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积极性的几种途径

2021-09-05 08:30许明月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园活动

许明月

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园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因此,幼儿园非常重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并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教研的消极性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大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她们被动地、用旁观者的角度参与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不主动回答问题、不主动思考、不主动提问。对他们来说,教研活动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有个别教师通过请假、调休等方式逃避参加教研活动。“教研猛如虎”。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教研活动的难推动,降低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要受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

(一)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繁重,责任大

教师承担着保教工作和安全工作,负担重,压力大。特别是很多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实现两教一保的标配,班级多为一教一保,教师每天早上7:30入园,晚上5:00离园。教学活动、区角墙饰、案头文档资料、家长要求、各种检查比赛……纷杂的工作让教师身心俱疲,无法集中多余的精力去投入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教研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不实用

很多教研活动安排的内容都是由上而下的、外来的理论学习研究,形成的教研成果不符合当前教师工作实际需要,不能应用到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无法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教研课题集中在“新时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选题大而宽泛,并不是老师需要的、想解决的,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就不高。

(三)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大部分以听课、评课或讲座学习为主要形式。这些传统模式的讲授型教研活动方便教研组织者(教学主任或教研组长)把控教研活动的全过程,但互动性差,无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更无法积极反馈教研效果。

(四)教师主动学习意识差,自我提升的要求低

很多教师专业认同感差,没有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角色期望转化为内在动力,没有自我提升的愿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组织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她们把教研活动当作额外的负担,只是被动地参与。

(五)领导重视程度低

很多幼儿园领导认为教研活动只是组织者的事情,只做口头上的关心,不关注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更别说参与教研活动的研究。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思想上的松懈,行动上的惫懒,让本就难以组织的教研活动雪上加霜,让组织者“步履维艰”。

(六)学校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

学校经常采用传统激励机制,如表扬、鼓励、荣誉等精神奖励,保持时间有限,效果不明显。

三、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积极性的六种途径

(一)合理减负

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幸福感。在保证工作严谨有序的前提下,体现幼儿园个性化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想教师之所想,给教师一定的自由空间。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减少教师工作量。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保质保量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两个重点活动,弱化其他活动,并减少其他不必要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可以忙里偷闲,有时间参与教研活动。

科学整理文档资料,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可以拟定文档资料的上交时间表,时间表里标注每周、每月、每学期需要上交的文档资料;同时,将文档资料制作成电子模板发放到教室工作群里,方便教师利用模板进行编辑,减少表格制作的时间;另外,完善档案室的资料管理制度,将每学期资料存档,并允许教师借阅查看,提高教师文档资料整理的效率。

(二)调整教研时间,尽量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

俗话说,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充足的休息时间是教师高效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繁重工作已经让教师不负重荷,因此,教研活动的时间应该避免选在中午、晚上。组织者要创造条件,在确保幼儿园教学活动正常、安全开展的前提下,通过分组把教研活动时间调整到上午或者下午,把教研活动纳入工作时间,减少教师额外的工作量。

(三)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制定教研内容

每学期开学前,开展教研活动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教研活动方向,及时发现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拟定教师教研活动计划,制定教研活动具体安排表。

另外,幼儿园师资的流动性大直接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分层严重。幼儿园普遍存在新教师和老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因此,教研活动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经验水平进行分层教研,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例如,新教师普遍存在一日活动常规管理不规范、家长工作不会做的问题,而老教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驾轻就熟。如果把新、老教师拉到一起开展“一日活动的常规管理”教研,只能帮新教师理清思路,找到方法,对老教师则没有发展。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根据新、老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研内容,让她们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当然,在教研活动中,也可以适当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进行交叉式的培训,既让新教师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又可以让新教师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怎样有效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教研活动中,就新教师普遍无法有序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问题,老教师可以传授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

(四)发现和运用富有人文关怀的教研方式,变讲授式教研为参与式教研

注重教师的参与、体验和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可采用头脑风暴、行动学习、六顶思考帽等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式创设宽松的教研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让教研活动“活”起来。例如,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座位的科学设置”的研讨中,組织者可以引导教师用“六顶思考帽”的趣味方法,通过分组,自主选择黑、白、红、蓝、绿等不同颜色的帽子,层层提问、思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建立严格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教师不得无故缺席教研活动。如每月设置教研活动津贴,教研满勤者拿全津贴,缺席者按次扣罚。同时,完善幼儿园教科研奖励机制,应该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研成果和教师工资挂钩。例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园内外各种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说课比赛、课件制作、读书笔记、论文比赛等等,根据教师获奖等次发放相应教科研奖励,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发放教科研奖励的时候,可以采取现场发放的形式,即在全体教职工面前通报表扬并现场发放奖状和奖金,既表达了对获奖教师的鼓励和褒奖,增强了获奖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又是对其他教师的鼓励和鞭策。

(六)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研活动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门造车并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研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应该重视师资培养,秉承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体会园本教研对于自身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同时,幼儿园应根据园所活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指导和培训。教研活动组织者也可去一些优秀教研园学习优质的教研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校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2.

【2】金小翠.浅谈幼儿园教师流失现象[J].学校教育研究,2014.20.

【3】徐美俄.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4】王鹏程.也谈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爱“上”幼儿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