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卫生工作研究

2021-08-31 02:37郭家利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防疫

郭家利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建立医院;宣传卫生知识;防疫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19 — 04

一、陜甘宁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1940年7月12日《新中华报》上刊载的文章《从速开展边区卫生工作》写道:“以前的陕北,无论在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方面,都是最落后的,近三年来,边区成立,政治是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而其他方面,特别是那些封建迷信和不卫生的现象与习惯,还残留在民众中间,如平时不洗澡,不洗脸,不常换衣服,有了病,也不找医生看,而是求神拜佛,求老天爷保佑,以致人口的生殖率虽然并不低,但死亡率却也很大。再者,因为过去处在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被压榨得连吃饭都困难,卫生自然无暇讲求,统治者也只知刮钱,对民众医疗卫生设施,更谈不到。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如天气干燥,也使得疫病增多。”①文章向我们展现了边区较为严峻的医疗卫生状况。据《陕西省志 第72卷 卫生志》记载,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前,陕北每年死亡人数为八九万左右,病死率为6‰,其中儿童、妇女死亡最多。可以看出,疾病严重威胁着陕甘宁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人民群众病死率如此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缺医少药、迷信思想严重,此外还有疫情的蔓延。

(一)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共中央进驻前,陕甘宁地区人民处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生活环境恶劣,即使是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难以满足,对于卫生更是无暇顾及。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村民在饮食方面不注意,食用未清洗的食物,食用死、病牲畜肉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村民直接饮用从水源地打来的生水,“饮用水源周边遍布畜粪或污水,污染严重”②,极易引起疾病。在生活习惯方面,许多人平时不洗澡不洗脸,不常洗衣服,身上有虱子是常见之事。绝大多数家庭没有修建厕所,随地解决大小便,严重污染了乡村环境。还有一些家庭没有修建畜圈,人与牲畜同屋居住,十分不卫生。此外,妇女分娩时的不卫生习惯,如使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或瓦片切断脐带、用旧布烂棉花包扎脐带,导致婴儿感染破伤风并危及生命,造成了极高的婴儿死亡率,同时也极大威胁着产妇的身体健康。

(二)缺医少药

中共中央进驻陕甘宁边区前,当地医院、医生、药铺极为少见。“在农村,几百里路找不到一个医生,药铺也只有在一些重要市镇才能偶尔找到。”①当时人民生活困苦,收入微薄,为数不多的药铺里出售的药材对于民众来说根本无力支付。由于缺少医生和药物,许多人在生病后无法医治和购买药品,只能采用一些民间土方进行“治疗”。例如拔火罐、扎针灸等,但这些土方无法治愈大的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三)迷信思想严重 

陕甘宁地区人民深受封建势力的迫害,加之地理位置偏远,新思想传播困难,因此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大多迷信。他们认为生病是上天的惩罚,生下的娃娃夭折是因为风水不好。因而在患病后请一些巫神“做法”,以期治愈疾病,又或是烧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巫神并不能治好疾病,反而会耽误病情,严重危害了边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四)疫情蔓延

在医疗卫生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疫情更是成为了严重威胁边区人民生命健康的“敌人”。医疗条件差加上天灾人祸,造成了瘟疫的严重蔓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1936年到陕甘宁地区进行采访,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我在成行以前,注射了各种预防针,预防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这五种病在西北都流行。有一篇令人惊恐的报道说,目前西北正在流行一种淋巴腺鼠疫病,中国陕西是世界上流行此病的重灾区之一。”②根据《陕西省志 72卷 卫生志》的记载,“当时在陕北常见的疫病有:伤寒、天花、猩红热、白喉、鼠疫、赤痢、霍乱等。”③“1941年1月至3、4月,边区发生传染病,以甘泉、富县、志丹三县最为严重。甘泉一、二、三区即达876人,死亡达186人,其中小孩占2/3。”④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陕甘宁地区人民深受疫病威胁。

综上所述,陕甘宁地区人民由于自身的卫生习惯差、迷信思想严重,加上缺医少药,造成了病死率极高的局面。此外,疫病蔓延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陕甘宁边区卫生工作

中共中央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针对陕甘宁地区落后的医疗卫生情况开始进行卫生工作。在陕甘宁地区建设医院、药铺和培养医务工作者;向人民群众宣传医药卫生知识,动员民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将预防疫病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成功地改善了该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病人病死率高的情况。

