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代结衔之间的关系规律研究

2021-08-28 04:17荣瑶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
关键词:金代规律

【摘要】结衔作为古代官员一种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各种衔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结衔。金代结衔之间的品阶尚有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金代后期尤其是大定年以后,散官的品阶低于勋官和爵位的品阶,与此同时的勋官和爵位品阶一致。金朝官员的结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代官制的特征,它既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相关制度,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之处。

【关键词】金代;结衔;官阶;规律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5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165091)。

一、前言

目前学界对金代官员结衔的衔称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于金代官员结衔之间的关系仍有很大探讨空间,如官员结衔中散官和爵位之间有无规律,与其他衔称之间有无规律,以及与唐宋辽时期结衔制度的对比,结衔制度在金代的演变与发展是否有独特之处。在官员结衔中由于职事官等一些官职内容较复杂,变化不一,职事官研究尚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本文重点从散官,勋官等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中找出结衔之间存在的规律。

二、结衔中不同官职之间规律探讨

(一)关于金代结衔的顺序排列

在金代碑刻文献中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结衔大体上是按照散官、职事官、勋官、爵位、食邑、章服的顺序排列。但由于每个官员身份地位的不同,其结衔不完整也是普遍现象。

此外,在金代碑刻文献中发现有少数的结衔,其部分职事官位于散官前。如:“翰林直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兼行太常少卿、开国伯李晏” ①,同时还存在勋官位于食邑后的个例,如“昭毅大将军、行解州平陆县令、管勾河防常平仓、金源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上轻车都尉夹谷忠彦” ②,按照正常的结衔顺序排列,其勋官“上轻车都尉”应在爵位“金源郡开国伯”之前,但其却放在了食邑之后,由于尚未发现其他相类似的情况,对这一个例还有待商榷。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金代结衔按照散官在前,职事官、勋官、爵位、食邑、章服等规律次第排列。此外在统计中还发现在不完整的结衔中,多见于散官和勋官,且大部分结衔中都有散官,结衔中散官与爵位搭配的很少,而爵位与食邑搭配较多,还有少数职事官位于散官之前的现象,且这些职事官都有共同的特点,其都在翰林学士院任职,体现了金代承袭唐宋时期的文官制度,设立翰林学士院,也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对翰林职官的重视。

(二)有关结衔品阶的规律探讨

在品阶的关系上,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结衔的官阶都是相对应的,但由于受当时官员迁转、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官阶也会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下面分别对散官与勋官、职事官与散官以及爵位的品阶展开探讨。

1.散官与勋官。在官员结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散官与勋官的品阶是一致的,如结衔中散官是正五品,勋官也是正五品,但也存在品阶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金代中后期,勋官的品阶高于散官的品阶。例如: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承事郎、守孟州温县令、兼管勾河防常平仓事、武骑尉、赐绯鱼袋杨处仁” ③,其中散官“承事郎”是正八品下阶,勋官“武骑尉”是从七品,由于与此相关的结衔例子较多,这里不一一叙述。为此,从散官与勋官的品阶关系上可以看出散官的地位到了金代中后期有所下降。在《金史》中记载:“宗室中有不任官事者,若不加恩泽,于亲亲之道,有所未弘。朕欲授以散官,量予廪禄,未知前代何如?” ④可以看出散官是一种虚职,为其提高身份地位有一定作用,在金代后期散官作为一种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职也逐渐不为统治者所重视。此外,在金代前期普遍存在散官与勋官和爵位品阶相对应的现象,到了金代后期,尤其是在大安年间多出现散官品阶低于勋官和爵位的情况,而与此同时爵位与勋官的品阶相对应。

2.职事官与散官。在金代职事官与散官的关系上,李方昊在《金朝散官制度初探》 ⑤中指出,金代普遍存在散官的官阶远高于职事官的现象,弥补了官员晋升中高级职官职位不足的问题。而宋卿⑥从散官和职官的官品对比来看,认为李方昊的观点有失偏颇,从官员服色和散官授予上来看,宋卿认为有金一代散官地位有所下降,与李鸣飞认为的散官地位大大下降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观点,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需要更多的文献史料展开分析。

