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惠:“学环保、干环保,永远都是环保人”

2021-08-27 10:41
环境 2021年6期
关键词:供水水质整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环境》杂志从第4期起开辟“说史”专栏,通过采访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以口述形式还原广东生态环保发展史,以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广东生态环保新局面。本期带来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伊惠人物专访。

2021年5月14日上午,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离退休党员举行“永远跟党走”党日活动。人群里,一位坐着轮椅、面容可亲的老人很是引人注目,她就是今年79岁的原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伊惠。

因为身体不适,她常要住院治疗或在家卧床休息,这是近几年她首次出门参加集体活动。

坐着轮椅、和蔼可亲的她当年可是位一年有一半时间出差在外、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令不少同志还有些“惧怕”的领导。

“能和大家一起十分开心,能参加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党日活动更是十分幸运、十分自豪!”这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环保战线干了26年的“老环保”如是说。

“早期广东环保有许多前瞻性决策”

1981年4月,在韶关煤矿工作了十年的39岁的李伊惠,来到省环境保护技术学校工作。

“说实话,当初我回广州要找的只是一份工作,没有把环保作为一个事业来看。”李伊惠回忆说。1963年,自已从华南农学院毕业,主要从事遗传选种工作,曾参与广东某些优良动植物的物种培育、筛选。

“原来学校安排我做行政管理,但我的理想是搞科研或做技术工作。为此,我与学校领导谈了许多想法。领导说环保学校是所新学校,没有现成的教材,要开课只能自己编写教材,然后向学生试讲。如果学生认可,就先作为讲座形式开课,还不能算是正式课程安排。当时我上的课是土壤污染防治。”

“我被逼上了‘梁山,只好一边找资料一边编讲座材料,只要时间允许就听其他老师讲课或向老教师请教。我常对学生说,许多东西是我头天晚上向老师、资料‘批发过来的,今天就拿来‘零售给你们,你们觉得听得下去就听,不好听可以自己离开教室或是在教室里干你们认为有用的事情。”

就这样,虽是环保“门外汉”,但热爱钻研又有着丰富经历的李伊惠,很快就成为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之一。“我希望每个学生都学会独立思考。”李伊惠强调说,“当年环保学校的第一、二届毕业学生,很多都成为省内各市环保工作的骨干、领导,撑起了广东环保事业的半边天。”

“上世纪七十年代,群众对环保不了解,许多领导也不知所以然,更谈不上重视环保了。时任省环保办主任金阳同志(老红军、省顾委委员)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如果不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保始终是一句空话。因此,他和省环保办领导们(1979年省环保办改为省环保局)作了十分重要的决策,这些决策直到现在我认为都是很有前瞻性的: 1978年广东创办全国第一所培养环保人才的广东环保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创办了一份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环保知识的刊物《环境保护知识》杂志(后更名《环境》杂志),向社会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鼓励和动员社会各阶层人事参与环境保护。此外,成立了广东环保监测站,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环保工作的科学性。”

“感激那段岁月里有那么多的好领导好同事”

1983年,当了两年环保老师的李伊惠,还是被“挖”去做行政管理,任省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

因为主任主要去搞基建,办公室许多活都压在她身上。“既要写材料又要外出调研,还要管全局的行政事务,任务重、压力大,但也让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

“那时,全局只有20个编制,设办公室、计财处、监督处、自然保护处等几个处室。环保局和卫生局等单位在一栋楼,就是在现在广东大厦地址办公。3位局领导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全局就1辆车。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都努力克服困难。”李伊惠坦言,八十年代,社會对环保还不够重视,即使一些政府部门同志还以为环保局只是负责环境卫生、扫地的。“与当时传统的大部门大单位相比,环保部门可谓‘势单力薄‘人微言轻,我们环保人更得努力工作,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发展。”

六年后,李伊惠任省环保局副局长(1985年就任局党组成员),工作更忙了。坚持“环保工作要深入了解情况”理念的她,一年工作时间里有一半都在出差调研。“每次出差,我都会带着一叠文件、资料上车,坐在副驾驶的座位,在路上或到宾馆里签阅。”李伊惠说,“不仅我这样,许多局领导和同志们也都很努力。”

不仅常年出差在外,她对工作要求严要求高,也是“出了名”的,一些人还挨过她的骂,不少人又爱又怕和她出差。

“比如出差坐车迟到,第一次可以原谅,第二次严厉批评,第三次直接开车,以后也别跟我出差了!”对此退休多年的她依然坚持,按时守时是一个工作人员最起码的要求。

“我对一起出差同事还有一个要求是,出发前一定要做好功课,随时能为领导提供相关资料、案例、数据、存在的问题等,不能模糊不清,更不能一问三不知。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特别是跟着省领导出差,只要有可能就抓住机会向领导反映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争取领导多了解环保、多支持环保。”

早期部分企业人员对环保工作不理解,认为“环保部门就是靠吃排污费”“企业不排污就没有环保部门”。对此她义正言辞指出,我们环保部门是政府部门,是代表政府依法行政,是保障和维护老百姓环境权益,大家要理直气壮依法行政。“当然,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要坚决守住廉政底线。”李伊惠强调说。

