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30 06:31邵勤陈娜李晓鹏丁永电吴琦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丁永电 吴琦

摘要 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宜春学院2018级种植類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导师制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情况,从完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使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二者优化衔接,为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种植类专业;园艺生产技能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27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Planting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Taking   Experiment Course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ion Skills as an Example

SHAO Qin,CHEN Na,LI Xiao-peng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Jiangxi  3360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training goal of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taking the planting specialty of Grade 2018 of Yichu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of the applied ability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basic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 course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ion skill,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course standard, reconstructing the course system, desig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establishing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techn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job skills linked up optimall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planting specialty.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Tutorial system;Planting specialty;Horticultural production skills practice

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种植类专业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中较重要的一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广的特点[1-4]。开展实践教学是种植类专业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我国种植类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5-7]。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行业对种植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涉农本科院校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

宜春学院种植类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行业前列。为着力推进新时代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推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内涵发展,学院针对传统的种植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经过多年努力,种植类专业主要以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二级学院)农学、园艺、园林专业为依托,率先进行导师制试点,并根据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人才培养,坚持“校政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原则,重构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基于行业、企业等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其中,园艺生产技能实践课程在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探索,体现了现代种植类专业教育特色,创新了种植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8]。

1 完善课程标准

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是园艺专业一门应用能力培养类课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是一致的,很难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与就业岗位角色相匹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针对实践目标、实践内容等给予实施建议和意见,形成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1.1 分析专业对课程要求

专业要求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全程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兴农、专农的意识,主要侧重于基本技能和学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工作岗位上园艺生产技能的培养,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下培养下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必须由学校和政企协同完成[9-10]。

1.2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结合园艺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分别制订情感与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①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贴近园艺生产工作岗位的实战演练,在同学间的交流和团队间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良好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知识目标。通过真实项目的实施,掌握设施蔬菜生产、设施园艺、现代农业服务等关键技术。③能力(技能)目标。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3 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园艺生产中过程化项目为载体,以兴趣和特点为基础创建若干学生团队,以就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设施蔬菜生产、设施果树生产、设施园艺、现代农业服务4支导师团队。每个学生团队应策划并实施完成某一项项目(企业或科研),具体思路如下:

①针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工学结合,确定课程内容,设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科研项目实施、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 孵化的创业项目等。比如,瓜类植物的工厂化生产与应用、设施大棚(温室)的构建、无土促成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②依托专业知识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实践、工作岗位体验、技能提升活动等,创建真实可行的项目,可以是科学研究(校内导师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行业、企业岗位任务(校企合作项目开发),也可以是现代农业服务等,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自主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③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职业技能。比如,设施蔬菜生产团队,主要以具体蔬菜的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创业项目、导师课题)为核心,创造基于蔬菜生产过程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等有选择地参加并实施完成项目,从而提高本专业各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2 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要求对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及其内容结构进行整体优化,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基础上,综合专业知识的衔接和交叉,校企共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衔接的课程体系。

2.1 项目引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该课程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彻底打破了传统本科教育的学科式教学架构,科学建立导师团队,将专业知识、技能组织为若干个科研项目、企业工作任务和创业项目等。

①建立由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和行(企)业专家(师傅)共同组成的导师团队,进行联合授课,形成“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②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内容贴近上述项目的课程体系框架和相关课程模块,如职业素养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11];

③制订科研项目实施计划、工作任务实施计划、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2.2 校企合作,营造职业岗位情境

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调研,将产业与专业紧密结合,相互支持,并营造集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岗位体验等于一体的授课氛围。

①引入企业项目。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将企业开发的项目直接融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全程参与,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相应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生产、管理和营销等过程。

②设定工作岗位。以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课程要求,以企业生产方式和准则组织课程时间,将校内授课场所和企业工作场所有机结合,将生产任务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完成项目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3 设计教学内容

以培养具有可持續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据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紧密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设计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3.1 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以导师科研项目、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和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兴趣为基础组成学生团队,在导师(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与课外实践、企业工作、创新创业等活动,做到学生技能培养、创业孵化和工作岗位有机融合。将课程整体设计为创新研究、创业实践、岗位体验、技能提升和社会服务5个方向。

①依托科研优势,进行创新研究。

借助学院科研资源优势,策划“园艺生产实践”课程项目,将“立体草莓”“富硒蔬菜”等科研项目和成果搬进课堂,在导师指导和学生团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

②注重巩固基础,完成创业实践。

以导师的科研成果或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学生创业实践项目,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校内学生创业项目申报和企业项目开发等方式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项目的实效性和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③反映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体验。

根据当前行(企)业的就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结合导师(企业师傅)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工作任务等情况,组建学生团队。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夯实基础,贴近岗位”为原则,营造企业情境,提供一次岗位选择和入岗体验,实施并完成企业真实项目。

④强调素质培养,提升专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融入种植类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责任;依托产业、行(企)业平台,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将新技术、新知识、新教学成果、新开发项目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⑤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社会服务。

