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像

2021-09-02 09:22
旅游 2021年7期
关键词:纪念堂采石房山

1毛主席汉白玉雕像。

说到汉白玉,还真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北京房山汉白玉雕刻有着极其古老的渊源。《水经注·圣水》称汉白玉为珉玉燕石,在战国时期就已名扬四海。从辽金到明清时期的浩大宫廷陵墓乃至园林都广泛使用精美的汉白玉,明代朱棣在北京皇城建设中调集了来自全国的能工巧匠,随着明皇城的完美呈现,也迎来了汉白玉雕刻全盛巅峰。新中国成立后也很重视汉白玉文化的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等都有汉白玉雕刻的身影。在众多汉白玉作品中,毛主席纪念堂里毛主席汉白玉坐像所用原料的问世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原为中华门旧址。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溘然长逝。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纪念堂内毛主席坐像的雕刻,还有纪念堂外面360套栏板、720根柱子都选用汉白玉为原料。毛主席坐像作为北大厅内最宏大的建筑,作用极为重要。其体量之大世间罕见,原料尺寸要求为高6米、长2米、宽2米。

在汉白玉矿脉中最好和能出最大规格的料厚度多在1.1至1.4米之间,超大型的体量,还要在冬天进行开采更是难上加难。但当时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敬仰、崇拜的深情厚意,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材料选用上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高规格的北京房山汉白玉。

接到通知以后,房山县委立即召开常委会,决定工程在南尚乐公社东西约4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的区域内全面铺开,全公社10个村每个村负责一个采石塘口。石窝村因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而闻名,又汇聚了大批汉白玉雕刻艺人,所以这次为建毛主席纪念堂开采汉白玉石料,主要技术力量也来自该村。

2毛主席纪念堂牌匾。

3毛主席纪念堂全景。

4主席坐像用料在汉白玉矿山的位置。

汉白玉深埋地下二三十米,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开采条件十分艰难。徐福存等人凭着丰富的采石经验,确定了以当时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废坑为采石地点。这是一個长约30米、宽约20米破烂不堪的坑塘,塘内积满了10多米深的废水。于是,他们首先安装了6台抽水泵抽水,昼夜不停,连续排水20多天。与此同时,又从村里调集150名石匠、200名壮劳力组成采石队伍,在塘口的北面由东向西进行阶梯式挖掘。

采汉白玉不同于其他石料,不深层挖掘见不到石层,见到石层也并非就有优质的汉白玉。而所需石料只有在三层汉白玉的上二层才能采出。工匠们在第二层即将挖完的时候,所出的石料全是劣质产品,这让人们感觉希望十分渺茫。经过继续挖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显现出长3米、宽2米、厚0.3米的大块汉白玉板料,且无杂质。然而,此石距要求甚远,还要继续深挖。当挖到40米深时,又发现厚厚的一层花岗石,在这层花岗岩下竟料想不到地发现了有1米厚的汉白玉,而且洁白无瑕,银光闪烁。此时工地上所有的人都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个个喜笑颜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块汉白玉雕刻坐像仍不够尺寸,只能用于雕刻纪念堂的甬道石廊。

1977年2月,天气特别寒冷,气温达-22℃。但寒冷天气阻止不住热心的采石人,大家充满信心,坚持不懈,继续向深处开采。挖到第三层时,一块质量上乘、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出现了。石料到底够不够尺寸,大家心里没底。经紧张工作,整个石料终于被挖掘出来。经测量,这块汉白玉长6米、宽2米、厚2米,正是理想的毛主席坐像的石料,全场一片欢腾。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汗珠与泪珠在喜悦的脸上流淌,一双双大手紧握在一下,开采任务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后来,人们在高兴之余常常讲起:有史以来大石窝所产最大最好的两块汉白玉都是为毛主席预备的。”

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并于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北大厅毛主席坐像是中国汉白玉文化史和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也凝聚着北京房山石窝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

(本文资料由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提供)

5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雕刻。

6汉白玉开采石矿。

猜你喜欢
纪念堂采石房山
Industrial Youths
郑杰
瓜田篱下系列十八——采石人
十天两起山岳救援,北京房山消防提醒勿登野山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采石矶茶干:“老字号”开拓市场展生机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房山 您身边的世界地质公园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