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对枣树生长的影响及其灌溉制度的探究

2021-09-02 02:27梁博惠何宝银张上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年8期
关键词:耗水量开花期水量

唐 瑞,梁博惠,何宝银,张上宁

(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21)

0 引 言

枣树为鼠李科(Rhamnaceae),具有耐干旱、盐碱、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是宁夏的特色产业之一。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Ling⁃wu Changzao)是宁夏红枣种类中唯一以鲜食为主的品种,其果实个大,果皮薄,口感酸甜可口,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活维生素丸、“枣中之王”等美称,为宁夏的农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3,4]。目前枣树的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滴灌具有节水节能、省肥省工等优点,且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土壤和地形,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在我国西北部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复杂多变地区,土地半荒漠化等土壤透水性强的地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5]。与传统漫灌相比,滴灌能有效避免输水过程中水分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同时可以减小地面蒸发和径流损失,因此滴灌可以节约灌溉水量50%以上,甚至能达到80%[6]。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灵武长枣的繁殖、栽培技术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7-9],李应海[10]等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得出灌水定额为80 m3/hm2、灌水次数10次、有机肥量为1 200 kg/hm2时为最优组合,张雁南等[11]得出增加(7±0.5)mg/L 氧气浓度可以促进灵武长枣生长。但对于灵武长枣的各生育期具体的灌溉模式的研究较少,本试验7~8 a 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灌溉方式,探究枣树的生长情况,以及最合理的灌溉方式,为宁夏地区灵武长枣的种植灌溉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中国灌溉试验宁夏中心站开展,中国灌溉试验宁夏中心站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倾斜平原,属于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6°42',北纬38°27',中心站所处地区地势较平坦,海拔高程1115.6~1116.6 m,主要土壤类型为淡灰钙土,土壤自然肥力含量中等偏下,表土质地较轻。贺兰山东麓灌区区域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 039.6 h,日照率为69%。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2 ℃左右,全年平均气温较差为13.1 ℃,无霜期较短,最长无霜期177 d,最短无霜期129 d。

本试验以7~8 a 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树势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干通直,直径等基本相同,栽植行株距3 m×3.5 m,亩栽植64 株,试验区采用滴灌灌溉方式,铺设毛管为Φ16 的滴灌管,环状铺设,圆环直径1 m,每株果树安装流量为4.2 L/h的滴头5 个。测得试验区土壤容重为1.47 g/cm3,田间持水量平均为14.7%。

灵武长枣生育期分为萌芽展叶期、现蕾开花期、幼果膨大期、果实白熟期、果实成熟期、停长落叶期(不灌水)、休眠期,2017年试验设计4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12 个试验小区;2018年试验增加一个处理,灌溉定额上限由525 m³/hm2增至600 m³/hm2,灌溉定额由4 950 m³/hm2增至5 625 m³/hm2,全年灌溉定额设计5 个水平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15 个试验小区。试验设计详见表1。

表1 2017-2018年贺兰山东麓灌区枣树滴灌灌溉制度试验设计表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含水率测定:利用PR2/6 土壤水分测量系统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测量10、20、30、40、60和100 cm 6个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生育期每10 d 测一次,降雨阶段前后、灌水前后加测一次,通过烘干法对PR2 采集的数据进行率定,率定后的值作为土壤的质量含水率。

灌水量监测:灌水前后用精度0.000 1 m³水表对试验小区的每次灌水量进行计量。

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的测定:果实横径为果实横向最大长度,果实纵径为果实纵向最大长度,均用游标卡尺测量,以cm为单位。纵径和和横径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0个样品;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

气象数据:采用小型气象站全天候自动观测降雨量、温度等气象数据。2017、2018年全年温度变化及降雨量变化见图1、表2。

图1 2017、2018年气象资料

表2 2017和2018年试验区降雨量监测表mm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2.1.1 不同水分处理枣树根区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分析

2017-2018年按照试验设计整理不同水分处理全生育期灵武长枣根区0~60,6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根据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绘制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生育期季节性变化过程线。分析2可以看出:在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条件下灵武长枣根区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每次灌水或降雨后土壤含水率发生显著变化,并且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且由于2018年降雨量高于2017年,因此2018年土壤含水率普遍高于2017年。2017年各处理0~6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在5.42%~12.15%范围变化,60~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在8.23%~12.44%范围变化;2018年各处理0~6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在4.77%~12.29%范围变化,60~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在7.05%~13.13%范围变化。在整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0~100 cm)内0~60 cm 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和灌水量影响较大,波动明显,且由于土壤表层直接受阳光照射和空气流动影响,西北地区蒸发量较大,表层含水率在灌水后一段时间迅速降低,因此0~20 cm 土壤含水率较小。60~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平稳。其中30~60 cm 土层内两年平均含水率为10.20%,大于60%田间持水量(8.82%),约为70%的田间持水量,在试验区进行枣树样株挖根试验,结果显示根系分布在0~60 cm 处,且主根系分布于30~60 m,故长枣生长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30~60 cm土层,二者结论一致。

