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021-09-05 04:28吴静怡刘新蕾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吴静怡 刘新蕾

摘 要:“林业科普”在学术研究中被越来越多提及。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林业科普”常常与林业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科技推广、林草科普、植物科普、生态科普等概念混用。本文旨在对“林业科普”等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林业科普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林业科普; 林草科普; 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71-002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努力发挥林业科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林业科普作为概念常常与林业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科技推广、生态科普等概念混用。为了不引起误识和混用,有必要对林业科普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开展与林业科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打下学理基础。

一、“林业科普”概念涵义的解读

1.以科教兴国为背景,以科技概念解读为重点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林业部提出科技兴林的战略决策,科技成为热点词汇。部分学者认为,林业科普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这一解读符合特定时期的时代背景,但对“科技”的理解也局限了林业科普的概念内涵。“科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科学与技术的并称;二是将科学作为技术的形容词,以技术为侧重点。有学者认为林业基础知识传播、林业技术推广就是林业科普的主要内容;也有学者认为科普就是传播新的林业实用技术。这类概念解释均与对“科技”理解的不同相关,呈现出技术单一论或科学知识加技术的二元化特点。

2.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背景,以“四科”概念引入为重点

科普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早已从法律层面将科普工作规定为国家意志。该法律适用于国家及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而这一内容也被称为“四科”。林业科普作为科普事业的重要分支,有学者将“四科”内容引入对林业科普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出林业科普的目的与效果。如提升林业素质、培养林业人才、发展林业产业等。这类释义以四科的概念引入为主,呈现出以科学为中心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生态内容传播为重点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发展逐渐暴露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1]。林业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至关重要[2]。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提出亦是为提升林业在现代文明中的引领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林业科普工作开展的现实背景,不少学者指出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等是林业科普的重要责任。这类概念释义肯定了林业科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却使林业科普的基本内容向生态方向发生偏移,未能明晰地从林业学科或行业的角度阐释林业科普的内容。

4.以智慧林业为背景,以媒介技术革新为重点

智慧林业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分析、场景搭建等功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林业建设[3],能够助力林业科普效果实现最大化,开创林业信息科普、管理、共享的新局面。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认为媒介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讯息。随着当前媒介技术的革新,林业科普的手段和形式变得多元丰富。智慧林业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林业科普的多元主体有了更为紧密的参与互动,这为媒介环境下的“林业科普”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业科普的多种释义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林业发展需要与时代特征;但由于林业科普作为一个并列式短语,具有林业和科普的双重指向,会在内涵和外延上与其他多个概念产生联系。下文将从林业和科普这两个侧重点对林业科普进行概念辨析。

二、侧重“林业”的相关概念的辨析

1.林业教育

林业教育在教学体系上包括高等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林业科普虽有一定教育功能;但它在具体实践中并无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更为平易近人,更具趣味性[4]。同时,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5],致力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6]。我国的林业发展以实现林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重点[7],注重林业科研,为林业现代化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基础作用。从目的意义上来说,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林业宣传

林业宣传作为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以保护林业资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主要导向[8],与林业科普一样具有社会公益性。林业宣传尽管也包括对林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但更涵盖了林业动态、林业产业、林业政策等的发布宣传工作,比林业科普的内容范围更大。同时,林业宣传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工作,包括国家、省市区级、地县一级林业相关部门三层系统,与林业科普以各级林学会为中坚力量的工作开展方式不同。因此,从内容实质和组织架构而言,林业宣传有别于林业科普。

3.林业科技推广

林业科技推广以林农为主要对象,旨在将先进林业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林业事业的公益性、林业科技的收益滞后性等均使得林业科技推广需以林业科学知识、科学营林观念等的科普或宣传为基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林业科普可以作为林业科技推广的准备工作。尽管林业科技推广在对“科技”的单一化理解中成为上世纪90年代前林业科普工作的重点甚至唯一内容;但大力推广林业科技,确实提高了林业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当下林业科普的事业开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9]。

4.林业科技服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关于林地经营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10]。但林业推广体系一时间难以满足分散小农户的需求,种苗、化肥、农药物资、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林业科技服务逐渐成为农户提升经营经济林能力的有利选择[11]。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均以林农为主要对象;而林业科普则具备社会性特点。同时,林业科技服务与林业科普虽均有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等内容;但林业科普旨在提升公民林业科学素养,与林业科技服务为农户经营林地提供帮助的目标不同。因而二者在服務对象和宗旨目标等方面有所区别。

三、侧重“科普”的相关概念的辨析

1.林草科普

林草科普是官方文书中对林业科普的概念升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官方网站开辟了林草科普栏目,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也更名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林草科普在官方文书中的出现频次逐渐增多。由于概念产生时间晚,林草科普较少作为学界的研究对象;但从其工作开展中可以发现,林草科普包含了林业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诸多内容。较林业科普而言,其传播内容更多样。从林业科普到林草科普的概念转变,也是林业、农业部门有效合作的体现;也更有利于国土绿化的任务完成。

