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站内空间无障碍设计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8-27 04:49陈红燕陶蓓蓓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群设施系统

陈红燕 陶蓓蓓

摘要: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构建适老化社会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重视城市建设发展中无障碍设计观念的应用。本文从道路交通、标识系统与设备设施三个方面对南京地铁南京站内空间无障碍设计及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在解读无障碍设计内涵的基础上,从设计思维、适用人群、道路系统、使用需求和规章制度五个方面对地铁南京站的无障碍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地铁站内空间;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1 无障碍设计解读

所谓“障碍”,即限制或妨碍个体正常完成某项任务的由于损伤或残疾所造成的不利条件[1]。无障碍设计就是找到化解这些不利条件的方法,使个体获得行为或行动上的自由[2]。而“无障碍建筑设计”的定义即在建筑等环境中,通过适当的设备达到使人在建筑中避开障碍物、自由通行的效果。

2 地铁站内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

2.1 使用人群

地铁站内是一个场地面积有限但人流量大、人流速快、人流动线复杂的空间[3]。进站到出站的一系列活动对于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但对于有障碍的人来说,任一环节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行为特征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4]。地铁站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使用人群大致可分为老年人、肢体残障者、视觉障碍者等[5]。

2.2 设计范围

2.2.1 道路交通要流线通达、移动便捷

地铁站出入口是乘客进出地铁站的主要渠道,出入口应易于发现,使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地出入站厅,应做到直接连续,减少转折的次数,使换乘者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站台[6]。

2.2.2 标识系统要清晰醒目、释义明确

地铁站内路线复杂,因此人们对标识系统的识别性和引导性有更高的要求[7]。一套完整有效的标识系统,从地铁站入口指引到乘客乘车结束出站的全过程都必须做到连贯、清晰、醒目、位置合理,标识内容易于理解[8]。

2.2.3 设施设备要配置完善,易于操作

地铁车站的无障碍设计要从进站开始,到出站结束,整个过程中的设施要连续、完整、易操作[9]。除基本设施外,车站内还应配有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无障碍通道、盲道、坡道、无障碍洗手间、母婴室等无障碍设施[10]。

3 地铁南京站内无障碍设计现状

3.1 道路交通

3.1.1 动线设计不完善

调研发现,南京站各功能区之间以直线为主,但换乘的距离相对较远,一号线站厅(地下一层)去1、4号出口需下到地下二层后再上到地下一层才可到达,流线乱[11]。地面进入一号线的4号入口没有设置盲道,进入站台的盲道被安检设备阻拦,一号线和三号线换乘通道大约有8分钟的路程,距离较长,全程没有盲道,中间有一个15阶的楼梯。

3.1.2 高差过大

南京站一号线位于地下二层,三号线位于地下四层,从负一层到负四层深度高达40米,因此设置了手扶电梯和升降电梯,然而乘坐或换乘3号线时手扶电梯太高,会在心理上给予老年人一定的压力。

3.2 标识系统

3.2.1 标识系统内容的完整性

地铁站内空间复杂,需要配备一套完整的导向标识系统,以帮助人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准确地判断出相应的路线[12]。在视觉上,图形的辨识度要远高于文字,将要表达的文字信息通过简单化的图形符号予以表示,简单明确、易于识别[13]。

3.2.2 标识系统覆盖的全面性

地铁站内的导向标识系统均能覆盖整个乘车环节,但地铁站内各功能区的分布复杂,指示牌被一些功能分区打断,导致无法被顺利找到[14]。专为盲人设计的提示牌应易于触摸和识别。此外,导向牌一般悬挂在天花顶的位置,高度大约为4米[15],然而轮椅使用者的视点高度在地面以上117.5厘米,因此应在两侧墙面高1.2米左右的地方另建一套导向标识[16]。

3.3 设备设施

3.3.1 扶手

扶手是行动不便的人群在通行过程中的重要辅助设备,主要用以维持身体平衡,帮助有障碍者移动[17]。在通道、坡道、楼梯两侧均应设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应为85~90厘米,下层为65厘米,起点与终点处水平延伸30~40厘米[18]。在扶手的两端应用盲文为视障者提供所在位置以及地铁站内站台去向等信息[19]。

3.3.2 电梯

电梯是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移动工具之一,调研发现,南京站内并不是每个出入口都设有一部无障碍电梯,只有两三个出入口设置了到达地面的无障碍电梯,地铁一号线站台通往上层站台的设施只有楼梯和扶梯,并没有设置直行电梯,没有充分考虑有障碍者的行为需求,如为视障人群考虑,安置语音提示等[20]。

3.3.3 卫生间

卫生间是建筑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空间,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是决定该建筑的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21]。女厕的无障碍设施应包括至少一个无障碍厕位和一个无障碍洗手盆,男厕的无障碍设施应包括至少一个无障碍厕位、一个无障碍小便器和一个无障碍洗手盆[22]。

4 地铁南京站内无障碍设计改进策略

4.1 使用更通用的设计思维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虽然为有障碍者解决了环境中的各种障碍带来的不便,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这一设计只满足了小众人群的需求,并在心理上暗示其不同于正常人[23]。因此,要进行更通用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为所有人提供相同的选择,在设计实践中应以行动能力最弱的人群为基准,同时照顾其他人群的正常使用需求[24]。例如,对于只有三四阶台阶的楼梯,可放弃台阶,改用缓坡来处理高差问题。二是为不同人群提供多种选择,应以使用对象最多的人群为设计基准,考虑其他人群的使用需求,为其他人群增加另外的辅助设备[25]。