(一)建设医院药铺 培养医务工作者

在中共中央进入陕北之前,陕北地区医院数量很少。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将随军医院与1935年春陕北根据地建立的陕北军医科合并,改称为陕北红军医院,地址在延川县永坪镇,因此也称为永坪医院。1935年9月,红十五军团组成后,为崂山战役做准备,在甘泉下四湾迅速建立起了下四湾医院。永坪医院与下四湾医院是在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前,西北地区建成的两所较为正规的红军医院。虽然医院设施简陋,医护人员紧缺,战争频繁,但医院还是尽可能为周边群众看病,并介绍一些基础的医疗卫生知识。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负责管辖陕甘宁根据地医药卫生工作的中央军委卫生部决定建立四个后方医院。原永坪医院被改为中央红军第一后方医院,并进行了扩建与完善,为红军伤病员和当地群众进行治疗。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前,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红十五军团会合,下寺湾医院被改为第二后方医院。此外,还组建了第三后方医院和第四后方医院。

1937年春,随着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外来工作人员逐渐增多。中共中央决定以迁来延安的中央机关卫生所为基础创建陕甘宁边区医院,扩大医疗规模。医院于1937年7月初建成,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在城内的教堂设立了医院门诊部。边区医院于1940年11月设立了卫生人员训练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的基层医务工作人员。

1939年5月3日,八路军军医医院成立,下设三个科室,为内科、外科和妇科;开设了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等。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印度、朝鲜、德国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也前往八路军军医医院协助工作。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为帮助中国人民以身殉职。为表纪念,八路军军医医院于12月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延安的七年中,除了救治军队的伤病员外,还免费为群众服务。据1944年11月22日《解放日报》报道:“医院在1月至6月间,为1096名群众看病,全部免费,有的甚至还免收饭费。”此外,医院于1942年2月创办了白求恩护士学校,共培养了160余名护士,还协助中国医大培养医务干部以及进行临床教学实习。

1939年7月,中共中央开始筹备建立中央医院。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中央医院于1939年10月开始接收伤病员,于11月7日举行了揭幕典礼。医院开办伊始设三个科,为妇产科、内科与外科,后又增加了小儿科、肺科、传染科等科室。中央医院是陕甘宁边区规模较大、设备较为完善的一家医院。此外,作为培训医护人员的重要基地,中央医院从建院开始到1943年共开办4期护士培训班,培养了105名护士;从建院到1945年,为各个抗日根据地代培了115名进修和实习医生以及25名药剂员,为陕甘宁边区的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除以上医院外,八路军留守兵团与各军分区部队也建设了各自的医院,军队医院不仅为军队的伤病员治病,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服务。

除医院外,边区政府还建立了保健药社。1938年7月,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延安保健药社在安塞县成立。1939年8月制定的《保健药社章程》中规定保健药社的宗旨是:“为发展地方卫生医药事业,受各卫生机关及制药厂之委托,推销中西药品器材,采集中西药材原料,尤其提倡采集土产药材,解决民生困难。”任务是:“改良中药,中药科学化,中药西药化,以及解决西药品困难,开展边区医药事业。”①可以看出,药社致力于解决边区人民吃药困难。1940年7月药社迁至延安市,更名为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总社,为了满足广大地区人民群众对于药品的需求,在各县、区、镇成立了分社。保健药社本着“解决民生困难”的宗旨,将药品价格设定得极为低廉,除了售卖药品外,也聘请医生为病人治病。“遇有急症,随请随到,不分昼夜,送医上门,不收费用。”群众感动地说:“只有边区才有这样为穷人服务的医生。”②保健药社的建立,让群众买得到药,买得起药,在发展边区卫生事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宣传知识 动员群众 提倡科学 破除迷信

除了建设医院与药社外,中共中央也针对人民群众进行了医疗知识的宣传。1940年7月12日《新中华报》刊登的文章《从速开展边区工作》中写道:“卫生工作,不只限于医疗工作,平时经常不断的进行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各级党与政府和民政团体应在民众中进行普遍的卫生宣传教育,各级学校应增添卫生常识一科,以提高民众的科学知识,破除迷信巫医求神治病及不讲卫生的习惯。”在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时,③边区政府运用了多种宣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主要有:

1.利用纸质刊物和文艺活动进行宣传

利用纸质刊物是宣传卫生知识的常用途径之一。《新中华报》多次刊登宣传卫生工作的文章,如上文提及的1940年7月12日发表的《从速开展边区的卫生工作》,强调了开展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不足和未来努力的方向。《解放日报》开辟了卫生宣传专栏,刊登各地的卫生工作报告和卫生工作经验;请医药专家撰写防病知识和传染病的防治方法等。延安各大医院也印制了许多卫生知识宣传册分发给群众。边区政府卫生處还办了《边区卫生报》,广泛宣传卫生常识。④

