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管理技术(二)

2021-09-05 02:54
家禽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母鸭均匀度雏鸭

【编者按】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配套系(以下简称“草原鸭”)是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精心培育的优质快大型白羽肉鸭新品种。该品种问世以来,深受广大顾客和消费者青睐,迅速成为水禽家族的重要成员。要获得“草原鸭”最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良好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等因素必不可少。为此,本刊联合“草原鸭”所在的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2021年第6期开始在“水禽世界专栏”连载草原鸭养殖管理相关技术,以期对广大用户提供技术帮助。

中图分类号:S83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7-0053-05

(上接2021年第6期第47页)

3 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

关键控制点:执行给料程序,掌握好舍内的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

重要提示:育雏期的培育是为育成鸭和成年鸭打好基础。因此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良的后备种鸭。

3.1 育雏准备

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地面和网床育雏均可,0~8周饲喂初始料(全价颗粒饲料),也可分两段不同营养标准饲喂(0~28日龄,29~56日龄)。在进雏前1周,把育雏室舍内冲刷干净,把育雏所用的器具冲洗干净后放入舍内(图12),铺垫好稻壳,喷雾消毒一次,之后进行熏蒸消毒。进雏前2~3 d打开门、窗,放掉熏蒸时的气味,将熏蒸废弃物收拾干净。进雏前1 d进行育雏室升温预热,使舍内温度达到标准。并准备好抗应激药物和育雏期饲料,舍内外进行喷雾消毒一次。进雏前半天把饮水烧开,放在水桶里晾常温待用。接雏前半小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配比好的抗菌药和维生素加入适量的凉开水中,并用饮水器灌好,放在饮水岛处,待雏鸭前来饮水。

3.2 饮水

饮水不能忽视,雏鸭入舍后点清数量,分清公母鸭苗,分别进行饲养。对于弱苗挑出单独饲养。清点完后分到各单元内,由人工诱导饮水让雏鸭对水有初步的记忆,使雏鸭尽快找到水源。在进雏后1~5 d,可以在水中加些维生素类药物,以减少环境改变引起的应激反应。雏鸭到场后及时饮水,保证24 h供应清洁的饮水,见图13。

3.3 喂料

准备好种鸭育雏期饲料。种雏进育雏室3~4 h开食,必须遵守“先饮水后喂饲料,无水不喂饲料”的饲养原则。

第1天,种鸭自由采食,且拌料饲喂,喂料前半小时将部分饲料用水拌匀,饲料要拌的无硬心,湿而不粘,分别放在每单元的开食盘中。

第2~3天,自由采食,开始根据季节早晨定点给料,用小料桶进行干料饲喂。料筒应按一字排开摆放,以保证雏鸭吃料均匀。

第4日龄,由技术员按父母代种鸭1~28 d料量表计算料量,开始称料饲喂,按格栏的鸭只数分别计算出每个栏的料量。由饲养员按料单称料,分别放入各个栏中每天一次性投喂,一直到转群前均按此方法饲喂。

3.4 分群

固定欄圈育雏的,进雏后每3 d应扩大饲养面积,最迟第7天应进行分群,可视具体情况一次分群或多次适应性分群(表4),按面积均匀分配鸭只数,并将小料筒换成大料桶;饮水由凉开水换为自来水,饮水器改为自动饮水器,到转群为止。雏鸭在分群时装卸车要小心谨慎,按正确的数量放于育雏围栏内。接雏3 d后开始逐渐调整各隔栏雏鸭的均匀度,将过小的单独饲养,以保证种鸭体重均衡。

3.5 温、湿度控制

雏鸭在入舍的最初几天必须进行加热保温,加热的程度和时间要考虑育雏舍内的环境和气温。1~3日龄35~33 ℃,4~7日龄开始每日降温1℃左右至28℃左右,8~14日龄后每日降温2℃,当日上下温差不要超出2 ℃,不能忽高忽低,否则鸭雏应激太强且容易感冒,特别要注意气候偏低季节或夜间,尤其在特别寒冷时,应该加温满足雏鸭对温度的要求。21日龄后适应自然温度。鸭免疫或受应激时,可暂时提高鸭舍温度。

开始1~3 d,湿度保持在65%~75%;第4天开始,将育雏室的湿度逐渐调整到55%~65%。

接雏第3天逐渐开始通风换气,使舍内没有污浊气体影响鸭雏的健康成长,但要时刻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与通风的关系。

