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教学评价做到“三个转变”

2021-08-27 02:12邹志权向光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项羽刘邦

邹志权 向光辉

语文教师要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领悟生活教育的核心要义是主张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结合。其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重要观点,一直以来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命题。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这样阐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全面推进新高考、践行生涯教育的今天,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过热的应试方式和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以“五唯”来评价教育教学是一种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也不利于教育教学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行。那么,又如何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本文试着以《鸿门宴》教学为例,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生涯发展,来探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途径。

一、由重学习目标向重学习过程、重学习习惯转变

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几乎集中于学生能记忆多少知识、能解答出几个题目。而新课标重视“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立足于学生生涯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行为表现、过程参与、知识的获得和学习的结果,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探究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成熟的人格。

教学镜头一:

生1:我认为是“天命”。我看过《史记》全本,刘邦有帝王之相,据《史记》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龙颜”是说相貌像龙,左大腿有七十二颗黑色的痣,不是说他有“天命”吗?你看《鸿门宴》里,他如神助,文有张良,武有樊哙等一干武将,就连项伯也鬼使神差帮着刘邦。这不是“天命”是什么?

生2:我认为是“人事”。我们不能迷信,说有帝王之相,这是迷信的说法,事在人为,张良的善谋,樊哙这些武将不惧死,这正是说明了“人为”。我认为,项羽失败,败在他自己重感情,败在他不听范增的建议,败在团队出了内奸项伯。

师:大家都談了自己的看法。刘邦有异相,但也并非生来就是帝王,而是他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他不像项羽,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而是善于采纳建议,谦虚谨慎,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他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而作为政治家的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寡谋轻信,自大轻敌,用人唯亲。正由于项羽身上的这些个性,所以他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他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我们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习惯,要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要有科学的人生规划,优势性格要继续发扬,弱势性格要努力完善。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得快乐,是否觉得负担太重,除了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苛责,也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平面性的回应,缺乏应有的针对性,而是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习惯和个性特点之于生涯选择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涯规划之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己的性格弱点,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健康成熟的人格,正确进行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

二、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素养本位转变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活生生的人”。生涯教育视角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自然不能再只关注于学生书本知识的获得,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能只关注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也要关注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教学镜头二:

生3:我并不赞同项羽因“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而失去天下的观点。

生4: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指出了项羽的性格悲剧是“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我觉得他的评价比较全面而中肯。

师:生4的观点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生3的观点则比较新颖,有反权威的意思,那么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情节作支撑吗?

生3:有一处细节是这样写的:“(项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从项王的回答可看出,项伯的劝说起到了一定作用,项羽改变了先前要急切杀掉刘邦的心态,所以当鸿门宴会上范增多次暗示要项羽痛下决心杀掉刘邦的时候,“项王默然不应”,这充分说明了项羽不杀刘邦的心意已决,任何人包括他的谋士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这哪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啊!

生5:我也支持这位同学(生3)的观点。座位的安排暴露了项刘两军实力的差距,更暴露了项羽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这分明是轻敌,是战略短视,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性格弱点。

师: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多论辩,只有论辩才能辩出真理,作品的归旨是作者和我们读者共同创造的。

这个片断,是关于项羽性格决定论的简短交锋,既有言语的交锋,更有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鼓励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论辩交锋。教师的教学评价,自然也应由简单的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评价上升到对学生口语交流和创新思维的评价上来,从而最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

三、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系统式转变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与生活、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鸿门宴》整堂课追求开放化,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互联网和书籍等相关资料,然后把全班分成4个组,布置阅读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合作探究时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言,展现学生智慧,教师给予激励性的多元评价;课堂最后阶段是打造开放式的活动时空,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整堂课情境的设置追求环环相扣,追求开放化、系统化。

教学镜头三:

讨论:联系文章和所提供的材料,分析项羽、刘邦两人在生涯管理上有什么异同?

生6:从材料一来看,项羽和刘邦年青时都有生涯目标,项羽是“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是“大丈夫当如此也”。从课文来看,项羽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先前预定分封制成果,而刘邦老奸巨猾,在关中收拢人心,暗地发展势力,有窥视天下的野心。两人的生涯管理,一个还走分封制没落的老路,用人唯亲,又成“战国”之势;一个约法三章,用人唯贤,慢慢吞食“战国”。

生7:从课文来看,项羽竟然轻易暴露了自己的卧底——曹无伤,生涯管理毫无人性化可言;而刘邦不动声色,笼络项伯成功,又是金钱,又是暗地联姻,稳住对方关键人物,成功收为己方“卧底”,两人生涯管理,谁优谁劣,自见分晓!

师:刘邦善于生涯管理,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他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反之,项羽不会生涯管理,虽有生涯目标,不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他不审时、不度势、不随机、不应变,最终垓下被围,自刎乌江。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领袖人物的理想、信念、个性、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生涯规划)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走向。如果你能穿越历史,回到千百年前,为项羽在“鸿门宴”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提一些关于生涯规划的建议,你会对项羽说些什么?

以上片斷,通过设置开放型的情境性的真实问题,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活动教学,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集体主义团队意识的德育和生涯教育,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

课堂教学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生涯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既要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之与社会生活“血脉相通”,成为具有“生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9BJC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邹志权,向光辉,湖南省新化县上梅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