4.2 界定更全面的适用人群

要完善障碍设施使用人群的分类,不仅要考虑残疾人群,还要考虑个别人群,如儿童及侏儒症这类身高低于成年人的人群,他们的身高较成年人较矮,力量也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在楼梯阶高、扶手等地方进行相应改善[26]。正常活动者受特定情况的影响,也可能成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27],如手提重物阻碍了正常行动,这时往往就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

4.3 构建更健全的道路系统

地铁无障碍设计应在从进站到出站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28]。在无障碍设计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分析地铁站的空间结构布局,结合有障碍人群在站内的行为方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无障碍体系进行单独设计,要考虑各功能区无障碍设计之间的联系,地铁站内外连接处无障碍设施的连贯性设计,以保障残障人士使用无障碍设施过程中的良性通行[29]。

4.4 关注更细微的使用需求

进行无障碍设计的本意是满足有障碍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但在满足他们生活需求的同时,无障碍设计还可专注于更细微的设计,为更多的人提供偶尔的便利[30]。无障碍设计要重视更多细节,如公共厕所应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并且按照国际标准尺寸设计[31];在母婴空间中,应设置婴儿台、哺乳空间和孕妇专用休息座椅等[32]。

4.5 执行更灵活的规章制度

地铁站内空间巨大,设备完善程度不同,操作难易度也不同,对于一些残疾人群来说,他们有时无法单独操作某些设备,此时就需要别人的帮助[33]。但现今人们已经习惯了高科技、全自动的生活状态,忘记了人工服务这一功能,这给有障碍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例如,在地铁上下车时,车与站台会有一个约15厘米的缝隙,平稳通过这条缝隙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此,可以开发一个程序使轮椅使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前预约地点时间,工作人员提前到达提供帮助。

5 结语

健全的道路系统、完善的公共环境是体现城市发展程度的经济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也是提升一个城市国际形象的基础。以通用化的思维实现地铁站内无障碍的终极目标,有利于公共设施的公平使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运作,能实现国家资本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更广义语境下的平等与自由。

参考文献:

[1] 曹汇之,王夕倩.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07-110.

[2] 梁秋华,叶洁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03-106.

[3] 熊瑶,张秀.基于存量环境更新的新市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南京星甸案例[J].中国园林,2018,34(07):110-115.

[4] 徐紫璇,房华.酒店客房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17):25-28.

[5] 徐静,熊瑶.基于视障人士感知需求的家居空间设计研究——以心目居所为例究[J].大众文艺,2018(19):117-118.

[6] 陈雪莹.通用色彩在地铁导视系统中的设计策略[J].设计,2019,32(17):35-37.

[7] 黄艳丽,徐雷.乡村滨水地区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23):86-87.

[8] 万嘉隆,丁山.基于历史文化继承理念的南京明城墙遗址导视系统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66-68.

[9] 刘思宇,沈慧芳,曹磊,等.南京外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24):56-57.

[10] 洪嘉乐,孙琦.关爱无界——浅析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J].大众文艺,2019(13):121-122.

[11] 丁佳欢,耿涛.乡村滨水地区导向系统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58-59.

[12] 朱永亭,熊瑶,张婷婷.历史文化背景下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52-53.

[13] 李可欣,邵晓峰.基于人因工程学的人体节律照明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62-63.

[14] 王雪婍,丁山.导视系统设计在当代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48-49.

[15] 盛菲菲.基于人性化视角的伦敦地铁导向信息设计[J].大众文艺,2021(04):76-77.

[16] 徐若愚,火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J].设计(上),2018(12):55-57.

[17] 甘颖,于娜.肢体残障人群的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09-111.

[18] 张娥娥.浅析地铁车站无障碍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12(S2):31-34.

[19] 芮晨晨,周琦,孔德金.大地艺术在景观中的人性化探索[J].设计(下),2018(12):124-126.

[20] 柳叶淳,管雪松.基于市场调研下办公座椅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1):28-29.

[21] 金凡钦,郝忠琦,厉群.人体工程学在人体类家具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3):116-117.

[22] GB/T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2012:12-14.

[23] 刘红,曹哲钦,金晓雯.南京城墙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44-45,48.

[24] 王雪婍,丁山.导视系统设计在当代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48-49.

[25] 郭婳,耿涛.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室内人性化设计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9):106-107.

[26] 郝忠琦,金凡钦,耿涛.浅谈室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J].大众文艺,2019(23):112-113.

[27] 谷秋悦,吴冬蕾.景区及古迹导视系统设计探讨[J].大众文艺,2018(22):84-85.

[28] 蔡安妮,张乘风.基于行为模式的空间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60-61.

[29] 张甲,陈佳超.北京地铁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问题调查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37(05):90-95.

[30] 吕佳丽,黄滢.高校图书馆家具的人性化设计——以南京林业大学新图书馆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100-101.

[31] 丁昌輝,曹加杰.驳岸的人性化设计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67,69.

[32] 张停芳.论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性和审美性[J].大众文艺,2019(20):102-103.

[33] 师宇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4):285-286.

作者简介:陈红燕(1999—),女,山东日照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陶蓓蓓(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指导老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人群设施系统
民生设施非“摆设”
WJ-700无人机系统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财富焦虑人群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