借助学校科研下乡和科技扶贫等活动,开展“一位导师对接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带领百名学生”的暑期社会服务活动,了解行(企)业发展现状,树立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应用所学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是由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在基地进行模块化教学,与课程内的实践课程无异。这种形式虽说学生自主性较强,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实践周期短,学生很难将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和工作岗位对接不好等。因此,必须在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实践。

3.2.1 推行创新研究,打造“科研育人”新平台。

通过科研活动进行知识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团队参与科研实践,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其能力素质,培育其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各导师团队的科研优势,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凝练,以项目内容、教学资料、专家讲座等形式进入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2 孵化创业实践,树立“实践育人”新理念。 吸引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校友及教师成为导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校内“教师”应与企业“师傅”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共同研究决定教学计划与内容。通过企业开发的真实项目孵化学生团队的创业项目,如以“草莓无土栽培”为专题,展示草莓无土栽培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成果,推广草莓无土栽培的技术应用等项目。

3.2.3 提供岗位体验,构建“岗位育人”新模式。

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以岗位培养为主线,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与岗位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

以设施蔬菜生产团队为例,根据学生就业和蔬菜产业的岗位群的需求,以蔬菜生产任务作为项目驱动,如扦插繁殖、工厂化育苗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3.2.4 开展社会服务,开拓“服务育人”新体系。

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开展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依托导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结合技术下乡、田间指导、专家咨询、示范推广等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业生产基地等提供技术服务。以现代农业服务团队为例,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真实项目内容,完成对社区居民进行盆栽蔬菜、阳台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任务。

4 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教学采用团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岗位方向课程,必须融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贴切工作岗位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团队学习、项目实施和岗位体验,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力和培养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1 团队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传授技能、学生巩固性练习为主,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团队教學法正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团队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融入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1.1 构建知识技能体系完善的导师团队。

在导师制背景下,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依据教师(企业师傅)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课程性质及岗位衔接度,构建多支具有不同方向的、知识技能体系完善的导师团队,包括设施果树生产、设施蔬菜生产、设施园艺、现代农业服务团队,以适应指导学生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4.1.2 构建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的学生团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行组队,导师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实行导师指导、队长负责制。以设施果树生产团队为例,根据当前果树行(企)业的就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岗位需求等情况,形成葡萄生产、柑橘生产、火龙果生产和无土栽培4支学生团队。由队长协调团队成员进行策划、企业项目对接、创业项目孵化等,统筹安排成员的任务分工,协同完成项目内容。

4.2 项目教学法

该课程以项目为主线,任务目标为使命,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项目”,并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团队,由团队成员共同学习、主动探索,将其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和生产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接受新知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7]。

①设置教学项目,进行任务分配。

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创新研究、创新创业、行业、企业岗位任务、社会服务等相关研究和项目,主要包括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和学校、政企合作开发项目,并由学生团队推选队长,负责项目的任务分配工作。

②做好教学准备,指导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前,主要通过导师介绍开展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导师事先要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团队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学习和创新,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和总结等工作,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

③组织成果展示,选取评价体系。

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团队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生团队和导师团队的学生和导师参 与项目成果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其创新意识。

4.3 体验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是基于经验主义学说,让学生融入情境和任务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成直观感受和感知,并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该课程通过课堂内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开展专业社会服务奠定基础;同时,在体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本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建立实践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考核方法是一种偏重知识测评、忽视学生能力,只考核学生的考核,必须建立多元的实践评价体系,在该课程考核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团队进行考核,也要对导师团队进行考核。其中,学生团队的考核要求导师对每一个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互评,针对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由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分别进行考评,考评的内容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进行检查和现场答辩。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导师团队的考核,主要对团队基本素质、项目(工作任务、创新创业)阶段性实施情况、项目最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主要由学院领导、企业领导负责考核,导师团队进行自评、互评。导师评价和队长评价的权重均为0.3,队间评价和队内评价的权重均为0.2。

6 结语

教学内容的设计贴切工作岗位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大量真实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了创业项目的实效性和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涌现出大量成功创业典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组建学生团队,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了学生对园艺生产实践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提高,为毕业后适应就业岗位和创业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团队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的运用科学合理。在教学活动中,组建了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在项目设计、任务实施等环节都应用团队教学法,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教与学的充分互动使项目切实可行并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融入园艺生产技能相关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时自然地去学习、研究,然后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然而,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失误和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团队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长的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误之处,不能及时更正。如何构建好项目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框架非常重要,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入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多元化考核体系中,学生互评存在“感情分”,有时不能真实反映情况。总而言之,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与探索,仍需要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必须结合种植类专业的特点,深入研究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编写和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教材及项目架构是关键,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宏涛,曹麗颖,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48-50.

[2] 刘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转及其不确定性的克服:以某实践基地为例[J].高教探索,2020(7):80-84.

[3] 王悦,张海清,陈光辉,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

[4] 唐鑫华,邹德堂,王敬国,等.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106-109.

[5] 陈莉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16(3):29-32.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4-07-29)[2018-10-1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7] 刘玉兰,胡俊杰,元明浩,等.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6):98-100.

[8] 刘建军,邓恩,江波.两年制高职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150-151.

[9] 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80-82,86.

[10] 王建方,吴文健,满亚辉,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44-46.

[11] 尹文芬.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20(1):4-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