平台服务和用户体系进行管理,并可对信息资源访问、业务功能调用、系统管理等活动进行记录,以及时发现系统隐患、快速恢复系统故障和优化系统管理,从而为平台的7×24 h稳定运行提供支撑(网址链接:http://10.121.226.94:8080/GeoShareManager/main/main.html)。

2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应用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自建成以来,为上海市相关业务部门的相关项目建设提供了地理基础信息技术支撑。例如,在市级层面,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质量监管处创建了农产品安全监管场景,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创建了农产品绿色认证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创建了农机物联网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创建了涉农补贴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创建了高标准农田分析场景,为上海市数字农业云平台、上海数字三农(三园工程)平台等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区级层面,为浦东新区、崇明区、嘉定区、青浦区、闵行区、宝山区、金山区提供了农用地现状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服务(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三区划定等数据),并与上海市各区共享数据、交换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也为尚未建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涉农区提供了可扩展的地理信息服务功能接入。见图2。

图2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数据汇聚与数据共享

3 结论与讨论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成,解决了目前上海市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互相割裂、不对称和不一致的问题,形成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资源“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良好局面[7]。同时,平台建成后,通过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对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部门之间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和共享,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能及时更新的农业地理信息服务。此外,平台的建成,让市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成为可能,这为相关部门开展数据采集、查询分析、辅助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和报表服务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之,该平台的搭建与应用,为全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框架、基础底图、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从而实现了市区两级系统的分建共享以及相关基础业务的数据交换与协作协同,最终形成了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一张图”。今后,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制,并将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方法来保障地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猜你喜欢
上海市公共服务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之巅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