3.6 光照

种鸭的光照程序见表5。光照程序和体重曲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温和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早4:00时到晚21:00时之间,光线强度保持在15~20 Lx为宜,通常采用日光白炽灯,光线量5~7 W/m2即可。使用其他照明工具的按此强度科学计算即可,特别注意市场照明工具光照强度是否符合标注度数,阴暗天气时要适当补光。

必须注意:光照时间不应随意变动,否则会影响育成期生长、性成熟早晚、产蛋期减少产蛋量。

3.7 免疫程序

按疫苗免疫计划及时进行免疫注射(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注射时按免疫流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观察鸭只的精神状态、粪便、饮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

3.8 转入后备鸭舍

育雏第15日龄至20日龄间开始转群到育成鸭舍进行饲养。公母鸭要分群饲养,公鸭栏按5:1的比例放盖印母鸭(目的是让公鸭对母鸭有初步性认识,称为盖印母鸭)。一般情况下,密度控制按照3只/m2为宜,在条件较好时,也可增大到3.5只以上/m2。研究表明,育成舍特别是产蛋舍密度过大时,死淘率略高,单只母鸭产蛋量稍低2%左右,但鸭群综合产蛋量高,鸭舍回报利用率高,所以,是否高密度饲养,完全取决鸭舍装备和条件。

3.9 消毒防疫

每天要进行1次带鸭喷雾消毒,由技术人员在场指导按比例配好消毒液(打疫苗前后一天不能进行带鸭消毒)。消毒时要对鸭舍内外用消毒器具、环境彻底消毒,例如:墙壁、水槽、屋顶、运动场、舍内稻壳、净、污道都必须消毒到位起到消毒效果,见图14。

3.10 做好记录

做好各项饲养管理记录,直至种雏鸭育雏结束。

4 父母代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成期为5~18周龄末,这一时期的饲养目标是培育出健康的、高存栏率、发育整齐、体重适当、骨架均匀、体成熟和性成熟一致的后备种鸭。

关键控制点:种鸭的体重;周增重节奏;给料量及方法;体重均匀度;腿病的控制;密度;光照;温度;湿度;通风平衡性;防应激。

重要提示:能否实现产蛋期的高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保证受精率孵化率效果,关键是在育成期能否控制好体重和光照时间,严格执行周称体,对照体重表差维持或增料量,把握好体重增长和性成熟的同步性。

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当然有条件的鸭场采取封闭式饲养效果可能会更好,有利于减少应激和生物安全管控,增加鸭舍面积。

4.1 饲料选择

0~7周,饲喂育雏期饲料;第8周开始为过渡期,可自调整育雏料和育成料的比例逐步向100%饲喂育成料过渡;从第9周龄开始完全改喂育成期饲料,按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情况确定给料量。特别注意饲料营养水平,颗粒硬度一经确定,周期内不要轻易变化。育成期饲喂颗粒料,颗粒料的直径为3~4.5 mm为宜,见图15。

4.2 饲喂量的确定

29日龄早上空腹进行第一次称重(也可22日早预称重),计算出每群公、母鸭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若低于标准体重,则加料5~15 g/只;若高于标准体重,则维持上周饲料量;在标准范围内的则加料3~5 g/只/d维持,确保公母鸭接近标准体重。然后由相关技术人员按体重仔细周密的核定下周的给料量,并把确定好的料单交给饲养人员,按各群的饲料量给料。在称体时要确保单元鸭只数准确无误差,如与相关记录不符则称体不准确。

4.3 体重检测

5~19周龄每周第一天早上空腹称重(图16),每栏圈称体只数比例不低于10%,称重要求定时、随机、保证数量。对公鸭称体时,尽可能不把盖印母鸭纳入。最好在8周左右对整批种鸭进行一次均匀度的调整,在称体后对公母鸭分出大、中、小三类(或大小两类)分别进行饲养管理,给料量在对应周龄平均料量的基础上视体重情况适当增加或维持。10周后注意控制母鸭增长过快,监测和研究表明,草原鸭增重快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故父母代种鸭体重特别是母鸭体重在18周末与同类白羽肉鸭相比重100 g左右。