2.举办文艺活动和卫生展览

边区卫生处还充分利用陕北地区古庙会,派工作人员前往,通过秧歌、戏剧等形式向群众们宣传卫生常识。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文协、西北文工团、民众剧团、边区群众报社、教育厅、中央出版局等单位联合开会决定:(1)文工团及民众剧团下乡宣传时,卫生署派医生助产人员配合工作,携带药品器材随同出发;(2)下乡剧团除作卫生宣传外,并具体帮助地方作卫生建设,如修井、教育饮食小贩做纱布罩等;(3)赶庙会宣传主要对象是妇女,工作中心亦应以妇婴卫生和饮食卫生为主,宣传反巫神为辅;(4)宣传出版机关有关卫生宣传材料,要和卫生署联系;(5)报纸上发表治病单方,须经边区中西医药研究会查阅同意,以免误害人命。⑤此外,边区内还不定期举办卫生展览。如1941年5月,医药界和青联在延安文化俱乐部内举办了卫生展览会。展出了卫生挂图、各种疾病预防方法及边区出产药品等等。1943年11月,留守兵团直属队举行卫生展览,展出了六十余种中药材以及多种自制西药。1944年7月,延安市举办了卫生展览会,宣传了医疗成果、妇幼卫生、破除迷信等内容。毛泽东为此次展览会题词:“为全体军民服务”。在徐特立的倡议下,此次卫生展览巡回各地展出,对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医疗实践效果宣传

中共中央进入陕甘宁边区后,增建医院、培养医生,并且各医院、医疗队逐年增加为群众服务的比例,并且为生活困难的群众免费进行医治,治愈了许多群众,特别是新法接生使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效果使群众相信医生而不再相信巫神或者祈求上天的保佑,加上通过反对迷信的宣传,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巫神的危害性,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医疗才是治愈疾病的最佳途径。可以说,医疗效果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三)制定条例,合理防疫

由于气候问题,疫病成为威胁陕甘宁边区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危害。中共中央进入陕北后,十分重视防疫问题,与陕甘宁边区政府一起,针对边区的传染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边区流行的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提出不同的防疫要求,制定了合理的防疫办法。

1.制定防疫条例

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在1942年5月13日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将传染病分类了两类:鼠疫、霍乱、天花为第一类;伤寒及副伤寒、赤痢、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猩红热为第二类。①第一类传染病传染性及危害性很强,一经确诊后,要于24小时之内用电话或电报报告给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防疫委员会确认后,将立即断绝发病地区的交通、实行病人的隔离并将病人送往医院,若附近无医院,必要时将由防疫委员会协同发病地区设立隔离医院。第二类传染病由于危害性较弱,所以按周报告给防疫委员会即可。

2.发布防疫要求

陕甘宁边区在开展防疫活动的过程当中,把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放在首位,坚持“預防为主”。坚持向群众宣传防疫的要点,如:修建水井,不喝生水;不食用没有清洗过的食物,不食用病死的牲畜;勤洗衣物,勤晒衣物;勤洗澡、多通风、勤打扫屋舍,不与牲畜同住一屋;修建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等等。同时,每年疫病的高发期,边区政府都会发布防疫要求的公告。例如1944年,延安市政府发布了布告,向群众们提出了六点防疫要求:一、凡于世面之街道各商号均负有经常洒扫门前街道之责任,公共地区应由附近居民轮流扫除之。二、各零食摊贩之食品须一律用纱罩掩护,以防苍蝇污物侵入,饮食用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三、禁止随地大小便,污水污物不得随地倾倒,牲畜一律须加管束。四、禁止出售死病牲畜及腐烂之肉类、菜蔬瓜果及陈污之各种食物。五、院落住室宜经常进行扫除,衣服被物多加洗晒并实行灭蝇捕鼠运动,以防疾病之传染和发生。六、如有生病者,希即求医诊治,以防传染他人。以上所列各项,希我全体市民切实遵照执行为要。②

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医院、培养医生、建立药铺,使群众生病后有处可医、有药可医;向群众宣传医疗卫生知识,破除迷信也督促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陕甘宁地区的流行疫病,设立防疫机构,制定相关条例,并向群众发布防疫要求,减少了疫病的蔓延。这些卫生工作,改变了陕甘宁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面貌,也为建国后陕甘宁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第72卷 卫生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孙晓忠,高明.延安乡村建设资料〔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晋林.陕甘宁边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及成效〔J〕.卫生职业教育,2014,(02):158-159.

〔4〕郑学富.陕甘宁边区情系群众抓防疫〔J〕.文史月刊,2020,(03):62-67.

〔5〕马江.陕甘宁边区卫生防疫工作回眸〔J〕.中国档案,2020,(02):34-35.

〔6〕刘雪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颁布的防疫法规〔J〕.党史文汇,2020,(04):32-38.

〔7〕〔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07.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防疫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