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MS/MS法测定利奈唑胺及其中间体(S)-N-(2-乙酰氧基-3-氯丙基)乙酰胺中的遗传毒性杂质(S)-1-氨基-3-氯-2-丙醇

2021-09-01 03:13刘峰赵荣丽王璐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673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003
中南药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甲醇溶液丙醇准确度

刘峰,赵荣丽,王璐(.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 673,.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003)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美国Pfizer 公司研发的第一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化学名为N-[[(5S)-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其2000年获得美国FDA 批准,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 核糖体亚单位的作用部位。由于其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故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3]。利奈唑胺临床应用文献报道较多,临床关注度高,但其药学研究尤其质量控制内容较少。

利奈唑胺有多条合成路线,(S)-N-(2-乙酰氧基-3-氯丙基)乙酰胺([(2S)-1-acetamido-3-chloropropan-2-yl]acetate,以下简称ACPA)是原研工艺中的关键中间体,利奈唑胺多通过这个关键中间体合成[2-4]。ACPA 的合成会用到(S)-1-氨基-3-氯-2-丙醇,该物质具有基因毒性警示结构[4-9],可能在ACPA 中残留,导致在终产品利奈唑胺中残留。目前(S)-1-氨基-3-氯-2-丙醇的测定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10-13],本文所建方法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可靠、适用性强,可为利奈唑胺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遗传毒性杂质过程控制和终产品控制的质控理念,充分保障利奈唑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1 材料

1.1 仪器

岛津LC-30 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API 4000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软件版本:Analyst Version:1.6.3(美国AB Sciex 公司);CPA255D 十万分之一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XA205DU 十万分之一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BioHit 移液枪(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1.2 试药

(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对照品(PCL 公司,批号:PCL-#-Am2333,含量:100%);ACPA 样品(成都海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70901、181101、190101);利奈唑胺样品(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71001、171002、171003);甲醇、甲酸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2.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20%B;2~6 min,20%→90%B;6~8 min,90%B;8~9 min,90%→20%B;9~10 min,20%B),流速0.3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 μL。

2.2 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气帘气30 psi,GS1 50 psi,GS2 50 psi,IS 5500,TEM 500℃,定量离子对为质荷比(m/z)110.0→91.9,DP 41,CE 14,CXP 5,EP 8,定性离子对为m/z110.0→56.1,DP 41,CE 20,CXP11,EP 8。

2.3 溶液的制备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对照品11.04 mg [相当于(S)-1-氨基-3-氯-2-丙醇8.36 mg],用50%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S)-1-氨基-3-氯-2-丙醇质量浓度约为0.8 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50%甲醇溶液稀释成约0.04 μg·mL-1的对照品溶液。

2.3.2 灵敏度试验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 mL 置10 mL 量瓶中,用50%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灵敏度试验溶液。

2.3.3 利奈唑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利奈唑胺适量,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成约3.5 mg·mL-1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4 ACPA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ACPA 适量,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成约为0.1 mg·mL-1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专属性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空白溶剂(50%甲醇溶液)、利奈唑胺供试品溶液、ACPA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与灵敏度试验溶液,进样分析。结果空白溶剂不干扰待测组分测定;利奈唑胺在此条件下无质谱峰出现,ACPA 有质谱峰,但不干扰(S)-1-氨基-3-氯-2-丙醇的测定;灵敏度试验溶液中定量离子峰的信噪比大于10。

图1 典型质谱图Fig 1 Typical mass spectrum

2.5 线性关系考察

取“2.3.1”项下对照品储备液进行稀释,得系列对照品溶液,进样分析。以(S)-1-氨基-3-氯-2-丙醇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x),相应峰面积作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结果(S)-1-氨基-3-氯-2-丙醇在0.836~208.989 n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5.283×103x+6.79×103,r=0.9996。

2.6 检测限与定量限考察

精密量取“2.3.1”项下对照品储备液适量,以50%甲醇溶液逐级稀释,进样分析,记录质谱图。以信噪比(S/N)约为3 时的质量浓度作为检测限(LOD),S/N约为10 时的质量浓度作为定量限(LOQ),结果LOD 为0.279 ng·mL-1,LOQ 为0.774 ng·mL-1。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3.1”项下对照品溶液、“2.6”项下LOQ 溶液,连续进样6 次,记录色谱图,考察进样精密度和定量限精密度,结果(S)-1-氨基-3-氯-2-丙醇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80%、3.6%,表明本法进样精密度、定量限精密度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3”项下对照品溶液、利奈唑胺供试品溶液和ACPA 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0、12、14、16、18、20 h,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考察溶液稳定性。结果对照品溶液中(S)-1-氨基-3-氯-2-丙醇峰面积的RSD为2.3%,利奈唑胺供试品溶液和ACPA 供试品溶液中均未检出(S)-1-氨基-3-氯-2-丙醇,表明各溶液在20 h 内均稳定。

2.9 加标重复性试验

取利奈唑胺(批号:171001)样品,ACPA(批号:190101)样品适量,各6 份,按“2.10.1”项下准确度100%样品制备方法制备,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考察加标重复性。结果利奈唑胺中(S)-1-氨基-3-氯-2-丙醇平均含量为11.45 μg·g-1,RSD为0.75%(n=6),ACPA 样品中(S)-1-氨基-3-氯-2-丙醇平均含量为0.041%,RSD为2.3%(n=6)。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10 准确度试验

