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外媒报道的话语分析研究

2021-08-27 01:40缪东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语料库

缪东菊

内容摘要:语料库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的话语分析研究大多利用了语料库,为定性的话语分析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旨在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出发,阐述语料库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结合的重要性,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梳理基于语料库的外媒对中国报道的话语分析研究: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研究;对外媒报道的中国政府重大举措研究;对外媒报道中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研究以及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热点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 话语分析 外媒报道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分析方法,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是语言研究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定性的话语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所研究的文本或语篇进行深入的分析,但其分析仅局限于单个语段或语篇,分析结果偏主观性,不具有代表性。因而,学者常常质疑定性的话语分析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语料库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结合解决了上述难题。

20世纪90年代,德国话语分析学者Hardt Mautner最先将语料库引入到话语分析中来,使得批评性话语分析有了可靠的分析手段,为定性的话语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话语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学者们对于语料库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Hunston(2002)认为语料库能帮助研究者们找出隐含在重复出现的语言背后的意义,Backer & McEnery(2005)认为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研究能够让学者深入了解语篇中所用词汇的意义及作用。

新闻报道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由于其所属的意识形态和所代表的权利主体的差异,许多新闻语篇在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描述的同时,也隐含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因而新闻语篇成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所提出的重大举措以及中国的热点问题均受到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对中国的报道为国内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国内学者对于外媒报道的话语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的研究;对中国政府重大举措的外媒新闻研究;对外媒报道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研究;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热点问题的研究。

一.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的研究

外媒对中国话语的英译往往受到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译本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译者的态度,因而对于译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隐藏在译本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关系。国内学者对于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热词、中国外交话语以及中国领导人的重要演讲的译本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首先,中国热词的英译往往会最先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自2012年以来,“中國梦”成为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热词。与此同时,外媒对于“中国梦”的英译报道的研究也成为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胡开宝和张晨夏(2019)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对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梦”的英译进行探究时发现,西方媒体大都将“中国梦”译为“Chinese dream”。除了研究外媒对于“中国梦”的翻译外,外媒对“中国梦”的解读及态度也是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问题。邵斌和回志明(2014)以“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中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英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索引行、搭配等语料库分析手段,分析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解读及态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外媒对“中国梦”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媒体对此持有消极的态度。

其次,中国外交话语的英译也是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的一个重点。胡开宝和田旭军(2018)从高频词、关键词、情态动词以及搭配四个角度,对中国外交话语英译文本和美国外交话语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外交话语英译文本所塑造的中国外交形象具有许多积极的特征。王晓莉和胡开宝(2021)在研究英美媒体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报道发现,英美媒体倾向于用“power”而非中国译的“major country”来翻译“大国”,英美媒体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既有肯定也有怀疑。

最后,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演讲的英译也是话语分析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对象。窦卫霖和温建平(2015)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的23篇国际演讲的中、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发现习近平亲民的话语特色在英文译本中也得到了体现。

二.对中国政府重大举措的外媒新闻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也会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有关外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话语成为话语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唐青叶和史晓云(2018)以美国、印度和欧盟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不同的话语建构。有的外媒对“一带一路”持积极的态度,方格格(2018)以2016-2017年中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频词和索引行分析,发现国外媒体普遍赞同“一带一路”。有的外媒对“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朱桂生和黄建滨(2016)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结果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持质疑的态度。也有外媒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持复杂的态度,李莎莎(2019)发现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既有质疑和焦虑,也有希望和合作。由此可见,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媒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存在着差异。

三.对外媒报道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研究

中国形象是指他国的民众、媒体、政府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认知和看法,本节所要讨论的是国外媒体对中国政治方面的认知与评价。

绝大多数外媒能够客观的构建积极的中国形象。刘文宇和毛伟伟(2020)在考察非洲主流报纸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时发现,非洲主流媒体所塑造的是强大的中国形象以及朋友或伙伴式的中国形象。张昆、陈雅莉 (2014) 通过研究英国主流报纸《泰晤士报》中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报道,发现《泰晤士报》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是一个有力的合作者。

