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对高职高专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价值及社会意义

2021-08-28 03:41
大众文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影视

刘 畅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444)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灿烂丰富,它承袭了千年人类历史文化,是人们用来抒发内心情感的音乐表达载体,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与各地方言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民歌的歌词内容、演唱方言及音乐旋律风格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意识形态。从中国民歌目前传承途径来看,多为当地民间音乐爱好者、民间艺人及民间乐团。除此之外,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师生和音乐专业团体也成了传承中国民歌文化的核心力量。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接触并学习演唱我国传世经典、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作品,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民歌,对于传承弘扬华夏民歌文化,提升中华民族亲和力,也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一、中国民歌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在笔者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中,中国民歌演唱都会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板块,归入到一个共十六课时(注:按上海某高职院校课时分配规定)的完整学期。经笔者多年来细思总结,发现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时成为系统学习中国民歌的影响原因之首

声乐课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与表演课、台词课和形体课共同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依属而又统一的关系。而实际上,以其中一所上海市某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为例,每周两节课时,共计85分钟,一学期共32课时,共设立四个学期。再比如:上海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声乐课程,每周课程设置是4课时,共计180分钟,每个班的人数在20人以内,分配到每位学生的授课时间平均不足十分钟。相比之下,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和综合类有音乐学科的大学,声乐授课模式为:每周两节课,每节课为四十五分钟,均为一对一的精英式教学。因此,教学课时时长受到限制,需要在有限的两年时间教授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涵盖过多,导致教师只能对中国民歌的演唱教学浅尝辄止。

(二)学生对于中国民歌定义模糊

在最先接触和学唱中国民歌之前,教师会问及学生中国民歌的定义是什么?比较熟知的中国民歌曲目范畴等相关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们会将中国古风类流行歌曲(在歌词方面采用或借鉴古人的诗词,在配器方面把中国传统乐器,诸如:箫、笛、古琴、琵琶等融入乐曲中,和现代流行创作手法结合,掀起了一场古为今用的音乐风潮)与中国民歌(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一代代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中国民歌所演唱的歌曲范畴包括了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方方面面,它的流传大多是口传心授,后来经过音乐家的记谱、整理和推广,更加规范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得以更好、更精准的传承)相混淆,因此声乐作品体裁的辨析成了教师的又一功课。

(三)学生对演唱中国民歌存在两种误区

1.声音音色误区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多具有一定的声音条件与演唱基础,可学生们单在演唱中国民歌方面普遍会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演唱中国民歌,需要具备特定的声音条件,演唱声音的音色也是“捏、挤、卡、压”出来的,这样才具备地道的中国民歌味儿。因此,下意识地、造作地刻意模仿一些民歌手的演唱。走入了演唱中国民歌的声音概念误区,使整个学习过程失去了自然的美感,忽略了教师教唱中国民歌的本心,也无形之中为教学设置了一道屏障。

2.表演服饰和舞台台风误区

身着一袭长款晚礼服,挽髻;抑或,着一套中山装或西式男装,这分别是多数学生对演唱中国民歌的男女歌手在演出服饰中的固有印象;演唱过程中那举手投足,那一颦一笑,在学生的眼中,有些许做作,充斥着与这个时代不相符的违和感和疏离感。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再也不是年轻人的心头所好,而自然流露的内心情感,则会真正与观众们产生音乐的心灵共振。

(四)学生无法准确拿捏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试图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曲目教授学生进行演唱,这其中包括汉族民歌,诸如:东北民歌《摇篮曲》、山东民歌《包楞调》、内蒙古民歌《鸿雁》、江苏民歌《茉莉花》等;以及一些用汉语翻译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诸如: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蒙族民歌《诺恩吉雅》等。单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这首歌曲是我国第一首花腔民歌,在曲中多次出现的衬词“楞”字是掌握词曲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的难点之处,要求学生可以快速并清晰地说清楚每个字,同时,还须精准的把控节奏和歌曲的音准。笔者的教唱过程是相当艰难的,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将咬字、节奏、音准和音乐风格四者相对准确的兼顾。

二、中国民歌教学思路的调整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歌的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实际情况,触发了笔者的思考,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