随着社会对环保日益重视,到了九十年代环保地位不断提高。“当时部分单位也有搞些经营活动的,许多人还主动上门找我们合作,但我们局领导慎重考虑后还是拒绝了。”李伊惠说,“一些人笑我们环保部门捧着‘金饭碗不会‘找饭吃,但我们始终坚持原则。这也营造了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好传统好氛围。”

“非常感激那段岁月有那么多的好领导好同事!”李伊惠深情地说。她把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自己工作的进步完全归功于大家的努力。“有一个开明的、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在领着我前进,手把手教我干;有一批思想好、技术好的同事帮助;有一批年青、有激情、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爱钻研的同事。在与大家共同的工作中,我逐步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并愿为之努力奋斗。”

“环保工作虽然忙,但是累并快乐着”

“我们都是东深人,应该为自己参与过保护东深水感到骄傲自豪。奖励谁无所谓但得到国家的认可我就满足了,不愧人活一生的意义。我更要感谢你们大家,没有你们的支持努力工作,东深水质就没有国家肯定。骄傲吧、自豪吧!我衷心感谢你们!”

这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近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后,李伊惠在“东深供水环保人”微信圈里一段留言。老领导的肺腑感言给大家带来莫大的温暖和鼓舞。

为解决香港水荒问题,历经一年多日夜奋斗建设,全长83公里、通过8级抽水将东江水提升46米的“东深供水工程”在1965年建成通水,几十年来成为香港供水的生命线。2003年采用封闭的专用输水管道前,“东深供水工程”主要采用原来的天然河道(即石马河)和人工渠道输水。为保障供港水质安全,东江上游以及石马河流域水环境保护重任便落在环保人肩上。

“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经济发展迅速,外来人口多,九十年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进展后,水污染问题就显得十分严重,此后进口废物的污染(如贵屿污染)又成为全国众矢之的,环保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水污染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又把东深供水水质摆在了首位。这不仅是因为保护东深供水水质是政治任务,而且也因为东莞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亮点,石马河流域两岸人口多、企业多且涉及东莞、深圳两市,加强流域水质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和示范效应。”

199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东深供水工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李伊惠介绍说,当时是由省委书记兼人大主任林若,动员带领省人大委员推动省政府制定的。省政府成立了东深水质保护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污控处),并于1996年在东莞市塘厦镇设立东深水质保护监理站,安排专人驻点办公。“这在全国也是首个为一条河水质保护成立一个管理机构,可以说是变空讲为实干。”

东深供水水质保护涉及石马河流域内深圳、东莞两市的十几个镇,省环保局牵头推动流域各级政府治理。每年东深供水水质保护办公室都会召集流域两市及各镇政府负责人召开会议,年初研究部署工作,年底检查任务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加强流域两岸企业监管确保达标排放、推动治污设施建设、开展禽畜养殖污染整治等。其间,东莞市在塘厦镇建成全國第一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凤岗镇雁田村建成全国第一个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深圳市在深圳水库建成了大型净水工程——原水生物硝化处理工程。该工程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其规模迄今仍为世界同类工程之最。

“禽畜养殖污染整治也是在那时开始的。以往东莞境内不少镇用工厂食堂潲水养猪。在流域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执法、积极引导,流域内养殖污染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东江上游河源、惠州两市也为保护东江水质作了大量贡献。为保障供港水质安全,多年来两地忍痛割爱,拒绝了不少涉水建设项目和企业。”

东深供水水质保护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方法,为日后广东流域水环境系统整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2年10月8日至9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综合整治珠江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出席会议,珠江流域14个地级以上市市委书记、市长参加会议。历时八年的珠江综合整治于2002年启动,揭开广东水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向流域整治转变的大幕。

为筹备这次环保“盛会”,以及准备会议两份重要材料——《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和《广东省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在各级领导统筹指导下,李伊惠带着她的同事负责具体工作。已近退休年龄的她每天领着一群治水人忙上忙下,联系协调、调研踩点、制订方案、草拟材料……

“专门为治水召开这么大规模、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以前应该是没有的,包括开全省环保会议都没有过。”回忆起那段日子,李伊惠至今心潮澎湃。“社会越来越重视环保,环保越来越有地位。大家都很激动很兴奋很有干劲,虽然忙但是累并快乐着!”

“环境治理需要投入。”为加大珠江整治资金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治污保洁工程和4000万元珠江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整治。“每年1个亿,现在看来不多,但比起之前有了很大提高,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各地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002年底到年龄退休时,治水十几年的李伊惠,又被省环保局留下在珠江整治办工作了几年(2005年任省环保基金会理事长)。2007年,66岁的她正式从环保工作岗位退休。

谈及今日环保形势,李伊惠认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引领下,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新时代,环保工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政府投入更多了,更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绿色发展理念更强了、社会各界更重视了。“环保工作舞台更大、机会更多,同时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环境保护连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幸福生活。环保工作有意义有前途。环保工作要与时俱进,环保人要奋发作为。”

“不管我年纪有多大,我永远怀念在环保系统工作的岁月,永远都是环保人!”李伊惠动情地说。

猜你喜欢
供水水质整治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撮粮之术(下)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