2.植物科普

植物科普主要是关于植物和园艺知识的科学普及。同时植物文化以及植物本身的美,也是植物科普的重要内容。林业科普与植物科普在内容上虽有较大重合;但随着林业概念的现代化转变,林业科普相较植物科普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是整体生态的一个部分[12],现代林业即以人为中心,而人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关乎整个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故除了有关森林植物生长、利用的知识技能外,动物、水资源的保护也成了林业科普的应有之义。

3.生态科普

当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议题[13],加快对社会公民的生态科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生态科普在内容上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涉及地理、水文、动植物、历史遗迹等多个领域。从这一层面来说,林业科普、林草科普、植物科普等都可被纳入生态科普的范畴。森林本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人与森林的互动关系体现也是生态科普的重要内容。林业科普,尤其是对森林文化内容的普及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4.环保科普

环保科普即环境保护科学普及。主要包括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对于公众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14]、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15]。围绕环保科普,国家自2002年起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昭示着其在我国整体科普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环保科普工作更成为决胜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重要抓手,使之在污染防治上的贡献与责任方面,与其他概念相区别。

四、总结

对林业科普概念的阐释需结合林业建设、信息传播的时代背景,更要从林业与科普的双重指向上进行目标群体、工作内容和作用意义的界定。

其一,在林业指向上:林业科普主要从目标对象、工作内容和目的意义方面与其他概念相区别。林业科普的目标群体是社会公民;在工作内容上,可以将“四科”的概念进行扩展,包括对林业科学相关知识、技术、方法、思想、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普及。但同时,林业科普针对特定对象会有工作内容的偏向性;从目的上说,林业科普旨在提升全民林业科学素养。

其二,在科普指向上:林业科普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范畴上。林业科普涉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重在林业与人的关系构建,与其他概念内涵间存在一定相交或包含关系。同时,需要注意,在林业科普中塑造、传播包含森林文化、林俗文化、生态文化的文化体系[16],保护林业文化遗产[17],也是林业科普在文化维度上的内涵与责任,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其三,在时代背景上:一方面,弘扬生态文明依然是林业科普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同时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也理应成为林业科普新的思想维度;另一方面,媒体的内容生产迈入新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交互性、智能化特点突出[18],公众对绿色传播的需求愈加多样化[19]。这要求新时代的林业科普需要展开多元化跨媒体的内容传播[20],激发受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关于环境保护的情感共同体[21],促进多元立场共存的科普新格局。

项目基金:中国科协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资助“新时代我国林业科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kxyjs202024)

参考文献:

[1]吴启越,刘雯.新媒体视域下绿色传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9(08):77-79

[2]王娜颖.绿色消费观的内在矛盾研究[J]汉字文化,2019(15):164-165

[3]李新颖.智慧林业传播体系构建[J]开放导报,2018(03):89-92

[4]张晓蕊.大众传媒视野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9(11):155-156

[5]张银柱,蒋守龙.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J]戏剧之家,2018(22):212-213

[6]陈雨萌.商业科普:绿色广告价值新探索[J]戏剧之家,2019(26):208-209

[7]陈相雨,邵悦.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之关系辨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142-143

[8]陈相雨.商业广告“讲导向”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准绳[J]传媒,2017(20):77-79

[9]邵悦.绿色广告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大众文艺,2019(09):183-184

[10]许伟,朱美芬.试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林农增收问题——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19-20+30.

[11]丁秀玲,薛彩霞,高建中.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济林经营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04):389-398

[12]周碧琬,王全权.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生态美学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66-70

[13]陈芳芳.生态纪录片《湿润的文明》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微[J]汉字文化,2019(19):161+172

[14]勾莞玥,吴承彦,常百钧.城市生态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的新媒体之维——以南京生态环境官方微博为例[J]汉字文化,2020(18):154-155+168

[15]陈丹丹,马晨晨.环境公共事件中大众建构话语权的政治机会结构分析——以“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为例[J]新闻知识,2018(08):31-34

[16]刘千萌.人林共生时代:国有林区林俗文化建设探究[J]汉字文化,2020(04):174-176

[17]闻嘉欣,何雨欣.自媒体时代我国林业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保护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15-17

[18]刘云.新媒体视域下生态文化图像艺术传播创新之维[J]汉字文化,2020(19):152-154

[19]王卫池.沉浸式体验和H5产品绿色传播的劝说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9):70-73

[20]曹青云.新媒体视域下“三农”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分析[J]艺术评鉴,2019(13):160-161

[21]蔡雅雯.绿色广告的情感傳播术[J].大众文艺,2019(1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