(一)要结合表演的专业特性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

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时安排有限,这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们自身的专业特点,即运用学生们的表演基础,将较传统的中国民歌以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诸如:独唱、对唱和小组唱等,与表演元素相融合。间接促使学生在整个表演唱的完成过程中,加深歌词印象,牢记音乐旋律,达到了提升了学生们学唱中国民歌兴趣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提高中国民歌的传唱普及度。

2018年,笔者曾教唱了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经典传唱民歌,因历史年代与当今的生活环境差距甚远,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生疏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笔者精心制作并整理出一份视频资料,同时配合讲解了此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并且选择了由不同演唱者所演绎的多个音频版本供大家欣赏,与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在系统的学唱了这首民歌后,课后作业是:如何用音乐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和讲述这首歌曲。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声乐作业要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下,同学们自立小组,每一位同学在剧本、台词、服装、道具及演唱形式上都做了各具创意的设计和准备,表演素材多样,回课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手段启发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了音乐感受力,同时极大提升了个人创编能力和集体协同工作力。

(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习内容

对于学习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没有接触和学习演唱过中国民歌,仅有少数参加过艺考和有一定声乐学习经历的学生,较浅显的学习过几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在一个约二十人的班级中,这样的学生占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在歌曲的难易程度选择上,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所斟酌和考虑,尽量避免演唱篇幅较长、演唱方言内容较陌生冷僻和需要极细腻的演唱技巧及音域跨度较大的高难度性中国民歌。以某高职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例:每班一学期共16节声乐课,这样可以安排学习六至八首中国民歌,所选择的曲目要让学生有一定熟知,且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单、演唱起来顺畅动听;以简谱谱例为准,歌曲演唱篇幅长度不宜超过一页A4纸张;尽量选择中国近现代传唱度较高,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民族语言特点的代表性民歌曲目,例如: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燕子》、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内蒙古民歌《鸿雁》和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等。教学实践证明,曲目的择选把握精准度及难易程度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是否能够建立学唱中国民歌的自信和持久性是至关重要的。

(三)将专业化较强的中国民族唱法融入流行音乐风

发声的主要器官是位于喉结内的声带,其表面被覆着黏膜组织,声带的宽与窄、薄与厚,长与短等生理构造,决定了每个人声音的音色、音高和擅长演唱的音乐风格的迥异。可以说,每个人的声音条件是与生俱来的。现如今,形成体系和规模的中国民族演唱方法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经构成了一套系统而规范化的演唱风格体系。这种演唱方法要求学习者在声音音色方面,要甜美细腻且婉转清丽;在台风方面,可灵活的根据歌曲的曲风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而近年来学生们多偏重于演唱流行歌曲,因其词意通俗易懂,旋律简单且朗朗上口,音乐风格多样,形态丰富,不受音色和音域的限制。那么,为了使中国民歌得以良性传承,如何借用流行演唱方法,在自然、松弛和较本我的声音状态下演唱中国民歌作品,是教师需要理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

(四)舞台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

中国民歌的具体教授过程基本按照音乐院校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标准,专业性较强。从基础的乐理知识渗入,再到一句句的口传心授,逐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曲子风格特征,这是一个打下坚实演唱基础的实践积累。而仅在课堂上遵循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各种声乐比赛的参与和演出的展示是完成最终的助推作用,进一步丰盈学生的羽翼,提高他们对中国民歌的热爱,使他们最终通过观众的掌声和比赛成绩的取得,得对自己的真正认可。2015年4月,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为澳大利亚霍巴特市市政府的贵宾展示了一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际性演出。四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身着中国旗袍,将这一曲婉转清丽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徐徐道来,观众们被这首来自东方的中国经典民歌所感动,听得如痴如醉;2015年5月,由笔者指导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以三声部合唱的表演形式荣获“我的中国梦—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之上海市声乐专场(专业组)比赛”二等奖;2019年10月,我校成立了“大学生民族艺术团”,其中包括:汉族、新疆维吾尔族、新疆哈萨克族、新疆回族、广西壮族、畲族等43个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主体的学生。经过2个月的节目编排,最终在校园艺术节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分别是:男生小组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壮族民歌)、女生小组唱——《倒酒红军哥哥尝》(畲族民歌)、女生歌舞唱《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及男生独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台下的观众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徜徉在中国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中,大家再次领悟和感受到中国民歌经久不衰的民族魅力,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深处,从歌声中深情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一次次将教学课堂讲授内容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尝试,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视角加深了解了中国民歌,比赛奖项的获得更是给予笔者信心、肯定与鼓励,为今后顺利开展学习中国民歌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中国民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两方面,具体体现在:

