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实践

2021-09-05 03:03杨洋
美与时代·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表可视化戏曲

摘  要:信息化设计已经融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每天需要接收和处理大量数据信息,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为当下热门的设计研究领域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本文提出了将戏曲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必要性,阐述了传统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的意义,并依据戏曲程式化的特征,从戏曲表演、乐器、服装穿戴规制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美学、信息设计、视觉认知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努力构建戏曲艺术传播研究的设计实践方法,探索传统戏曲的数字化展示传播路径。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设计;戏曲艺术

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政治、经济、军事、科研、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不断交叉融合。人们每天在不同的数字媒体终端接受着大量的数据和形态各异的信息,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因此人类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可视化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科,汇集了设计学、心理學、美学、认知科学多领城的知识,信息可视化也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信息可视化的优势是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当数据和信息以直观的图画形式展示在分析者面前时,受众可以节约阅读时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接收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一、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与中华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历经数代变革保留了各代名流的智慧结晶,成为人们推崇的民族精神文化。[1]传统戏曲的一大特点是程式化,戏曲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不同行当的表演动作、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因此信息可视化对传统戏曲的呈现非常有效,人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数据的准确记录、整理、分析和呈现,将传统戏曲中固有的规范模式有效保存以便长期使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从戏曲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戏曲的舞台呈现、戏曲行当分类、戏曲服装穿戴规制等层面都是信息量巨大的。这些明确的规定和固化的戏曲内容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进行呈现,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和薪火相传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的价值

戏曲艺术的核心是表演,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对艺术感知并无大碍,但对戏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戏曲表演的教育教学、戏曲艺术的技术理论而言则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戏曲信息的可视化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戏曲的信息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利用大数据分析、信息设计方法、融媒体技术等有力手段保护、传承、传播传统戏曲艺术。传统戏曲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以消除戏曲艺术的模糊性在戏曲研究和戏曲教育中产生的弊端为目标,进而提高戏曲艺术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和图形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提高认知和理解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们只是解决了孤立的特定问题,在更高层的策略理论及更宽广的应用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难题。另一方面,传统戏曲的数字化保护涉及到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应用方面——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传统艺术、信息设计、计算机科学领域目前“各自为政”,以传统戏曲的信息化保护项目为导向的多学科协同合作往往缺乏有效的、系统性的方法与操作原则。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运用信息思维方法指导戏曲艺术信息化项目的整体策划,采用信息可视化模型和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进行传统戏曲艺术中信息管理、信息呈现和信息传播的设计。

二、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方法

(一)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以传统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戏曲表演的程式化规定为线索,对戏曲信息可视化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探索不同形式戏曲信息可视化的具体表现、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1)戏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史料数据分析。如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艺术的比较研究;南北比较,即京剧南派和北派(海派和京派)的比较研究;京剧和地方剧种的比较研究等。(2)戏曲表演数据分析。由于表演在戏曲领域中的重要性,它理应成为本研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3)有重要贡献的戏曲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包括其成就与经验总结。(4)戏曲舞台美术的研究,如服饰与穿戴、脸谱、妆扮的研究。

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主要是指运用图形、图表、动画、影像等方式来表达事物、情况或一系列信息的呈现方式。这种视觉呈现,既可能是静态,也可能是动态的;既可能是平面的,也可能是立体的。将传统戏曲信息既可能转化为数据形式,再对数据进行视觉呈现,也可能无需转化成数据,直接以其他形式进行呈现,故并不对是否转换为数据进行限定。

怎样才能创作一个优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目前没有明确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标准,设计师们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优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也是有一定共性的。第一个共同点是,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作品应该是对数据的准确表达,也就是说信息可视化的数据应该准确。第二,仅仅陈述一个数据集的事实是不够的,优秀的信息可视化应该是围绕一个连贯统一的故事进行叙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这个故事应该是对数据的精确描述。第三,一个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还应该直观,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不应要求受众花费大量精力来理解,应使受众能在不十分了解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获取信息数据。最后,一个优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必须达到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和谐美观、层次清晰,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法则呈现作品,从而完成解释数据、探索数据和发现知识的核心功能。[2]

(二)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步骤

信息可视化设计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确定主题→项目调研→搜集信息→确定逻辑框架→整合信息→探索形式→设计图形→最终整合”的设计流程进行。信息可视化过程主要包括:第一,原始数据或客观事实的收集、挖掘和相关性拓展探索;第二,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关联,构建具有观点和路径的信息组织和架构;第三,对应分类信息的可视化编码、图形、图像、符号、色彩等要素的选择和逻辑;第四,可视化感知的形式维度探索,其形式不仅要对应原始的客观数据和材料,同时形式的创造要符合信息接收者的认知习惯和经验。