2018年新增处理T5,在60~100 cm 处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均值为12.53%以上,是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在图中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单次灌水量超过450 m³/hm2时,会产生深层渗漏,在灌水定额设置时不宜超过450 m³/hm2。6月中旬(现蕾开花期)前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变幅相对较小,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幼果膨大期)长枣开始坐果,加之气温升高,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相对增大,土壤含水率下降速度加快。2018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受降雨影响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率处于较高水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白熟期)灌水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下降速度再次加快。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期)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幅减缓,该阶段主要为长枣糖分积累阶段因此耗水量较小。

2.1.2 不同处理灌水前后对灵武长枣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根据灵武长枣生育期,选取不同灌水定额,分析不同处理灌溉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2017年现蕾开花期6月19日进行第4次灌水,灵武长枣开花期灌水前后各层土壤含水率灌前、灌后及二者差值δ0的变化情况见图3。图3中看出,T1 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差值在30 cm 为极大值为3.7%,在60 cm 为1.1%,在100 cm 处为负值即灌水对100 cm处土壤未产生影响;T2处理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差值在40 cm 以上中增幅较大为3.5%~5.8%,对60 cm 处土壤含量差值为0.9%,在100 cm 处为负值即灌水对100 cm 处土壤未产生影响,长枣根系消耗的水分主要在40 cm处;T3处理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 出现极大值为12.6%,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差值从10 cm 至100 cm 逐渐递减,对100 cm 处土壤含水率有较小影响,说明长枣根系消耗的水分分布至30~60 cm 处;T4 处理土壤含水率在40 cm出现极大值,变化同处理T3。

图2 2017-2018年灵武长枣不同水分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线

图3 2017年现蕾开花期(第四次)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

2018年果实白熟期(第九次)灌水时间为8月19日,灵武长枣果实白熟期灌水前后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见图4。由图4得知:

图4 幼果膨大期(第6次)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

当灌水量为300 m³/hm2时,灌水后土壤各层土壤含水率从上往下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60 cm 处出现极大值;当灌水量超过375 m³/hm2时,灌后各层土壤含水率从深度10~40 cm 处快速增大,40~100 cm 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增幅不大,40~100 cm处灌后土壤含水率均值为11.43%,为田间持水量的78%。当灌水量为600 m³/hm2时,40~100 cm处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差值变化不大,主要因为灌水前该层段土壤含水率较高,处于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综合得出,土壤含水率差值在30~40 cm 处较大,该处为长枣毛细根层的分布区域,单次灌水量低于225 m³/hm2对60 cm处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低于300 m³/hm2时对100 cm 处土层的含水率影响较小,灌水量超过450 m³/hm2时,100 cm处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即产生深层渗漏,在灌水定额选取时宜为300~450 m³/hm2。

2.2 不同处理灵武长枣不同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强度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灵武长枣耗水量和耗水过程进行分析。因为灵武长枣需水的生育期内变化,主要是其自身的生理特性与当地气象条件及土壤条件影响的结果,因而这种计算能够基本反映该区枣树耗水的实际变化趋势,且切合生产实际,从而便于调整灌水量定额和灌溉溉制度。根据水分收支情况,试验区耗水量可用公式(1):

式中:ET为耗水量,mm;W0、WE为生育期某阶段初、末10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mm;M为某阶段内的灌水量,mm;P为某阶段内的降雨量,mm。

从表3看出,各处理在生育期耗水量大小趋势依次为:幼果膨大期>果实白熟期>现蕾开花期>萌芽展叶期>果实成熟期>停长落叶期。萌芽开花期,气温较低,灵武长枣蒸腾耗水只用于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主要以棵间蒸发为主,各处理耗水量在34.0~47.37 mm 之间,各处理土壤水分均出现盈余,呈现灌溉增加土壤水分的蓄存阶段。现蕾开花期,枣吊、枣头、叶片和二次枝迅速生长,各处理耗水量逐渐提高在45.02~165.7 mm 之间,各处理土壤水分出现少量盈余。幼果膨大期,生殖生长达到顶峰,耗水量陡增,各处理耗水量在115.31~260.57 mm,各处理土壤水分多出现亏缺。果实白熟期,耗水量相对较大,各处理耗水量137.74~203.29 mm。果实成熟期,灵武长枣生理活动开始变缓,耗水量有所降低,耗水量26.02~62.62 mm。停长落叶期灵武长枣耗水量继续降低,为耗水量为14.00~19.29 mm。

