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2021-08-30 07:07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观测

预测理由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考语文一般在说明文阅读部分对科技类文本进行考查。在阅读科技类作品时,考生需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辨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概括说明的内容,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等。

文本阅读一

海洋卫星:大国重器经略蔚蓝

◎林明森

①提到海洋,人们对其最直接的印象恐怕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战略的要地”等,由此可见,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中国要做到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唯有大力提高对海洋的认知能力和海洋信息服务能力。

②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真正实现如此大面积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绝非易事。传统上,采用岸基、船基和空基平台上的观测设备来获取海浪、潮汐和海温等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观测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上世纪70代年末,航天科技的发展为全球海洋观测提供了一种从太空看海洋的高新科技手段。通过在卫星上搭载不同功能的遥感器,来实现对海洋风、浪、流、温、盐、深等不同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观测。

③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有力推动了海洋卫星的发展。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上搭载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完成了天基平台的海洋测高、测风和测温的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2011年8月,中国第一颗具有全球海洋动力环境信息观测能力的HY-2A卫星顺利发射入轨,一直在持续获取海洋观测数据。2018年10月,HY-2B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由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并成为全球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在海洋防灾减灾领域,海洋卫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数据源。例如,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能够捕捉并获取中国周边海域全部台风的信息,在每个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可对其完成一次观测。同时,海洋卫星还能获取台风期间的海浪信息,这些信息在汛期灾害应急、国家防总会商等公益预报服务以及国家重大应急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海洋卫星的在轨运行,为中国海上活动的海洋灾害预警报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⑤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海上风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设施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卫星观测数据的支撑。在大洋渔业方面,雷达高度计和微波辐射计能够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可用来探测大洋渔场的可能区域;同时,卫星的观测还可为大洋捕捞提供渔场气象保障。

⑥在海洋科研方面,海洋卫星提供的全球大面积、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在大、中尺度宏观估算和趋势分析中具有极大优势。例如,通过雷达高度计长期观测的海面高度信息,可以确定目前全球海平面的变化速率为每年3毫米。同时,海洋科研还需要卫星能够提供亚中尺度和更微小尺度的观测,这是后续海洋卫星的发展方向。

⑦海洋卫星在为多个领域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在卫星观测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和时效性等方面上继续提升能力。卫星数据产品具有高时效、高精度、多种类和信息全的特点,具备全球数据分发服务能力,满足应用领域对全球海洋环境信息的业务需求。

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人类与海洋的和谐相处,都离不开对海洋的系统了解和认知。在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海洋信息的服务保障能力应紧紧围绕应用需求,提质增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卫星数据产品,服務于认知海洋的实践。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6月29日,有删改)

训练

1.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观测设备的缺陷

B.海洋卫星的发展

C.海洋卫星的作用

D.海洋卫星的操作方式

2.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海洋卫星实现由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得力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

B.海洋卫星能捕获中国周边海域全部台风的信息,为海洋灾害预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C.海洋卫星雷达高度计通过收集海浪信息和海洋高度信息,测出海平面每年的微小变化。

D.海洋卫星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时效性更强,精度更高,种类更多,信息提供更全面。

文本阅读二

“北斗”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①在去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仪式上,来自32个装备方队的580台车辆,以整齐划一的行进速度,前后左右一致的车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保障32个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骑线偏差不超过1厘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②作为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建设发展,实施了“三步走”战略。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完成星座部署,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正在改变大众的生活。

④导航卫星的精确定位功能可广泛用于农场规划、田间测图、土壤取样以及肥料、杀虫剂的使用等方面,助力精细农业增产。例如,它能够提升农药、肥料使用的精度,同时更好地控制化学物质的扩散,从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新农场。据估计,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⑤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2019年底,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观测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