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陕西跨境电商发展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2021-08-31 03:30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跨境

王 蕊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1.背景介绍

跨境电子商务,即“互联网+对外贸易”,是区别于传统对外贸易交易模式的新型外贸模式。它减少了外贸交易环节,为进出口贸易节省了成本,且风险小、灵活性高。大宗对外贸易交易正在被小批量的线上外贸订单所取代,跨境电商具有无限发展潜能。

从1999年起步开始,跨境电商经历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2018年已经正式进入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大型跨境电商开始整合供应链,同时各环节趋向融合。很多跨境电商企业正在经历竞争思维到竞合思维的转变。加上精细化运营理念的渗透,新零售、直播营销等创新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

同时,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国家先后出台扶持政策和补贴计划。补贴政策涉及物流、研发、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电子商务改变消费者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而消费者行为又刺激电子商务的变革和发展。2020年,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线上消费习惯迅速形成并成为常态。在这种态势之下,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数据来源:《2020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报告》深圳市行云跨境电商研究院)2021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通知发布》。3月18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地市(及区域),涉及156个相关城市(区域)及海南全岛。随着政策红利释放,跨境电商进口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力将有力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出口跨境电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新兴市场如西安成为必争之地,许多东南沿海跨境电商公司纷纷在西安成立分公司,本地化服务越来越重要。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一带一路”的机遇使陕西焕发出新的活力。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承担起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国家战略重任。2014年10月,国家四部委批复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是唯一一个以服务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为主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的深入开展,陕西省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西安是陕西跨境电商发展最集中的城市,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西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洋码头”于2014年正式上线,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开展进出口货物交易、通关、物流配送、支付结算贸易等一系列工作。2018年10月,陕西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平台“通丝路”首单业务已成功落地。敦煌网作为中国领先的在陕西多年的跨境电商B2B交易平台,立足于提供更安全、便捷又高效的国际贸易通道,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2019年4月,陕西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成功完成首单,空港新城建设的跨境电商公共仓也同步投入运营。作为西部首个5G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方之一的智诚跨境电商产业园,以跨境+全产业生态园建设为目标,以“政、产、学、研、用”为核心,以“五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数字化、便利化)创新模式”为路径,扶持陕西省内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2.现状分析

全球经济情况日益错综复杂,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内陆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之由于陕西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电子商务发展尚未形成规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期间,提出对外开放、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基于此,陕西发展国家贸易的新业态可从加大市场要素(如土地、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投入进行切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相应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

前文提到的“洋码头”、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公共仓、智诚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及大批省内外贸公司等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对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求不断上涨。

2.2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促使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三大服务内容:基础服务(单证、物流、财务、信息等);金融服务(退税固定融资、出口信保、协定汇率、信用证买断、信保订单融资等);供应链服务(海外仓、外贸积聚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产业链运营、会展等)。适配于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全面的实操能力、熟练的英文沟通和写作能力,有些企业还要求学生有相关岗位从业资格证和英语等级证书。

2.3 对学生跨岗位综合能力的需求不断上涨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跨境电商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随着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的逐步完善(见图1),许多相关企业除了要求学生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电子商务实操技能、商务谈判技能、英语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之外,还希望学生有对各国市场前景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未来,单一的实操型人才将逐步被淘汰。

图1 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构成

2.4 对学生“双创”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思路,对此,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加入“双创”行列,教育部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将不断深化,伴随“双创”政策的不断推进,大批的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人才将加入到“一带一路”的经济活动中。

陕西现有高等职业院校41所,在校人数约60万;目前共设置高职专业1143个,覆盖专业目录中19个大类。目前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仅1所。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作为物流专业或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但由于跨境电商的复杂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力和水平均无法满足本省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来讲,结合本校、本分院“双高”建设任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但从目前我校具体教学来讲,主要介绍传统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没有涉及。这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操作模式,以致知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不够。因此,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3.存在问题

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和老师普遍不够重视“一带一路”政策,对该政策了解甚少。学校层面也没有对“一带一路”政策给出足够的解读,导致课程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方式,选用的教学资源中几乎没有“一带一路”政策相关内容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文化、习惯、国情和政策的介绍。

学生跨文化、跨语言交流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会写不会说,会听不会写的“哑巴英语”阶段,一旦遇到客户便不知所措,极大地影响了业务质量,从而减少了业务数量。

根据我们从企业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存在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顶岗实习期间或毕业后从事跨境电商、对外贸易岗位的学生普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际业务的操作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对各大平台运营规则不熟悉、对国外政策缺乏了解、对知识产权和区域习惯等不熟知。

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仅仅着重于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讲解、对国际贸易规范的认识和对国际贸易流程的熟悉,缺乏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考核仅限于考试成绩和平时的考勤,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直观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改革思路

4.1 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各高职院校应该紧跟跨境电商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加入岗位相关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增强跨境电商业务实操中的相关技能。

电子商务技能:新型外贸人才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电子商务贸易模式,如B2B、B2C、C2C等的实际操作,还应该熟悉各大平台的运营规则。除了校内模拟实战平台之外,学生应该自主上网进行实操,从购物、开店、选品等一系列流程中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

网络营销: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客户建立关系,进行互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相关案例分析和项目实操。

跨境物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的专业知识,还应注意让学生熟悉跨境物流供应链,具备快速、合理设计跨境物流配送的能力。

英语技能:教师可尝试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主动导向,例如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日常训练英语的习惯,如课堂英文新闻分享和评论、校园广播英文财贸新闻等。

选取双语教材时,可加入有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材料,使学生能够对这个大背景有所了解,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相关政策,进而能更好地应用在跨境电商实践中。

4.2 课程教学与学生技能大赛相结合

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未来技能大赛的发展将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更紧密的结合,因此技能大赛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导向性的指标。技能大赛内容不仅包括贸易实务技能要求,同时还体现了国家政策、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若能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能够学习和积累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现阶段很多院校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割裂开来,选取个别教师对参与技能大赛的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导致只有少数同学能从技能大赛中提升能力,而绝大多数同学与大赛无缘,这同样也是许多院校在技能大赛中成绩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中,各高职院校应该将课程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加入技能大赛相关培训,包括理论内容和实操内容。

4.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转型和国际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与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是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最有效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可以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技能培训,参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另外,学校可以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而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此外,可以参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制定更详细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一来,既可以更有效的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潜在水平,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利用企业的反馈,不断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培养措施。

4.4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可安排学生在网上开展创业。由于网上跨境电商创业成本较低,上手较快,各类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几乎没有创业门槛,不需要起步资金,所以在校学生可以尝试开展线上创业活动。用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跨境电商综合业务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5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各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可以参考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相关要求,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更全面地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制定更为详实的课程标准。可将跨境电商相关的岗位核心需求和国际贸易实务大赛技能要求列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从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6 对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

目前,跨境电商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仍然不完善,跨境电商的国际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避免在今后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各国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规定,熟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养成及时跟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习惯,建立知识产权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规范地、从容地开展对外贸易业务。

4.7 与其他课程的交叉融合

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本课程知识点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等的知识点相结合,有意识地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课程与课程、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5.结语

“一带一路”政策将不断推动陕西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授传统贸易方式的同时,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补充跨境贸易中的新知识,增加对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新规定的理解,以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增补对学生综合素质技能的培养,从而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为陕西跨境电商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跨境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