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改革破解“熵增”

2021-08-31 16:27兰建平
信息化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智治省域开放性

兰建平

以“熵增”原理来观察数字化改革,将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改革反复强调系统性、开放性,强调不同地方、部门、领域的联动协同,进而有助于抓住多跨场景应用这一关键环节重点加力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这被科学界公认为一种客观规律。

在国家、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要对抗社会系统因封闭、割裂等带来的“熵增”,就必须逐步构建整体智治模式。数字化改革是对抗这种“熵增”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如果以“熵增”原理来观察数字化改革,将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改革反复强调系统性、开放性,强调不同地方、部门、领域的联动协同,进而有助于抓住多跨场景应用这一关键环节重点加力。

对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是对抗“熵增”的有效实践

以“熵增”原理观之,“十三五”时期,浙江的省域治理现代化探索,也不妨解读为一个对抗“熵增”的有效实践。2017年,浙江省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成功破解了人民群众高频事项办理所引起的“熵增”;2018年,通过数字赋能、系统融合、综合集成,聚焦政府履职的业务,打破单个部门系统封闭状态,实现跨部门开放协同,为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十四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浙江都需探索新路径来对抗社会系统的“熵增”。浙江省委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数字化技术、思维和认知,掀起新时代浙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改革。从实践看,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鼓励各地各部门通过开放、非线性发展及远离平衡的方式来实现“熵减”——

全省通过“1+5+2”体系架构,构建整体智治平台,打破原来各个厅局、各部门、各系統相对孤立的数据系统,建立更加高效统一的数据开放系统,发挥数据的生命活力,避免各个部门数据的沉默;通过多跨场景的落地,进一步在实践层面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开放协同,避免单个部门成为一个孤立系统走向“熵增”;在数字经济领域中,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相关产业数据,从单一企业的孤立系统走向开放协同的行业产业大脑、省域产业大脑……

改革的重要之处在于保持开放性、实现“熵减”

同时,从“熵增”原理来看,改革的重要之处在于保持开放性。全省的整体智治平台亦应长期保持开放性。各个体系在技术上、思维上和认知上均应保持开放、包容、共享、解耦能力。要用整体智治平台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实现“熵减”。

保持开放性还体现在数字化改革对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全面拥抱。对成熟技术,加快其对传统场景的赋能。对类似5G、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技术,要遵从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非线性影响,保持战略投入。

对人才的使用、发掘亦应尊重这一规律。对于在数字化改革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加强激励,使其实现非线性成长。用常态化的非线性,来激发更多人才投身数字化改革,避免在改革大潮中出现落伍者、迷失者、掉队者,从而真正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作者系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之江产经智库首席专家。本文原载浙江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智治省域开放性
强化信用联动 助力整体智治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社区治理“自治+智治”模式探索与优化路径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