也有少部分外媒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塑造出消极的中国形象。汪徽和辛斌(2019)以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事件的报道为语料,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发现美国媒体在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出了消极的中国形象。康怡斐(2019)通过运用主题词、搭配词、索引行分析等方法,对西方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大多西方媒体报道相对客观,而个别西方媒体建构了较为消极的中国形象。

四.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热点问题的研究

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外媒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中国的热点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反腐,雾霾、十九大以及COVID-19疫情这几个方面。

中国政府反腐的重大举措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江进林和张美惠(2018)以近五年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反腐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腐败现象持消极态度,同时普遍肯定中国反腐的力度。中国的雾霾现象同样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刘宁(2018)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雾霾现象时持消极负面态度,过度强调雾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十九大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董丹(2019)在探究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的真实态度时发现,意大利媒体对十九大的报道多使用正面态度的判断或鉴赏的积极词汇,肯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期待中国的稳定健康发展和今后对世界的积极影响。2020年初,COVID-19疫情备受世界的关注,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冯婷婷和王峰(2020)在研究美国媒体对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的相关报道时发现,美国媒体塑造了消极的中国形象,并没有客观的报道事实。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外媒对于中国话语的英译、中国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国形象的构建以及中国热点问题的报道有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外媒所属的意识形态及权利主体的不同。通过对外媒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揭示隐含在新闻报道文字背后的意识形态关系。这可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启发,在阅读相关新闻报道时,要有批判性思维,客观理智的看待和分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

参考文献

[1]Hunston S.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UP, 2002

[2]Baker, P. & A. McEnery.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J]. Language and Politics, 2005 (4): 197-226.

[3]董丹. 评价理论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J]. 外国语文, 2019(4): 17-23.

[4]窦卫霖, 温建平. 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4): 15-20.

[5]方格格. “一帶一路”倡议国内外传播效果对比——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J]. 传媒广角, 2018(1): 70-73.

[6]冯婷婷, 王峰. 外交术语“新型大国关系”英译在英美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青年记者, 2020(29): 102-103.

[7]胡开宝, 田旭军. 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的中国外交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中国外语, 2018(6): 79-88.

[8]胡开宝, 张晨夏.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1): 89-96.

[9]江进林, 张美惠. 基于语料库的西方媒体涉华反腐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3): 124-134.

[10]康怡斐. 中西方媒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新闻语篇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02-106.

[11]李莎莎. 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认知——一项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J]. 德国研究,2019(34): 99-114.

[12]梁萍.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 26-27.

[13]刘宁.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对比研究——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5): 37-53.

[14]刘文宇, 毛伟伟. 非洲报纸媒体中中国形象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 2020(2): 9-15.

[15]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 198-202.

[16]邵斌, 回志明. 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 2014(6): 28-33.

[17]唐青叶, 史晓云. 国外媒体“一带一路”话语表征对比研究——一项基于报刊语料库的话语政治分析[J]. 外语教学, 2018(5): 31-35.

[18]滕延江, 李平. 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范式研究[J].外语学刊,2012(1): 94-98.

[19]田海龙. 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0]汪徽, 辛斌. 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 TPP”相关报道为例[J]. 外语教学, 2019(3): 32-38.

[21]王晓莉, 胡开宝. 外交术语“新型大国关系”英译在英美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上海翻译, 2021(1): 89-94.

[22]许家金, 李潇辰. 基于BNC语料库的男性女性家庭角色话语建构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1): 10-30.

[23]张昆, 陈雅莉. 地缘政治冲突报道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差异性分析——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报道“钓鱼岛”事件为例[J]. 当代传播, 2014(4): 38-41.

[24]朱桂生, 黄建滨.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基于《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新闻界, 2016(17): 58-6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