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分析及管理宣传方式探讨

2021-08-31 09:42陆禄刘秉承黄祥娟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广西区易发雷电

陆禄刘秉承黄祥娟

(1.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广西 钦州 535000;2.钦州市气象局,广西 钦州 535000;3.钦州市林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

1 概述

雷电是一种伴有闪电和雷鸣常见的自然现象,根据闪电发生位置,可分为云闪和地闪。云闪是在云层内部、云与云之间或云对空的放电现象;而地闪则为云体与大地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雷击。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引起灾害的可能性最小。而地闪约占所有闪电的10%[1],可产生直击雷、球形雷和电磁脉冲。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

一直以来,雷电灾害的发生经常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根据1999—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3]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不下百起,经济损失达到500万以上的更高达64起,华南沿海地区已被列为雷灾高发区[4]。同时,由于雷电防护意识淡薄,乡村发生雷击伤亡事故更为严重[5]。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7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数据[6-12],结合广西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重点针对农村雷灾事故、学校雷灾事故、气象系统内雷灾事故以及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及宣传方式,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2 雷电灾害数据分析

2000年来,雷电防护工作已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防雷减灾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2018年8月9日修订)等法律法规,使得雷电防护检测业务开展有法可依;《雷电防护》系列标准(GB/T21714-2015)的制定,规定了包括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对雷电通过入户线路进入建筑物进行防护及对电气和电子系统进行防护等;监管部门的共同协作,加大了相应的监管力度,近年全国雷灾事故发生率已急剧下跌后趋于稳定,具体见图1。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比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如表1所示。据统计,2011—2017年,浙江省受灾次数最多,达4267起,而位居其二的广东省遭受的经济损失居全国首位,多达3.7亿元。与广东毗邻的广西,2011—2017年间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432次,位于全国第11位,其经济损失已位居全国前10位,属于雷灾高发区。

表1 2011—2017年全国各地雷灾事故统计

2.1 雷电灾害年度变化趋势

广西区雷灾事故与全国雷灾事故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见图1,但在2013—2015年有过短暂回落之后,又有回涨的趋势。分析广西区雷电灾害汇编材料发现,回涨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及农村地区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同时也发现,在2011—2017年因雷灾引起的人身意外伤亡事故已降低至个位数,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雷灾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连年降低,就连广西一直居高不下的农村雷灾事故也在2014年后下降至10起以下,这与监管部门的大力宣传引导、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图1 雷电导致的各类灾害年度变化趋势

2.2 各类雷电灾害所占比例分析

发生比例如表2所示,2011—2017年全国农村雷灾事故发生率、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率、学校雷灾发生率气象、系统内雷灾发生率都为波浪式发展,且在2017年时都有回暖的趋势,但全国农村雷灾事故发生率振幅有所下降。广西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率、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率、学校雷灾发生率普遍都高于全国线,在某些年份甚至高于全国线10%以上。由于目前农村地区防雷意识与知识缺乏,也存在防雷管理缺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因此,广西区在防雷减灾宣传方面,农村、学校依旧是重点宣传区域。

表2 雷电导致的各类灾害发生率

气象部门是组织指导防御雷电等灾害的主要部门,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和决策的部门。从2011—2017年数据分析上看,全国气象部门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率均值达到0.74%,且呈现同一地区多次遭受雷击事故现象。广西区气象部门虽未连年遭受雷击事故,可一旦发生,其所占比率远超于同年全国线。气象部门发生雷击事故损失基本为仪器设备的损坏,这一结果往往导致数据收集中断。在特殊的天气影响下,缺少必需的数据支撑,就难以为科学合理地安全抢险避灾。因此,气象部门在宣传的同时,也应加强防雷防护措施的建设。

2.3 雷灾导致的人身事故相关性分析

结合2011—2017年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总数分析可以发现,农村人员伤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间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全国农村人员伤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836,而广西的更是达到0.942,呈现出高度吻合,具体见图2。

图2 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人数与农村伤亡人数线性分析

3 广西区域雷电分析

根据2020年3月印发的《广西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12],广西区也为全国雷电高发区。通过对闪电密度及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权重分析,广西雷电易发区域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3个等级,如图3所示。其中,全区极高易发区约为3.87×104km2,占全区总面积约16.27%;高易发区9.31×104km2,占全区总面积约39.2%,基本分布在广西东南部。结合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数据分析,2011—2017年广西雷电灾害事故90%以上分布在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中。

图3 广西雷电易发区域分布图

4 面临的问题

4.1 雷电防护意识依旧薄弱

分析2011—2017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广西区部分,广西区雷电防护意识依旧薄弱主要体现在2方面。避灾方式不正确。雷雨天气仍在野外作业、树下避雨等。防护意识不到位。虽然已经安装了雷电防护装置,但并不符合相关要求,甚至成为引起雷电灾害的导火线。

4.2 检测市场监管依然问题突出

自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业务放开后,大量检测公司应运成立。根据《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但在广西区内由外省公司承担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的并不在少数,这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截至2021年5月,广西区内承担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省内公司81家(甲级17家、乙级64家),省外公司31家(甲级24家、乙级7家),省内乙级占比79%,仅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检测。

5 雷电防护管理及宣传方式探讨

5.1 加强雷电防护意识

积极加强科普宣传,在重灾区做到入户宣传,包括各类防雷设备的安装;在学校加强学生防雷知识教育,从小培养系统完善的防雷意识;在社会上更要结合5G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加强防雷灾害信息传播体系建设,制作实用有效的短视频,注重主流媒体宣传效应,使防雷知识更深入人心。

5.2 完善雷电防护监管

制定实施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实行单位信息和服务项目“双登记”管理制度,单位资质信息主管机构登记和服务项目属地登记。制定省外进入广西区内开展检测业务公司的准入机制。核对资质颁发单位、检测方法、检测人员水平,以及做好相应备案以备监管需要;积极推进广西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双随机摇号和防雷检测资质评审专家摇号电子化,确保公开正规;对所辖区承担防雷装置监测业务的所有检测机构按《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进行随机抽检考核。除资料检查和项目验证作为考核方式外,适时增加项目复测比重,彻查存在严重不合格情况的机构,解决在备案后没有经过本省市主管部门考核,能力不达标的问题;根据广西区重点雷灾区域分布图,结合实际研制雷电防护措施,加强所在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并应用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数据实时查询,达到防雷减灾目的。

猜你喜欢
广西区易发雷电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雷电
广西区植物资源的概况与保护
广西区直国有林场人造板企业重组启动 国旭集团将成人造板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