3.散官與章服。从散官与章服的关系上看,散官在从五品以上的品级一般是赐紫金鱼袋,散官在正六品是借紫,从六品以下赐鱼袋前都加绯字,可以看出品阶越高所赐的鱼袋等级就越高。如:“代州观察判官、奉直大夫、飞骑尉、赐绯鱼袋李楫” ⑦。“奉直大夫”为从六品上阶,章服“赐绯鱼袋”鱼袋前加绯字;“中宪大夫、西京路都转运副使、上骑都尉、鲁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固” ⑧。“中宪大夫”为正五品中阶,章服为“赐紫金鱼袋”。

以上对金代结衔之间的规律探讨得出,金代官员结衔之间的品阶基本是对应的,就散官和勋官的品阶相比,散官在金代后期的地位有所下降,且在大安年间以后,多出现散官的品阶低于勋官和爵位的品阶,而与此同时勋官和爵位品阶一致。目前学界对散官和职事官的品阶关系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对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三、金代文武散官品阶差异

对于文武散官的品阶,《金史》中有明确的记载:“文官九品,阶凡四十有二……武散官,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皆用文资,自正三品以下,阶与文资同。⑨” 从《金史·百官志》的记载可以看出金代文武散官的品阶是一致的,皆四十二品。

无论是文散官还是武散官,在同一等级的散官名称相似。对比唐宋时期的文武官制,金代文武散官的名称融杂了唐宋时期文武散官的名称。此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金代结衔中文武散官的数量也有一定差异,在李鸣飞《金元散官制度研究》 ⑩中,文章通过对各个时期金代进士的数量统计认为金代带文散官官员的数量远远小于武散官官员的数量,这一看法有失偏颇。在金代,进士是获取文散官的主要途径,由于金代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在金代前期科举分为女真进士科和汉人进士科,而大多数女真人能中举者很少,这就造成了文散官数量少于武散官,但也存在武散官官员通过科举的途径获得文散官的现象,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等原因,还有一种是皇帝可以特赐文散官,所以李鸣飞单从中进士的数量来判断文武散官数量多少,有一定片面性。

综上所述,有金一代的官员结衔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又不断完善、发展。无论是在官员结衔之间的顺序排列,品阶的高低等都是对辽、宋、唐时期官员结衔制度的体现。金代在散官的设置上愈加完善,对文武散官的品阶进行了补充,弥补了前朝的不足。金代散官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至大定年以后,散官的品阶有所下降,相对而言,勋官或爵位的品阶有所提升,且爵位的品阶大部分与勋官相对应。此外,金代官员结衔变化与官职结构、政治制度改革、中原文化影响、个人官职迁转等因素有关。

金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仅统治了一百多年时间,但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能忽视其对中国历代官制的影响。本文未深入到对金代少数民族官员结衔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对金代少数民族官员结衔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金代官制的设置。金代官员结衔反映了金代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随着金代科举制度的推进、文官制度的改革、汉人的地位逐渐上升,对官员结衔品阶也有一定的影响。金代官员结衔是金代官制的一部分,研究金代官衔有利于深入对中国古代官制的认识,同时,对金代科举制度、文官制度、官员迁转等问题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注释:

①王新英:《乌古论窝论墓志铭》,《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270页。

②③王新英:《虞芮二君让德记》,《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364页,第363页。

④脱脱等:《金史》卷七《世宗本纪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7页。

⑤李方昊:《金朝散官制度初探》,《求索》2013年第10期,第63-66页。

⑥宋卿:《金代官员结衔中的职官探析——以金代石刻为基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7卷第4期,第101-108页。

⑦王新英:《李择墓志铭》,《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

⑧王新英:《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⑨脱脱等:《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20页。

⑩李鸣飞:《金元散官制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6页。

参考文献 :

[1]李方昊.金朝散官制度初探[J].求索,2013,(10):

63-66.

[2]李鸣飞.《金史·选举志》铨选用词考释[J].史学集刊,2013,(03):91-96.

[3]李鸣飞.金元散官制度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4]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5]孙红梅.金代汉制封爵研究[D].吉林大学,2014.

[6]孙红梅.金代封国之号与国号王爵类型[J].史学月刊,2015,(05):43-51.

[7]宋卿.金代官员结衔中的职官探析——以金代石刻

为基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

(04):101-108.

[8]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王雷.金代吏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8.

[10]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荣瑶,女,汉族,河南安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本科在读,历史学方向。

猜你喜欢
金代规律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巧解规律
找规律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昌黎县康念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