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引领航向

2021-08-29 09:28易传发丁锋王建平熊曳
科教导刊 2021年36期

易传发 丁锋 王建平 熊曳

摘要为了让科学教师尽快熟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六年级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在2021年8月16日至18日举行了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此次培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单元解读、扎实生动的单元试教、思维碰撞的互动研讨、拓展眼界的科学家讲座,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全方位了解了教科版五、六年级教材各单元的编写特色、教学建议,同时确立了科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科学家讲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19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Leading the Course

——Documentary on distance training of new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xtbooks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ition

YI Chuanfa1,DING Feng2,WANG Jianping3,XIONG Ye4

(1. Wuh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Wuhan,Hubei 430022;2.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Wuhan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Wuhan,Hubei 430075;3. Wuhan Guanggu No. 9 Primary School,Wuhan,Hubei 430074;4.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4)

Abstract:In order to familiarize science teachers with the new textbook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for Grades 5 and 6 of the 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 as soon as possible,the Education Science Press held a distance training on the new textbook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for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 from August 16 to 18,2021. Through the unit interpretation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solid and vivid unit trial teaching,interactive discussion of thinking collision and lectures for scientist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ining not only fully understand the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each unit of grade 5 and 6 textbooks of the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ition,At the same time,it establish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scientific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inquiry spirit in scienc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ition;new textbook training;scientist lecture

凡事預则立,不预则废。2021年8月16日至18 日,为了让科学教师尽快熟悉新教材,学习新经验,了解新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体科学教师全程认真参加了“2021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三天的培训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新教材培训和科学家讲座。新教材培训延续了去年的传统,从单元教材解读、单元试教分析、研讨课观摩与互动研讨等角度,为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五、六年级教材各单元的编写特色、教学建议与思考。

1单元解读,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期间,授课教师围绕单元编写特色,从不同侧面切入教材解读的话题,为我们呈现了五、六年级八个单元的精彩解读。

徐春建老师在“能量”单元解读中,先理顺了各课间的关系,再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徐莹莹老师先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解析了“光”单元在新课标中的变化,分析了各课的知识点,再阐述如何定位学习目标,建议运用建模的方法实施本单元教学。姜向阳老师从单元内容编排、单元目标和实施建议三个方面,指出“计量时间”单元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把学生的认识引向科学大概念。娄立新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建议等方面对“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每课进行了详细解读。童海云老师以“什么是工具和技术”“为什么选择和学习这几种技术”“如何学习才有效”三个问题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编写背景与思路,同时从测试、阅读与理解、评估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尚秀芬老师先介绍了“健康生活”单元“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强调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之后,她详细介绍了每一课的文本内容,并针对每一个环节做了细致指导。杜伟老师以讲述科学史的形式阐述了“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编排线索,即人类两百多年围绕地球的运动展开的科学研究。他还强调单元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像百年前的科学家那样探索地球运动的秘密。喻伯军老师重点解释了“微小世界”单元的编排特点——科学概念双线并行,期望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他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工具发展和进步的了解程度,引领学生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武汉光谷第三小学张梦莹老师在学习笔记中写道:通过培训,我对“能量”和“光”单元的设计思路和逻辑结构有了一定认识,认识到课本仅是授课的一个载体,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的原始设计,应根据学情,抓住重点,明晰轻重,对课程进行设计,这样的课堂不仅富含趣味,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探索求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熊曳老师在聆听了杜伟老师的解读后,认为:授课教师在讲解中很好地渗透、梳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流程“假说—证据—推理—抽象”;在分课时的解读中,重点说明了基于证据的论证包括寻找证据、呈现证据、分析证据、评价证据,强调了科学课教学基于证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一些小策略,如运用探究记录单和论证指引单来呈现证据和分析证据,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论证活动中进行证据的交换和评价,也有助于他们从观点、证据和推理等方面开展论证活动。

武汉光谷第八小学尚攀老师认为本次培训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尚秀芬老师在讲述学生动手制作心脏血液循环模型中,指出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让他们明白模拟实验和实际血液循环的区别。

2单元试教扎实生动

来自一线7个试教团队的教师根据前期试教实践,进行反思、提炼,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加深了我们对新教材的认识。

刘洪涛、支鹏宇老师在汇报中强调“光”单元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教学中可以运用归纳法、演示法、展示法等方法。支老师还详细描述了“光”单元每课的主要内容、前测、探究内容以及研讨内容等。钱军红老师将“计量时间”单元的试教过程分为研读教材、前测调查、逐课试教、后测研讨四部分,希望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郭萌老师从结合课程标准深度理解教材、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四个方面交流了团队的试教体会与收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田坤老师详细介绍了“工具与技术”单元每课的试教方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王鑫老师针对“健康生活”单元中的聚焦、探索、研讨和交流四个板块,介绍了团队的试教策略,并拆解了“健康生活”单元每课的案例,为大家分析教学方法,对本单元的编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黄伟欣老师对“地球的运动”单元每课的要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分享了自己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还为我们介绍了模型思维的含义,建议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思维方式。杨春晖老师从“理解教材”和“用好教材”两方面介绍了试教“微小世界”单元的经历,试教团队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归结为对生命的新奇之感、对生命世界的探寻之意和对生命世界的研究之法三部分,采取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每个学生通过显微镜目睹微小世界的神奇,达到探索生命新知的目的。