精密量取“2.3”项下(S)-1-氨基-3-氯-2-丙醇对照品储备液1 mL,置200 mL 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准确度溶液①;再精密量取5 mL,置50 mL 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准确度溶液②。

2.10.1 利奈唑胺准确度试验 精密称取利奈唑胺样品(批号:171001)约35 mg,共9 份,置10 mL 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准确度溶液②0.5、1.0、1.5 mL,各3 份,按“2.3.3”项下方法制备准确度试验50%、100%、150%的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

2.10.2 ACPA 准确度试验 精密称取ACPA 样品(批号:190101)约10 mg,共9 份,置100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准确度溶液①0.5、1.0、1.5 mL,各3 份,按“2.3.4”项下方法制备准确度试验50%、100%、150%的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

结果利奈唑胺中(S)-1-氨基-3-氯-2-丙醇的高、中、低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RSD=1.1%)、97.6%(RSD=1.3%)、97.5%(RSD=0.52%)。ACPA 中(S)-1-氨 基-3-氯-2-丙醇的高、中、低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1.6%)、101.8%(RSD=2.2%)、105.6%(RSD=1.3%)。

2.11 耐用性试验

取利奈唑胺(批号:171001)和ACPA(批号:190101)样品,分别按“2.10.1”项下准确度100%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配制加标供试品,按以下方式处理:① 考察流速0.2、0.4 mL·min-1;② 考察柱温30、40℃;③ 考察梯度洗脱程序:梯度为0~2 min,15%B;2~6 min,15%→90%B;6~8 min,90%B;8~9 min,90%→15%B;9~10 min,15%B;和梯度为0~2 min,25%B;2~6 min,25%→90%B;6~8 min,90%B;8~9 min,90%→25%B;9~10 min,25%B。结果利奈唑胺加标供试品溶液中(S)-1-氨基-3-氯-2-丙醇含量平均值为11.61 μg·g-1,RSD为1.6%;ACPA 加标供试品溶液中(S)-1-氨基-3-氯-2-丙醇含量平均值为0.040%,RSD为1.9%,表明色谱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本法耐用性良好。

2.12 毒性杂质的含量测定

取利奈唑胺样品与ACPA 样品,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结果3 批利奈唑胺均未检出(S)-1-氨基-3-氯-2-丙醇;170901、181101 批ACPA 中(S)-1-氨基-3-氯-2-丙醇含量分别为0.043%、0.006%,190101 批ACPA 中未检出。

3 讨论

3.1 检测方法的筛选

(S)-1-氨基-3-氯-2-丙醇分子结构中无生色基团,无明显紫外吸收,且具有基因毒性警示结构。其控制限度较低,故采用灵敏度较高的液质联用法(UPLC-MS/MS)进行测定。先采用针泵注射进样方式,利用质谱仪对待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DP、EP、EP、CXP 值分别进行优化。由于(S)-1-氨基-3-氯-2-丙醇的对照品为其盐酸盐,在溶液中氯离子与(S)-1-氨基-3-氯-2-丙醇解离,因此准分子离子峰选择m/z110.0,定量离子选择丰度较高的m/z91.9,定性离子选择丰度稍低的m/z56.1。

首先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对(S)-1-氨基-3-氯-2-丙醇进行试验,发现其在该色谱柱上几乎无保留,在0.5 min 左右即出峰,出峰时间太早。更换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2.7 μm)色谱柱进行试验,并调整梯度程序,(S)-1-氨基-3-氯-2-丙醇在约1.7 min 时出峰,ACPA 在约5.5 min 时出峰,峰形较好,空白溶剂无干扰,ACPA 与利奈唑胺均无干扰峰,此色谱条件适用于(S)-1-氨基-3-氯-2-丙醇的分析检测。另考察了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溶剂,APCA 与(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对照品在水中溶解性均良好,但利奈唑胺在水中溶解性较差,为了使色谱条件能同时对利奈唑胺和ACPA 中的(S)-1-氨基-3-氯-2-丙醇进行测定,简化操作流程,最终选用三者溶解性均较好的50%甲醇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溶剂。

3.2 控制策略

按照ICH M7 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306 的相关要求,均需重点关注致突变的遗传毒杂质,(S)-1-氨基-3-氯-2-丙醇为潜在遗传毒杂质,一般采用过程(中间)控制、终产品控制以及过程(中间)控制+终产品控制,由于利奈唑胺的中间体APCA 有部分批次检出,且检出量超过采用TTC 法(毒理学可关注阈值)计算出的安全限值15 μg·g-1,而片面控制APCA的纯度,可能大幅增加生产成本,不符合药物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本品采用了中间控制+终产品控制的控制策略,规定在中间体APCA 中(S)-1-氨基-3-氯-2-丙醇不得过0.05%,终产品利奈唑胺中(S)-1-氨基-3-氯-2-丙醇不得过15 μg·g-1。

猜你喜欢
甲醇溶液丙醇准确度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
羟基/乙基/羧基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棕榈油还能吃吗
甲醇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研究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Heck反应合成烯丙醇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甲酯化方法对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四种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校准用标准物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