(一)专业价值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

人们在歌唱中的呼吸与平时说话、走路、睡眠时的呼吸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歌唱中的呼吸,是一种人为性的强制运动。我们常说要气沉丹田,在演唱中主要是指“下丹田”,即“脐下三寸”处。演唱过程中,当横膈膜上升、双肋扩张的时候,则是歌唱中的“呼气”;反之,当横膈膜下降,双肋向内部收缩时,是歌唱中的“吸气”。充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作为表演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演唱过程中,从吸气到呼气的过程时间的时间维度,取决于每首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字数长度及旋律的编创总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带有个人意识控制的过程,呼吸方式根据歌曲类型常分四种: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一首声乐作品要结合具体的作品风格,将四种呼吸方法混合使用,无论是运用哪种演唱方法,气息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歌演唱在较长的一段音乐历史长河中,通过祖祖辈辈的老艺术家和音乐学者的研究,形成了较科学的发声呼吸方法和根深蒂固的声音审美概念。因此,对于学习中国民歌的尝试,可帮助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们建立正确并稳靠的呼吸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咬字方式

歌唱中的咬字与平时说话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学习一首民歌作品之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歌唱的语言基础训练,按照依字行腔的原则,配合大量的朗诵歌词练习,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声母、韵母与声调的关系;依字行腔与字正腔圆的关系及语调的轻重强弱和高低抑扬的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可以使学生认识并正确解决在声乐演唱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嘴型大小与声音音色相吻合;歌词的读音与音调相匹配;咬字过程中面部肌肉力量与气息相平衡。最终实现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在声乐演唱中正确的说字念词方式,可以相对自如地控制声音音量大小,通过不断巩固的肌肉群记忆,提升综合声乐语言表现力等教学目的。

3.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演唱表情

在歌唱过程中,面部表情的变换在一定程度上会辅助声音音色和音响大小的变化。一个人的面目表情如果是呆滞的,那么声音音色是黯淡无光的,音量会随之变小;反之,一个人的面目表情是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那么声音音色则会变得通透而明亮,音量也会随之变大。可见面部表情变化对于歌唱的声音音色、音量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多么重要。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对于表情的变化要求是相当细腻入微的,每一首声乐作品都需要学生们学会根据不同的歌曲所讲述的内容,场景的设定与变化,情感主线的突显,历史故事背景的铺垫,运用自然而到位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不同声乐作品中不同人物及事件的真情实感,最终做到作品深度的可挖掘性和广度的延展性。

(二)社会意义

1.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民歌传袭和囊括了我国多地域、多民族的内涵丰富且历史文化意义深远的底蕴精髓。其包含的歌词内容宽泛且细腻入微,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狩猎、祭祀、搬运、仪式、求偶、婚丧嫁娶等都会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从周代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相和歌;从繁盛时期唐朝的“曲子”、宋词和元曲到明清时期的民歌和小曲;从中国北方民歌《月牙五更》(东北)、《小放牛》(河北)、《桃花红杏花白》(山西)到中国南方民歌《拔根芦柴花》(江苏)、《采茶舞曲》(浙江)、《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再到我国各少数民族取之不尽的优秀音乐作品……滔滔不绝的历史文化长河孕育了深厚的民歌文化体裁,我们被这延绵不断、眼花缭乱的宝藏所震慑、所拜服。

2.树立坚定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中国民歌体裁丰富,旋律风格迥异,节奏清晰鲜明。时而优美,时而明快,时而悲伤,时而洋溢。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当今西方文化充斥着年轻一代内心深处的境况下,积极推动中华民歌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我们将通过学习和演唱动听委婉的中国民歌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延续,有利于年轻人增加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有利于展现一个民族团结一致,友爱互助与进步;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更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现。我们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想要让中华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坚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展望

身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从事声乐教学的老师,不能将教学思想禁锢于以往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声乐教学理念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要时刻关注当今歌唱界的发展风向标,有的放矢,推进中国民歌良性的传承。牢记现在的真实艺术生存环境,真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演唱民歌的兴趣和热爱度,扩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做好经典传唱者,保护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必将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影视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