武汉光谷第三十二小学洪云云老师在笔记中写道:《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的试教,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从阅读资料奠定认知基础,到猜测火山爆发的原因,再通过模拟实验搜集证据,最后解释现象建构概念。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模拟实验,让远离学生生活的知识和现象变得直观易懂,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光谷第九小学王建平老师在培训笔记中记下了两点深刻体会:一是新教材的科学系统性更强,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要求更高,挑战更大;二是新教材更加体现“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理念,把学习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技能的发展。

3研讨课观摩思维碰撞

培训会上,吉林省长春市和天津市河西区两个试教团队为我们准备了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六年级“能量”两个单元的研讨课。课后,长春市、杭州市、天津市和武汉市的骨干教师围绕研讨课进行了远程互动交流。

8月16日上午,长春市张涵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张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生活中常见的电风扇聚焦课堂,引出本课的主题——小电动机,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电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对功能进行猜想。全班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研讨中验证并反思,碰撞出思维火花,发展了科学思维。

研讨课后,长春分会场和杭州分会場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开展了互动研讨。他们从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板书设计以及课堂内容选取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让我们认识到:实验材料应当简单实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应当以学生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为目标,不断优化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可以提供导语,采用填空式,规范学生的科学用语。板书的设计应当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梳理认知。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8月17日下午,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李耀斌老师执教了《水的作用》一课。李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然后提问:地球上的水对地表有没有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模拟降雨实验,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后自学资料包,研讨水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最后,执教团队与武汉市武昌区分会场的教师就《水的作用》一课进行网络互动研讨。两地教师针对设计思路的关键点进行补充分享,积极提出疑问与见解,分享经验,深入交流,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下呈现的是部分教师的研讨笔记:

错误的结论中可能蕴含了正确的“种子”,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努力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光谷第一小学李梦婷)

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感受,在面对挑战中,学生作为学习者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光谷实验小学邵坤彦)

教学中教师不人为增加难度,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可以运用的实践方法和思维方法。科学教师要有宏大的科学观,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抓手,从大单元的角度,用整体观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度”。(光谷第二小学王月方)

《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教学环节、板书、实验记录单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与设计、课堂问题的选择等,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教师对科学的敬畏与严谨。一节优质课需要不断改进,要带领孩子们认识学科学是快乐的,身边的材料就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幸福钥匙。(枫叶学校朱博)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实验器材进行一系列改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解释,规范他们的科学语言。(光谷豹澥一小郭冰雪)

“能量”单元紧凑、丰富的学习节奏让我的眼、脑、手以及全身的细胞都充满了能量。无论是对板书、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还是在尊重教材、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都为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光谷实验小学周慧颖)

教材中每个简单的实验都是经过许多教师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才呈现出来的。此次培训让我明晰了教学思路,深刻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为他们全方面发展打下基础。(光谷第十二小学陈旭琪)

4科学家讲座拓展眼界

本次培训会上,培训主办方邀请了四位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打开了学校教育之外的那扇科学之门。

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为我们做了《科学教育应重视思维方法和探究实践》专题报告。他强调掌握科学方法比单纯掌握知识更重要,并将理论与科学实验结合讲解,为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批判思维等。通过高教授的讲解,我们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养。光谷第十五小学蔡明老师在聆听高教授的讲座后,在笔记本上寫了他的思考: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求真,要允许研究一些“无用”的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琰副教授在《科学可视化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的讲座中,介绍了什么是科学可视化,通过理论和案例说明科学可视化对科学教育的助力,畅谈了科学、艺术和美感,希望科学可视化能帮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研究员以《科学课堂上的“地球与宇宙”》为主题,带领我们从宇宙的视角认识地球,介绍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郑博士希望我们能向学生传递更大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学生,使他们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孙志斌研究员在《空间科学思维与工程实验方法教育模式思考》的讲座中,建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并思考科技时代教育方式的变与不变。

武汉光谷第十一小学徐榕老师在笔记中写道:科学家报告将科学教育拉高了一个等次,让我明白科学方法的发展以及科学家是怎么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武汉光谷豹澥一小柳盼老师也深有感触:科学是不断探索、靠近真理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方法、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传授与传递更为重要。知识会不断更新,人类探索知识的脚步不会停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徐春建.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徐莹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姜向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4]娄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5]童海云.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6]尚秀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7]杜伟.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8]喻伯军.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教材解读[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9]高云峰.科学教育应重视思维方法和探究实践[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0]梁琰.科学可视化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1]郑永春.科学课堂上的“地球与宇宙”[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2]孙志斌.空间科学思维与工程实验方法教育模式思考[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