表3 灵武长枣2017年、2018年各生育期耗水量mm

耗水强度反映了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内灌溉、施肥、气象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耗水强度(mm/d)=耗水量/灌水时间,灵武长枣各生育期耗水强度见图5。由图5可知,2017年试验得出灵武长枣全生育期内耗水强度从萌芽展叶期至落叶期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趋势,现蕾开花期耗水强度出现较大值,果实白熟期耗水强度达到顶峰。2018年试验得出灵武长枣全生育期耗水强度从萌芽展叶期至停长落叶器呈凸抛物线趋势,果实白熟期耗水强度达到顶峰,幼果膨大期耗水强度高于现蕾开花期,2018年幼果膨大期降雨达84.33 mm,现蕾开花期和果实白熟期为灵武长枣需水关键期。各生育期耗水强度对比:果实白熟期>现蕾开花期>幼果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停长落叶期。各处理在萌芽展叶期耗水强度为1.13~1.58 mm/d,现蕾开花期为1.29~5.54 mm/d,幼果膨大期耗水强度为2.26~5.11 mm/d,果实白熟期耗水强度处于各生育期最大,在4.44~6.56 mm/d 之间;成熟期耗水强度在1.08~2.61 mm/d,到落叶期逐步降至0.56~0.77 mm/d。从总体来看,各处理随着灌水量和降雨量的增加,耗水强度也随之增加。

图5 灵武长枣生育期各阶段耗水强度变化动态

2.3 不同水肥处理对灵武长枣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试验处理灵武长枣内在品质见表4。2017年各处理可溶性糖在45.0%~46.10%之间,处理T2 最大为48.8%;2018年各处理可溶性糖在15.4%~18.2%之间,处理T5 最大,为20.4%。Vc 具有还原性质,即抗氧化作用,保持灵武长枣的新鲜香味。2017年各处理Vc 含量在242.43~258.13 mg/100 g 之间,处理T1最大为258.13 mg/100 g;2018年各处理Vc 含量在304.6~328.2 mg/100 g 之间,处理T1 最大为328.2 mg/100 g。2017年不同处理总酸的范围为3.56 ~4.56 g/kg,2018年不同处理总酸的范围为4.39~6.58 g/kg。可溶性固形物是糖、有机酸及其他固体物质的总和。2017年不同处理灵武长枣可溶性固形物为31.10%~33.50%,其中处理T2最大为33.50%,T1处理为33.10%,T4和T3处理分别为32.70%和31.10%。2018年不同处理灵武长枣可溶性固形物为17.9%~30.7%,其中处理T3 最大为30.7%,T2 处理次之为30.6%。综合两年试验结论,各处理之间差距较小,灌溉水量的不同对长枣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表4 生育期不同处理对灵武长枣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2017年灵武长枣T3 产量最高为16 080 kg/hm2,总体表现为T3>T4>T2>T1;作物水分生产率均为T3 最高,为2.91 kg/m3,总体表现均为,综上试验结果采用T3处理为最优处理,可达到更好的节水高产效果。2018年T5 产量最高为782.08 kg/hm2,总体表现为T5>T4>T3>T2>T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水分生产效率T1最大为2.62 kg/m3,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水分生产率逐渐下降,总体表现为T1>T2>T3>T4>T5。

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56-2013)[12],作物水分生产率为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耗水量的比值,单位为kg/m3。2017年水分生产率T3 最大为2.91kg/m3,表现为T3>T2>T1>T4;2018年水分生产率T1 最大为1.60 kg/m3,表现为T5>T4>T8>T7>T9>T6>T1>T2>T3,各处理间水分生产率差异不大。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T3处理为最优处理。即推荐灵武长枣灌溉制度见表5。在此处理下灵武长枣产量为11 184~16 080 m3/hm2;水分生产率为1.90~2.90 kg/m3。

表5 推荐灵武长枣灌溉制度m3/hm2

3 结 论

(1)在整个生育期,各次灌水或降雨后土壤含水率发生显著变化,且在整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100 cm)3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大,其中30~60 cm 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为10.20%,约为70%的田间持水量,长枣主根系分布于30~60 m,长枣生长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30~60 cm的主要土层。

(2)单次灌水量低于225 m3/hm2对60 cm处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低于300 m³/hm2时对100 cm 处土层的含水率影响较小,灌水量超过450 m³/hm2时,100 cm处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即产生深层渗漏,在灌水定额选取时宜为300~450 m³/hm2。

(3)灵武长枣各生育期耗水量大小趋势依次为:果实膨大期>果实白熟期>幼果膨大期>现蕾开花期>萌芽展叶期>果实成熟期>停长落叶期,其各生育期阶段耗水强度大小比较:果实白熟期>现蕾开花期>幼果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停长落叶期,现蕾开花期和果实白熟期为灵武长枣需水关键期。

(4)综合两年试验结果,T3 处理为最优处理。在此处理下灵武长枣产量为11 184~16 080 m3/hm2;水分生产率为1.90~2.90 kg/m3。□

猜你喜欢
耗水量开花期水量
高寒草原针茅牧草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故城县五角枫耗水特征研究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酒玉505 耗水特性的影响
白条党参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沟灌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探讨
2017年铜川市樱桃开花期推迟的温度分析
牡丹不同品种开花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冷却壁热阻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