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捉迷藏”的小土豆
——阅读教学的新探索

2021-09-04 03:09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李海波幺丹彦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长史小土豆种植园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李海波 幺丹彦

为实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以阅读为抓手,积极探索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将阅读融入学校的文化与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在探究土豆成长史的种植实践过程中,成功将阅读教学与之有机融合。

“老师,我们在这块地上种点儿土豆吧,这样我们就能吃到自己种的土豆了。”当学生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播种时,凡凡跑到我的身边提出了新建议。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响应。

自学校开辟种植园以来,学生们一直都是播下种子,收获果实。而土豆是块状茎,不属于果实类,而且其生长过程还是藏在地下“偷偷”进行,不容易被发现和观察,这正好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了解不同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方式。想到这儿,我点了点头。几个学生马上跑到存放种子的袋子前,认真翻找起来。

“老师,袋子里没有土豆种子,我们没法种。”

“要不,我和妈妈放了学去买吧。这样,明天我们就可以种了。”凡凡迫不及待地说。

果果却说:“土豆没有种子,把我们吃的土豆切成小块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土豆了。”

“净瞎说,那不成《小猫种鱼》了吗?”凡凡不相信。

“真的,我爷爷就是这样种的。”果果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在书里看过好像是这样说的。”甜甜也随声附和。

“既然现在没有土豆种子,要不我们就按果果说的试试,就当做个实验吧!”我提出了建议,并要求他们多途径阅读并查找资料,做好观察记录,了解土豆成长史。

“嗯,好吧。”学生们想了想,才点了点头。

第二天,当我拿出土豆时,孩子们兴奋地拥了过来。一阵忙碌后,我们把一些长了芽儿的土豆块种到了地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学生们每天都去看小土豆,有时浇浇水,有时和它说说话。但都兴高采烈地去,垂头丧气地回。原来小土豆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第五天,凡凡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小土豆已经悄悄地探出了头,长出了小芽芽。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小土豆的苗苗在大家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开花。绿油油的叶子,白白的小花,可漂亮了。慢慢地花谢了,孩子们每天都充满期待地去绿油油的叶子下翻看,因为种植经验告诉他们:花谢了就要长果实了。可是这一次大家等呀等呀,小土豆却一直没有出现在土豆秧上。

“老师,果果说的还是不对,种下土豆只会长出土豆秧,根本不会长土豆。”凡凡说着不服气地看了果果一眼。

“我明明看到爷爷把土豆块种到土里的。爷爷还说,一块土豆块会长出好几个大土豆,妈妈还拿回家好多爷爷种的土豆。”果果连忙解释着。

“那为什么咱们种的没长土豆呢?”凡凡质疑着。果果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来学生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土豆生长的秘密。于是我说:“也许它有点懒,还没‘起床’呢。如果土豆秧变黄了,我们还没有看到小土豆,那就说明果果说的不对。我们再给小土豆一点时间吧!”同时我再次要求学生们查找、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们虽然答应了我的建议,却失去了对小土豆以往的热情,隔一两天才去看看小土豆。当种植园里其他植物陆续长出果实时,学生们彻底转移了注意力,小土豆变得更加“孤单”了。

期间,我向家长们介绍了活动的意图,家长们非常配合,没有向孩子们透漏一点儿信息,一直鼓励他们坚持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等待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土豆秧的叶子慢慢变黄了。就在我犹豫要不要将答案告诉大家时,凡凡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他虽然对小土豆有些失望,但由于学习了相关知识,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关注。凡凡兴冲冲地拽着我来到他种的小土豆前,蹲下身子,轻轻拨开其中的一株土豆秧,指着地面兴奋地说:“老师,你看,土豆。”果然,一块土豆露了出来。

“这会不会是我们种下的那块土豆呀?”其他学生问。

“不是,我们一个坑里只种了一块土豆,可你们看,这儿也有。”凡凡又拨了拨土豆秧,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又有一块土豆出现了。学生们欢呼起来……

种植园为学生们提供了与大自然接触、对话、学习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阅读氛围,而且亲身体验能加深理解与记忆。学生们正是在经历反反复复的矛盾冲突下,在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澄清或证实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土豆生长的过程,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获得了更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既为学生探究提供了精神支持,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猜你喜欢
成长史小土豆种植园
我的阅读史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小土豆成为富民“金蛋蛋”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大土豆和小土豆
“口”和它的小伙伴们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