做好信息可视化设计要根据项目主题进行调研并搜集信息。设计者要挖掘数据,搜集信息,根据主题需要的相关数据、信息、知识等文字与图片资料进行调研并收集数据信息。信息归类与分层是可视化设计的关键一步,从概念上理解,是把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分层分梯次整合,为后期图形转换做好准备。在内容策划和构思方面,一个好的信息图可以让人一目了然,而布局杂乱无章的信息图使观者无法迅速明白宣传意图,导致信息可视化达不到预期目标。同一项目的信息可视化布局不一样,视觉效果也不一样,对受众的吸引程度就不同,影响力也就大小不一。因此,设计者需要根据归类、分层进行构思策划并寻找适合项目要求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三、戏曲艺术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实践探索

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数据信息图、时间性信息图、空间关系性信息图、系统组织性信息图、推导性信息图或综合性信息图。近年来,我们以“戏曲艺术传承”为主题,根据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不同类型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以下介绍部分实践作品。

(一)數据图表——“宋元明清戏曲受众分析”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

“宋元明清戏曲受众分析”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以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可视化图表,通过对数据的密度、大小、数量、刻度等进行对比来表明数据关系。在主题上,此图表从受众分析的角度洞察了中国古代戏曲观众的身份结构,女性观众往往会更倾向于有关爱情的戏曲题材;农民观众则相对更喜欢娱乐性强的、热闹的豪侠剧之类;而那些为了趋慕风雅、宣泄才情,甚至干脆放弃登场演出成为了案头剧的戏曲作品,事实上也只有文人观众才愿意接受。因此,设计者依据古代戏曲观众的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文化需求与审美趣味,将观众的主体分为军士、商贾、农民、文人士大夫及以上诸类观众的家眷,即女性观众。

在设计构思方面,设计者首先分析了所掌握的各种精确数据,之后利用不同色彩定义了不同阶层的受众群体,设计了代表不同阶层的人物图形和演出场地。在不同的场所,观众的群体不同,其观剧需求自然也会不同。通过以上数据的呈现,可以分析出古代戏曲的成功与辉煌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观剧需求的把握与迎合。

(二)空间关系性图表——“北京戏曲地图”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

空间关系性图表是将空间位置进行高度抽象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图。“北京戏曲地图”信息可视化作品通过梳理北京戏曲演出的剧院剧场,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了北京戏曲演艺场所的地理位置风貌。此图表包含了国家大剧院、老舍茶馆、湖广会馆、梅兰芳大剧院、北京德云社剧场、梨园剧场、长安大戏院、中国戏曲学院剧场等十家戏曲演艺场所。

此图表充分展示了北京与戏曲相关的演艺场所。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湖广会馆中的中国戏曲博物馆、中国最老且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正乙祠戏楼、北京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王府大戏楼等,将北京的戏曲文化场所利用“地图”的形式展现,在设计中利用了图形化的建筑表现方式,设计形式完整统一。

(三)推导性图表——“京剧女靠服装穿戴规制流程图”信息可视化设计

“京剧女靠服装穿戴规制流程图”属于推导性信息可视化作品,此类图表能够描述整体事件的因果关系、逻辑变化情况和常见流程。传统京剧的演出服装具有特殊的穿戴规制和要求,所谓穿戴规制就是京剧演员运用衣箱物件装扮剧中人物的基本规则、惯例,是京剧艺术程式性特征在角色穿戴上的具体表现。本图表选取了京剧中的“女硬靠”,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示了此行当“化妆——包头——穿鞋——穿衣——戴狐尾——戴盔头”的完整流程,画面以“女硬靠”为中心,周围有协助人员为其穿着衣物装备,巧妙地展示了女硬靠装备的丰富。画面利用手绘插图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展现,有较强的趣味性。

(四)系统组织性图表——“同光十三绝”人物关系信息可视化设计

“同光十三绝”人物关系信息可视化属于系统组织性图表,组织图是描述信息参数间整体与部分或上级与下级从属关系的图表。“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这些人物均选自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十三位著名京剧演员。该画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此图表以 “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主线人物,京剧谭派创立者谭鑫培为副主线人物,通过重绘人物画像和相关说明,陈述了程长庚与其他十二位京剧演员之间的关系。

(五)时间性图表——“徽班进京”信息可视化设计

“徽班进京”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幅时间性图表,也就是以时间信息为基础,描述空间或事件在时间中的先后流动变化,以时间轴图为代表。

此图表展现了“徽班进京”这一段戏曲发展的重要历史,主要呈现了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的来源、进京时间、进入京城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转折点、四大徽班的不断变化以及京剧这一大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图表以手绘插画的风格展示给受众,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从“徽班进京”到京剧形成的历史。

传统戏曲的信息可视化,将传统戏曲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充分展示了传统戏曲的艺术特点,还提升了戏曲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广泛性。传统戏曲与现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地以数字化的面貌呈现戏曲文化精神。从以上生动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更便于人们快速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数据庞大,系统全面地将戏曲文化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在维护传统戏曲文化本质的基础上,考虑受众的思维观念,利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更好地展现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毫无疑问,动态化、交互性是未来信息可视化流行的趋势,戏曲艺术作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表演为核心的,对传统经典戏曲表演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学化地数据记录和呈现,在戏曲传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们未来努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雨萱.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新媒体研究,2018(19).

[2]布劳恩.数据可视化 40位数据设计师访谈录[M].贺艳飞,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洋,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图表可视化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