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大规律”的创新性发展分析

2021-09-05 03:48刘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刘瑜

摘 要: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解读新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大规律”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踏上新征程;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三大规律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03-002

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拓奋进了100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新时代,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时代“三大规律”的创新性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作为创新基础,扎根在我国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找到现实依据,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新时代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上,他首先深化了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本质,开展各方面工作首先要把党的事情解决好、办好,这样才不会失去重心,才不会没有带头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长征路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不懈的奋斗。其次,深化了对党的建设的认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性是我们党的根本属性,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建设目标,在我国现阶段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他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2]。”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前沿,从历史总结经验、从整体把握规律,强调要以此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牢靠的政治保证。在思想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形象地提出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就是钙,钙能补骨,理想信念教育的好,人就能在精神上坚定起来,就不会得“软骨病”。当代中国,坚定的理想信念包含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也包含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两者共同体现了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憧憬。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定、坚守、坚信理想,防止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每一位党员都要问问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当干部又是为了什么?能够了解“初心”是怎么来的?“使命”又是怎么来的、就能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教育的必要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以制度形式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新中国70多年的發展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历史。新时代,进一步总结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变得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分“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基本遵循,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探索。1978年邓小平提出进行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落好“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有”向“好”新局面。在推动国家政治建设问题上,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更强调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中国之治”的13条显著优势,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也是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特色文化。发展好这一特色文化,不仅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更要保持好中华文化的立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同时,还要向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新的长征路要看到西方仍有一些“唱衰”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共产党有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要讲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历史,把中国声音在世界上传的更远、更持久。正如美国大卫科茨教授所说:“中国尊崇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则不仅自己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也可以为全世界指明道路![4]”2020年,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的现实问题,完成党的历史任务,我们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全面脱贫。2021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5]”对过去一年我们党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回顾,并高度肯定了我们在2020年获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才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道路,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2021年,建党百年,我们将不忘初心,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三、坚持学习和实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指出正是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并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为我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引。它突出强调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国家优先发展生产力,以生产力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在世界舞台上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是两个不同阶段,但从本质上来说又同属于一个阶段;是紧密衔接又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必须坚守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发展好。虽然社会主要矛盾發生了变化,但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因此必须沿着当前道路发展而不能违背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要认识到,在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没有变化,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力发展问题、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这一论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闪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花;指出未来社会将会以“联合体”的形态存在,同时指出这一联合体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眼光和全球视角定义当前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而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中国之治”的创新展现,又是顺应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立足历史又面向现实、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展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风度和气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是“时代之问”下的“中国之答”。这一思想立足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未来构建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赋予了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文明的时代意蕴;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是未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航标。

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使理论创新的成果更好地反映和运用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解读新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大规律”的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断向我们表明,在时代发展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不仅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推动国家治理踏上新征程;而且能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中城乡利益兼顾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80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42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0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4]引自宋朝龙:全球化转向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自由主义的制度竞争力——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经济学”专题评析[J]海派经济学,201(4)

[5]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1-01-01(01)

[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