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唱,悲剧能否早日结束

2021-08-30 02:25陈冰
新民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政府军塔利班阿富汗

陈冰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喀布爾,美军支奴干直升机在美国驻阿富汗使馆附近准备撤离。

在花费了超过1万亿美元,死亡2400多名美军之后,重蹈英国、苏联覆辙的美国终于决定从阿富汗的泥沼中抽身而去。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军5月1日开始从阿富汗有序撤离。

没想到,在美军7月2日深夜撤离巴格拉姆军事基地后,仅仅过了43天,塔利班重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速度超乎拜登政府想象。

从8月6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全面掌握第一个省会以后,阿富汗塔利班6天攻陷9个省会的迅猛还没让人缓过劲来,8月13日更快的闪电战又出现了——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被迅速拿下。城市一夜之间易手,政府军士兵不战而降,大批精良的装备被缴获。8月15日,随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总统加尼离开阿富汗。

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办事处发言人穆罕默德·纳伊姆表示,塔利班不会干涉他人事务,同样,塔利班也不允许他人干涉阿富汗事务。塔利班领导人则直接在总统府向媒体表示,他们将会在总统府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塔利班也作出承诺:他们允许媒体发表批评性言论;同时承诺会尊重妇女权利,女性将被允许接受教育与工作,也可以在没有男性的陪同下上街,但是需要面纱遮住面部。

自1996年进入喀布尔之后,塔利班又要成为阿富汗的执政力量了。美国像当年离开西贡一样撤离,美军动用多架次直升机从驻阿使馆撤离人员,使馆院内当天升起股股浓烟。一些消息人士说,这是美外交人员在“紧急销毁敏感文件”。喀布尔的大街上,则挤满了出城的汽车。

上次夺权之后,塔利班积极支持周边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因在“9·11”之后拒绝交出本·拉登,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随着塔利班的再次掌权,各方关切阿富汗是否会重新成为恐怖分子的温床,基地组织是否会卷土重来?

备受战火侵袭的阿富汗能否走出暴力和混乱的循环,迎来久违的和平?

美国进兵阿富汗,战易撤难

2001年,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发生后,虽然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政府仍然认定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

2001年10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美军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和塔利班目标发动了袭击。“这些有针对性的行动,旨在破坏利用阿富汗作为恐怖分子行动基地的做法,并打击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能力。”布什说,当时统治着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塔利班,拒绝了他提出的交出基地组织领导人的要求,“现在塔利班将为此付出代价”。

1975年4月29日,一架美国直升机在西贡撤离。

美国认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发动了“9·11”恐袭。

奥巴马团队主导了2011年对本·拉登的刺杀。

近日,《纽约时报》刊发题为《漫长而残酷的20年:一文详解阿富汗战争》,详细讲述了阿富汗战争的来龙去脉。文章称,到2001年年底,美国军队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府,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和其他高级指挥官却逃到美国名义上的盟友巴基斯坦的安全地带。美国军队没有追击他们,巴基斯坦最终演变成塔利班指挥官和战士的避难所,他们在随后的几年里越过边境袭击美国和阿富汗军队。

2003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结束在阿富汗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美国在阿富汗留下了8000名美军,并开始将作战资源转移到当年3月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击溃塔利班之后,美国和北约将重点放在重建一个崩溃的国家并建立西方式民主上。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一个亲西方的政府成立起来。新建了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在塔利班统治下被禁止接受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女孩上了学。大量被塔利班禁锢在家中的妇女上了大学,加入了劳动队伍,并在议会和政府中任职。

但腐败猖獗,数亿美元的重建和投资资金被窃取或挪用。事实证明,阿临时政府无法满足公民最基本的需求。通常,它的政令无法延伸到首都喀布尔和其他主要城市之外。阿富汗临时政府领导人哈米德·卡尔扎伊也被媒体戏称为“喀布尔市长”。

随着塔利班的军事威胁不断增强,奥巴马向阿富汗增派了数万名士兵,作为“增兵计划”的一部分,到2010年中达到近10万人。但是,尽管有美国的作战力量和空袭,塔利班还是变得越来越强大,给阿富汗安全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

2011年5月,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一处院舍击毙了本·拉登。6月,奥巴马宣布,他将开始让美国军队回国,并在2014年之前将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人。

实际上,经过十年的缠斗,五角大楼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赢得。随着战争陷入僵局,奥巴马于2014年12月31日结束了主要作战行动,留下了1.4万名美军驻扎,但过渡到培训和协助阿富汗安全部队。

猜你喜欢
政府军塔利班阿富汗
美国正在窃取阿富汗的钱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