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以甘肃省为例

2021-09-03 06:47刘畅西北民族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甘肃省因子创新能力

文/刘畅(西北民族大学)

一、引言

甘肃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省份,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来提高各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现今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技术创新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相较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发达经济和高水平的创新管理,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创新能力相对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解决区域创新的不协调性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如何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提升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西北地区有效发展的重要议题,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将会是甘肃省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二、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它不仅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解释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关于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具有代表性的有:李艺(2013)基于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1];李冻菊,陈伟(2015)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2];黄春芳(201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技术创新能力给予综合评价[3];宋帅邦(2020)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总体情况以及地区差异[4]。

在借鉴学者们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甘肃省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评价甘肃省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系统分析了甘肃省的技术创新能力,找出甘肃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西北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甘肃省为例

(一)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体系构建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范柏乃(2002)把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分解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配置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5个一级指标,共建立了33个二级评价指标,用来测度和分析城市技术创新能力[5];白嘉(2012)认为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应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这4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构建了21项指标体系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6]。在借鉴国内学者构建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后,本文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并结合甘肃省技术创新发展的实际状况,构造出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结果,具体设置10个二级指标:科研技术人员数X1,教育经费支出X2,研发经费内部支出X3,地区生产总值X4,研究与开发机构数X5,高新技术企业个数X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X7,技术市场成交额X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X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X10。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年)》《甘肃省发展年鉴(2020年)》以及甘肃省科技厅网站,选取了2020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截面数据,共140个样本数据。

(三)因子分析过程和结果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通过 KMO 检验以及Bartlett 球形检验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借助SPSS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KMO值等于0.696,大于0.6,并且Bartlett球形检验得出的显著性水平为 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因此认为本文所选用的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KMO和Bartleet球度检验

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来提取甘肃省14个市(州)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公因子,共提取了3个因子(累计百分比达到80%-85%以上的)即F1、F2、F3。表2为因子旋转矩阵,在成分矩阵中,每一列载荷值都显示了各个变量与有关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因子旋转矩阵

从表3中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提取的第一个主成分F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X10、高新技术产品收入X9、研发经费内部支出X3、科研技术人员数X1,这4个指标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这些指标主要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技术投入和产出情况有关,其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公共因子F1命名为技术创新产业因子。第二个主成分F2在技术市场成交额X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X7、研究与开发机构数X5,这3个指标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这几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与研发的总体经济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把F2命名为技术创新产出因子。第三个主成分F3在地区生产总值X4、教育经费支出X2,这两个指标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其主要与地区发展水平和教育相关,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和对教育的投入的多少与创新人才资源高度相关,因此可以将F3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定义为技术创新投入因子。以旋转后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作为权数来计算甘肃省14个市(州)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评得分,可设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为F总,利用主因子对总信息量的贡献进行加权,可得:F总=62.501F1+17.447F2+14.687F3,最 终甘肃省14个市(州)因子得分、最终评价结果和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甘肃省14个市(州)因子得分、最终评价结果和排序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表3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兰州市的总体得分和排名都占据高位,因此从总体上讲,甘肃省技术创新水平表现为以兰州为中心,逐渐向西、向北扩散发展的态势,并且省内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差距显著,尤其与兰州市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在F1创新产业因子得分来看,兰州市的得分最高,排在第一位,这与兰州市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投入环境和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大的关系;武威市排在最后,综合得分在0以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这部分的贡献,虽然武威市在创新产业上有所欠缺,但在F2技术创新产出因子的得分最高,位居第一,这也说明了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与研发的总体产出效果较好,对技术资源的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嘉峪关市在F3技术创新投入因子上的得分最低,排在第十四名,但在F1创新产业因子得分位居第二名,表明了嘉峪关市虽然在教育投入的比重上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较小,但该地区技术研发产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四、建议

技术创新是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实证分析,结合各个因子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情况可以对甘肃省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核心实力地区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向周围进行技术扩散,促进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甘肃省区域跨度大,省内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较大,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是技术创新能力上都位居省内第一,因此以兰州为中心来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影响作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例如,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技术上进行援助,输送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能力。

(二)加强创新技术引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较于甘肃其他省份来说,武威市在技术创新产业上的得分最低,因此,提高武威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加强对地区创新技术的引进。对于该地区的企业来说,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进行研发是基础,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专利研发阶段提供技术指导,加速创新项目的实施发展。其次,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关键,鼓励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最后,在注重技术引进的同时企业应该能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新和改进,不断提升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打造科技创新型产业,以此来提高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创新成果产出

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嘉峪关市在技术创新投入因子的得分上最低,教育、人力资源的投入有所欠缺,而地区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政府的教育投入和高校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培养。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教育资金的投入的基础上完善嘉峪关市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外来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着重完善嘉峪关市的义务教育,增加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数;此外,地方学校要促进交叉性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全方位知识结构,多角度思维方式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甘肃省因子创新能力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席晓辉作品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巧解难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