4.4 限饲方法

按确定的限饲量将1 d的全部饲料一次性投入,若每日分2次或3次投料,则抢食能力强的个体几乎每次都吃饱,而弱小个体则过度限饲,影响群体的整齐度,在喂料当天的早上来光之后,按每群分别称料,然后按季节定时投料,每天早给料时间要一致,为了使所有的鸭子能得到同样量的饲料,必须将饲料分撒在栏圈内足够大的面积上,撒料要做到快、匀、面积大。饮水要充足,使所有的鸭子能够同时采食进料。在饲养过程中杜绝先撒料后放鸭的习惯,否则会导致种鸭抢食,伤残鸭过多,大小不均。

4.5 限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饲粮营养和产品质量要全面安全稳定。

称重必须空腹,时间固定,样本量足且具有代表性。

一般正常鸭群在20~30 min就能吃完饲料。喂料不改变的情况下,应注意观察吃完饲料所需要时间的变化情况。

根据体重和均匀度情况,及时将体重不同的鸭子按大、中、小調整到相应的栏圈中去(每周一次)。每栋鸭舍设立一专门的机动小圈做为小公鸭、小母鸭圈,每天将大群内目测体重比较小的公、母鸭单独挑到机动小圈进行不限制饲养或少限制饲养,直到它们的体重达到标准后再混入大群中。

限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更应照顾好弱小个体。

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特别要保证鸭群时刻供应充足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保持清洁有利于种鸭的健康成长。

控制鸭群适宜的密度和群体,保证鸭只整体均匀度。分栏饲养,按每栏250~300只鸭群较为合适,每平方米以3~3.5只为宜。当然、条件好的鸭舍,也可增加饲养密度,这样做虽然影响个性指标,但能增加综合效益。

公母分饲,准确控制两种不同体系种鸭的生长体重,及时淘汰有生理缺陷的公鸭。

加强饲养和消毒管理,每天带鸭消毒一次,严格执行药物预防程序,控制疾病。

6周左右要合理控制体重过快增长,以防止腿病发生。

4.6 光照

育成期直至产蛋期结束光照时间为17 h/d,早4点给光,晚上21点闭光,炎热气候下,18周后到22周间,可逐渐增加1 h至18 h。光照强度为7 W/m2(20 Lx/m2)。光照对育成鸭的性成熟有着决定性作用,也决定着种鸭的产蛋量和蛋重。光照过强易引起鸭群疲倦或啄羽现象,不要随意延长光照时间,以防使种鸭过早性成熟,影响产蛋。

4.7 消毒免疫

严格按用药和免疫管理程序进行实际操作。

育成期间喷雾消毒要控制在1~2次/d,疫苗注射期间前后一天可不进行带鸭消毒。由技术人员在场指导按比例配好消毒液。消毒时要对鸭舍内外用消毒器具彻底消毒,例如:墙壁、水槽、屋顶、运动场、舍内稻壳、净、污道都必须消毒到位,要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每天清理运动场两遍,尽量避免种鸭因吃粪便产生疾病。

4.8 均匀度控制

在育成期各时段,公鸭、母鸭个体体重与平均重量越接近越好。均匀度是否达标,对产蛋量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组圈时。一般水平下,大于80%的种鸭单体体重标准应掌握在±10%的群体平均体重之内,单体重量差越小说明饲养管理得好。称重后准确计算出每栏、每栋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计算体重均匀度要以标准体重和实际平均体重5%分别计算,据此对鸭群体重和均匀度正确评估,均匀度±5%的标准要求见表6。

提示一:在育成期间以喂料量控制鸭子的体重及其发育。如果不从第一天起就严格控制喂料量,产蛋量和孵化率就会受影响。

提示二:在整个育成期间尽可能地使体重接近目标体重非常重要。任何偏差高于或低于目标体重,都将影响鸭子的开产时间、高峰期长短产蛋总量和受精率,也影响存栏质量。所以在整个育成期所有工作都应紧紧围绕此项工作进行。

提示三:在育成期各周之间体重增速不是等比均匀的,增重节奏管控很重要。饲养过程中,注意控制10周以后公母鸭体重增速不宜过快。

4.9 育成期死淘控制

育成期的死淘率应控制在月0.8%以下,超出时要引起警觉,分析成因。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母鸭均匀度雏鸭
母野鸭
樱桃谷鸭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喷头高度对防火林带喷淋效果的影响研究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算蛋
The devoted mother
PTT纤维纱线生产及在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