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通市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2021-08-27 00:25朱秋丽任海建周海幸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幅全生育期粳稻

朱秋丽 任海建 周海幸

(1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通 226018;2海安市种子管理站,南通 226641)

水稻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1.7×105hm2,种植品种的主要类型为迟熟中粳稻(占比为54.2%)和早熟晚粳稻(占比为37.7%)。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稻米市场需求的升级,南通市亟需筛选出能为粮油作物轮作提供合理茬口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1]。因此,笔者特选取1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海安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明确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旨在为南通市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等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水稻品种共15个,其中,早熟中粳稻品种1个,为“松早香1号”;中熟中粳稻品种3个,为“南粳5718”“盐粳15”“闵香早粳”;迟熟中粳稻品种6个,为“金香玉1号”“淮稻5号”“苏香粳1785”“丰粳1606”“扬农香28”“南粳9108”;早熟晚粳稻品种3个,为“宁香粳11”“南粳3908”“南粳5055”;中熟晚粳稻品种2个,为“南粳46”“皖垦粳1103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设15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设计,不设重复,大区长99.0 m、宽8.5 m,各大区间距0.5 m。

1.3 田间管理措施

试验在海安市雅周稻作园进行,供试田块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匀,茬口一致,排灌方便,无禽畜为害。各水稻品种均于2019年5月15日播种,6月21日进行钵苗机插,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30 cm、窄行行距25 cm,株距12 cm,每667 m2种植1.9万穴,每667 m2基本苗数7.8万~8.2万苗。基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每667 m2施49%(N-P-K=27-10-12)缓释肥50 kg加施沼液2 m3,不施穗肥,合计每667 m2施纯氮19.5 kg。除草防虫等措施与常规大田管理措施相同。

1.4 调查项目

试验期间调查记录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待穗粒达到八成熟时对各水稻品种进行抽样考种,测定其株高、穗粒数等农艺性状,成熟后进行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株高

由于各水稻品种移栽期偏迟、沼液施用量较大、生育后期天气条件不佳等原因,本试验中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普遍较迟。由表1可知,早熟中粳稻和中熟中粳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53~165 d;在6个迟熟中粳稻品种中,“苏香粳1785”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58 d,“丰粳1606”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66 d,其他品种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59~165 d;早熟晚粳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66~174 d;中熟晚粳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74~184 d。

由表1可知,各水稻品种的株高变幅为94.6~118.2 cm,其中,“南粳3908”“南粳5055”的植株较高,株高均超过110 cm,“松早香1号”“盐粳15” “闵香早粳”“淮稻5号”“丰粳1606”“南粳9108”“宁香粳11”的植株较矮,株高均低于100 cm,其他水稻品种的株高变幅为101.2~107.5 cm。

表1 参试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及株高比较

2.2 抗逆性

试验期间,各水稻品种均轻度发生纹枯病,表现为病株基部部分叶片发病,且病势向上蔓延,但只有个别稻株通顶。在各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基腐病、黑条矮缩病均未见明显发生。各水稻品种的抗倒性差异较大,“闵香早粳”“松早香1号”全部倒伏;“苏香粳1785”“扬农香28”“金香玉1号”“南粳9108”中度倒伏,倒伏面积约20%;“南粳5718”轻度倒伏,倒伏面积小于5%;其他品种未见明显倒伏现象发生。

2.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2可知,“盐粳15”的实际产量为15个水稻品种中最高,每667 m2达746.2 kg;“丰粳1606”“金香玉1号”“淮稻5号”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均超过700 kg,分别在15个水稻品种中居第2、第3、第4位;“皖垦粳11036”“南粳5718”“扬农香28”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均超过660 kg,分别在15个水稻品种中居第5、第6、第7位;“宁香粳11”的实际产量在15个水稻品种中最低,每667 m2实际产量为466.5 kg;其他品种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变幅在550.8~651.0 kg。

由表2可知,各水稻品种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变幅为24.0万~28.2万穗,其中,“松早香1号”“闵香早粳”“苏香粳1785”的有效穗数较高,每667 m2均超过27万穗;“南粳5718”的有效穗数最少,每667 m2为24.0万穗;其他水稻品种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变幅为25.2万~26.7万穗。各水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变幅为88.0~117.5粒,其中,“南粳5055”“金香玉1号”“南粳3908”的每穗实粒数较多,均超过115粒;“松早香1号”“闵香早粳”“淮稻5号”“苏香粳1785”“宁香粳11”的每穗实粒数较少,均低于100粒。各水稻品种的千粒重变幅为21.5~27.9 g,其中,“盐粳15”“淮稻5号”“南粳5718”的千粒重较重,均超过27 g;“宁香粳11”的千粒重较轻,仅21.5 g;其他水稻品种的千粒重变幅为22.1~26.5 g。

表2 参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早熟中粳稻和中熟中粳稻品种的安全性较差,不适宜在南通市种植[2]。在本试验中,“南粳5718”“盐粳15”的产量表现较好,可作为国庆稻订单种植,在南通市推广应用,且这两个水稻品种作为优质食味水稻,今后也可结合稻油轮作模式下的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在南通市进行适度种植;“闵香早粳”“松早香1号”的抗倒性较差,不适宜在南通市种植,建议淘汰。在迟熟中粳稻品种中,各水稻品种的实际产量较高,排名总体靠前,其中,“淮稻5号”“丰粳1606”的产量表现稳定,实际产量均高于南通市大面积种植的“南粳9108”,但“淮稻5号”在南通市已应用多年,建议控减种植面积,而“丰粳1606”可进行推广种植;“金香玉1号”的实际产量表现也较好,结合其他年份和其他地点的品比试验,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好,且目前在南通市的种植面积仅6 000 hm2,故可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扬农香28”的实际产量表现也较好,但发生中度倒伏,建议继续参试验证;“苏香粳1785”的实际产量表现一般,可继续参试验证。在早熟晚粳稻品种中,“南粳3908”的实际产量比“南粳5055”高,该品种除千粒重外,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值均位居参试品种前列,但由于客观原因提前收获,导致水稻未能完全成熟,故实际产量较低,且该品种目前在南通市的种植面积为10 666.67 hm2,建议适度扩大种植面积,以替代“南粳5055”;“宁香粳11”建议淘汰。前人研究结果表明,中熟晚粳稻品种不适宜在南通市种植[2],在本试验中,“南粳46”的全生育期太长,建议淘汰;“皖垦粳11036”的灌浆速度较快,可供南通市部分种植大户选择应用。

从本试验期间的气候条件看,风调雨顺,对水稻生长总体有利。其中,在水稻灌浆充实期,温光充足,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用沼液,会造成有效穗数偏多,且后期未施用穗肥,再加上部分晚熟品种提前收获,使本试验中部分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不高。

猜你喜欢
变幅全生育期粳稻
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与发展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基于代理模型的大尺寸矩形截面超声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超声变幅杆的应用与发展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