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海经”奏响“协作曲”

2021-09-05 09:54宁波市支援合作局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山海衢州丽水

宁波市支援合作局

近年来,宁波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决策部署,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充分发挥自身开放优势、港口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利用丽水、衢州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注重自身造血功能培育,注重特色化差异化精准施策,聚焦资源要素创新合作,聚焦平台载体转型提升,聚焦精准帮扶协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加快构建山海协作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2003年以来,宁波累计为舟山、丽水、衢州落实帮扶项目809个,援建资金25757.6万元(其中社会帮扶资金3321.97万元),宁波—丽水合力打造丽水无水港、衢江—鄞州联合打造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鄞州区“街区化布局+市场化开局+专业化破局”倾力打造消费帮扶综合体、镇海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等4个实践案例入选全省山海协作升级版“最佳案例”(共15个),宁波连续1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山海协作优秀单位。

围绕打造协作地区发展“助推器”把产业合作做扎实

产业兴,发展兴。产业合作是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重中之重。宁波始终以产业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培育和资源要素配套为主线,全力打通宁波与丽水、衢州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协作地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助推器”。

一是深入开展项目合作。2018年以来,宁波共组织97批次1098名企业家赴丽水、衢州投资考察,组织开展产业项目洽谈和项目签约逾百次,达成一批战略和产业合作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涉及特色生态工业、特色种植养殖业、高效生态农业、文旅教育产业、产业基金等领域。2019年开工、总投资50亿元的慈溪—常山万洋众创城项目已投资4.83亿元,建成厂房面积5.16万平方米,吸引斯凯孚(中国)有限公司、小乔(浙江)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92家企业落地。总部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吉云教育科技集团,2020年在丽水投资6亿元,打造浙江省山海协作最大的产教融合项目,新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特色,集学制教育、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丽水技师学院。该学院计划今年9月招生开学,将成为丽水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器、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二是协同加强产业培育。在山海协作合作框架下,宁波首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甬港现代科技园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设立“飞地”孵化器——丽水甬莲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新材料等产业方向,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力争在5年内打造成国家级综合科技孵化器。该产业园运行不到2年已成功引进企业91家,累计引资10亿元,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3人,引进丽水市绿谷精英人才项目11个。园区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7710万元,税收232万元,研发费用投入3885万元,申请专利82件,获得有效知识产权83件,获银行贷款及投融资项目5个。

三是共建物流大通道。物流是推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之一。丽水无水港建设是甬丽两地山海协作升级版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17年正式开港运营以来,功能不断延伸,服务区域日益扩大,服务品质赢得企业高度认可。目前,无水港业务范围已辐射至莲都、缙云、青田、云和等多个区县,为40余家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去年业务量就达16075标准箱,同比增长5.8%,在疫情冲击下仍然实现了逆势上扬。无水港不仅成为当地企业“出海”的主动脉,而且成为助推丽水经济发展的大通道。

围绕培育协作地区产业承接“桥头堡”把产业园区抓坚实

宁波把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作为和丽水、衢州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产业赋能,积极推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物流集聚,打造现代化平台体系,使之成为丽水、衢州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一是工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宁波以构建山区特色生态型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百亿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为目标,与结对地区深入推进衢江—鄞州、龙游—镇海、常山—慈溪、松阳—余姚等4个工业产业园建设,把山海协作产业园打造成对口协作地区生态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截至2020年底,4个工业产业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0.9亿元,已入驻企业209家,实际到位投资395.3亿元。

二是文旅产业园初见成效。宁波—丽水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是全省首个市级共建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将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园、乡村振兴丽水样板。产业园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平台化发展机制,推动产、城、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面积19.7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68.98亿,目前正按计划加快建设中。云和—北仑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入驻企业11家,实际到位资金4.87亿元。

三是“飞进来”产业园取得突破。除了以上6个共建产业园,宁波和丽水立足山海优势,创新运用金钥匙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设宁波“飞进来”产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丽水)飞地产业园。该园区一期规划100亩,总投资4.43亿元,预计2021年年底竣工交付使用。该园区将完全由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入园项目享受宁波杭州湾新区优惠政策。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丽水全面对接沪杭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项目孵化的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和山海协作的新桥梁。

围绕拓展协作地区群众增收“动力源”把致富载体搞殷实

进一步加强民生帮扶,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积极推出一批有用有效的帮扶项目,让山海协作的成果真正体现在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群众获得感上。

一是“消薄飞地”释红利。宁波把“消薄飞地”作为陆海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口协作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的示范基地。2019年以来,推动丽水、衢州在宁波以共建或参股方式,建设一批模式新、特色明、效益好的山海协作“消薄飞地”,增加薄弱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实现精准消薄和“造血式”消薄。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6个省命名的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向6个对口协作地区返利4940.45万元,带动486个薄弱村、40万余人受益。

二是乡村振兴建样板。与结对地区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目标,在丽水莲都区丽新乡马村等16个村打造具有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样板村。这些示范点看得见、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如鄞州区与衢江区共同打造的蛟垄村,积极破解村容村貌转变、村集体壮大、低收入农户脱贫、产业品牌推广、产业链深化延长等难题,重塑有著600余年生姜种植历史的蛟垄村的产业活力,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鄞州还动员企业和蛟垄村43户低收入农户结对,购销生姜、猕猴桃、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低收入农户每年人均收入从0.6万元提高至1.5万元。“蛟垄样板”去年在“全省山海协作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培训班”上作典型交流,并作为全省精品推广。

三是消费帮扶结新果。充分利用农业展会、农产品专营店、互联网销售平台、工会福利定点采购和打造特色街区等多种形式营销手段做好产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双网互动”,推广“丽水山耕”和“衢江山农”等品牌,帮助丽水、衢州销售农副产品1.65亿元。近两年,鄞州区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消费者”的农村电商模式,并在宁波南部商务区打造“山丘集市”消费扶贫综合体;海曙区充分发挥商圈优势,在鼓楼步行街鼓楼里巷开展“鼓楼沿”扶贫集市活动,丰富了宁波市民餐桌。

围绕推动协作地区品质生活“上台阶”把公共服务扶厚实

宁波和丽水、衢州围绕教育、卫生、旅游等公共服务合作,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地群众共享区域协调发展成果。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宁波94所优质学校主动对接丽水100所学校开展校际结对帮扶,其中与6所丽水义务段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宁波25位名校长、67位名师与丽水50位优秀校长、68位骨干教师导学结对;通过互派教师挂职、教师培训、城乡同步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形式,使更多的山区乡村学校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连续3年利用暑期对丽水开展远程教师培训,共有1.4万名丽水教师集中参训,促进丽水校长治校和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完成培训劳动力(含转移)逾万人次。

二是卫生合作走深走实。围绕县域医共体、重点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智慧卫监等广泛开展协作交流。举办医学重点学科高峰论坛、区域胸心外科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共计100余人次参会交流。宁波市6个重点医学学科与丽水4家医院开展结对,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工作机制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面合作,着力打造医疗服务新模式,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三是文旅合作协同推进。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更为广泛,双方通过资源互推、线路互串、平台共享,协作推进文化旅游建设。成立宁波丽水景宁旅游联络处,组织开展“宁波万人游畲乡”旅游推广活动,牵头19个宁波旅行社组成景宁旅游(宁波)推广联盟,策划疗休养团队、自驾游、散客旅游线路,2020年9月1日开通宁波—景宁旅游直通车,持续为丽水景宁输送客源。截至2021年4月,仅向丽水景宁就输送客源6000余人次。此外,组织工会、媒体、旅行社踩线,在宁海、北仑等区县(市)举办文旅推介会、疗休养产品座谈会等专场推介活动,加大向全大市职工宣传推广丽水、衢州疗休养线路力度。

责任编辑:杨 芝

猜你喜欢
山海衢州丽水
《山海涧》
观山海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丽水发现新物种
丽水古堰画乡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瓯江丽水
衢州风物志
Teachers Sour Over English Train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