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与图书馆应急管理

2021-09-05 03:05王润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应急管理图书馆

王润

关键词:图书馆;应急管理;应急服务;开放获取

摘 要:图书馆应急管理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資源开放获取是图书馆最主要、最有效、最可行的应急服务方式之一。文章简述了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应急管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要求,并提出了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7-0072-03

图书馆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1]。服务是图书馆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图书馆助力实现国家应急管理战略不可或缺的方式。与其他类型的服务相比,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在应急管理中具有明显的普适性、灵活性、有效性。探讨应急管理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认真审视其存在的短板与漏洞,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该项服务,无论是对于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保障机制,还是对于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都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1 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特点

1.1 开放获取资源的特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开放获取资源是作者、出版商等权利人保留部分权利或不保留权利的资源,以及版权财产权利不完整的资源。开放获取资源既不同于已经不在版权保护期内的公共领域资源,又区别于权利人保留所有权利的具有完整版权财产权利的商业资源。权利人放弃部分版权财产权利或完全不保留版权财产权利的目的是使部分或全部版权财产权利脱离版权垄断控制而向社会让渡,这是信息资源能够被广泛传播、免费获取、充分共享及自由利用的前提条件。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开放获取资源的范围明显扩大,除权利人保留部分权利或不保留权利的资源及公共领域资源外,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形式纷呈的由权利人保留所有权利的资源出于应急管理的需要也被纳入了信息开放获取的范畴。由此可见,应急管理状态下的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蕴含了新的理念。

1.2 开放获取模式的特点

创作共用协议、设计科学许可协议、反数字版权许可协议等是实现开放获取的标准化载体[2]。开放获取许可协议既保障了用户享有复制、分发、编辑、链接、修改,甚至是商业化利用资源的权利,又规定了用户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是否将自己的作品用于开放获取,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许可协议开放获取,都以权利人的自愿授权为前提,除非有法律或政策的强制性规定,不经作者、出版商等权利人明确授权的作品不能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被传播和利用[3]。在应急管理状态下,许多资源(主要指权利人保留所有权利的资源)的开放获取并没有采用标准化的许可协议模式,仅是图书馆、权利人等主体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沟通后作出的非常规决定,有些甚至是出版商、数字资源供应商在没有取得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的越俎代庖行为,上述行为都潜藏着法律风险,但却符合应急管理的需要,简化了授权许可流程,加快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速度。

1.3 开放获取时效的特点

根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柏斯达开放存取出版宣言》和《柏林宣言》,用户的获取权和使用许可权不可撤销,与开放获取促进知识免费获取、使用及自由传播的目标相契合[4]。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出版商、数字资源供应商等权利人会对开放获取资源作出限时免费的规定,在允许图书馆将信息资源免费向用户开放的基础上设定免费获取和服务的期限。限时免费意味着用户享有的开放获取权将在危机之后被撤销,具有阶段性、暂时性特征。应急管理状态下集中性、大规模、暴发式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意图非常明确,即为了应急,应急任务完成后,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这些资源应回归权利人的掌控,否则将损害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益。

2 应急管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要求

2.1 反应迅速,辐射广泛

危机事件往往具有难以预见性、突发性和极强的扩散性,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造成的损失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扩大。应急管理贵在反应敏捷、决策果断、行动迅速,图书馆在应急管理中既要发挥信息收集、评价、研判的优势,作出前瞻性的预见和反应,又要在危机到来时用最短的时间启动应急管理程序,不能徘徊观望、犹豫不决。许多危机事件会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地震、异常气候等,这要求所有类型的图书馆都要行动起来,提高危机管理状态下信息服务的用户覆盖面,共同应对危机。图书馆在危机事件中既要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又要尽量扩大服务范围,如:最大限度地放宽免费获取资源的权限、增加免费信息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以及降低用户的注册条件等。

2.2 针对性强,兼顾全面

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应具有针对性。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根据危机事件的不同类型,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地震、异常气候等开展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服务;另一方面可按照危机事件的不同阶段,如爆发期、应对期、恢复期等开展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此外,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还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类型全面,包括期刊、报纸、图书、教案、课件、机构知识库、电子预印本等。二是资源内容全面,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领域,能够满足用户了解资讯、关注舆情、把握政策、心理疏导、休闲娱乐、文化鉴赏、学业教育、科普启蒙、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三是资源形式全面,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动漫、绘本、数据、图表、照片、计算模型以及复合结构资源等。

2.3 技术支撑,主动服务

科技化是国际图书馆界应急管理的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之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图书馆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构建应急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网络、发布与交流应急管理信息、建立应急联动和指挥平台、提供应急管理专家系统支持、开展多样化的应急服务等。例如,美国奥本大学图书馆在灾害准备、灾害应对和灾害恢复阶段运用Web2.0技术进行图书馆间的有效协作,在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5];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开展的移动应急工具包服务、应急专题资源服务、紧急查阅计划服务也都非常有特色;美国图书馆救灾网络也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救灾信息整合、救灾物资调配、救灾团队支援和救灾应急培训等多种类型的服务[6]。

2.4 多元参与,协同合作

应急管理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要形成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例如,响应联盟作为美国最大的图书馆救灾网络组织,强调图书馆行业与政府机构以及地方性救灾团体的合作,特别是把美国国家文化遗产紧急工作组作为图书馆应急管理的重要专家咨询团队和救灾力量[7]。政府部门、数字资源供应商等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数字资源供应商可以通过授权图书馆将其所拥有版权的资源向用户免费提供。因此,图书馆只有与政府部门、数字资源供应商、网络平台等开展协同合作,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更好地提供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

3 应急管理状态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的保障措施

3.1 为图书馆开展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图书馆开展应急管理需有法律法规作保障。例如,2005年印度制定《灾难管理行动法案》,为图书馆的应急管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法律依据,印度的国家灾难管理委员会(NCDM)、国家灾难管理机构(NIDM)等对图书馆应急管理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8];美国图书馆界也在争取以立法的方式把图书馆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9]。若法律规范缺失或不明晰、不具体,会造成图书馆在应急管理状态下茫然无措、消极应对,甚至是不作为、乱作为。因此,我国亟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图书馆的应急管理主体地位,从义务与责任、应急流程、应急方式、应急内容、应急保障、管理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图书馆开展应急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3.2 多措并举促进图书馆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图书馆应从应急管理的高度认识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做好常规性信息资源建设,满足日常服务和应急条件下的普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有侧重地加强与应急管理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如医疗卫生、气候环境、交通运输、防灾减灾、政策法规等。开放获取资源具有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授权快捷、传播广泛、共享充分、利用政策宽泛等特征,因此图书馆的开放获取资源建设需多方合力,多管齐下,从政府部门到科研单位、高校等要制定层级战略,逐步增加开放获取资源数量,并实施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和资助政策。图书馆还可運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移动通信、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感知、协同收集、广泛共享、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以实现对应急服务的快速响应、灵活调度及合理配置。

3.3 构筑基于应急管理的图书馆服务联动机制

国际上的应急管理正向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协同联动运作方向发展,并出现了政策化、法制化趋势。当前,我国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应急管理协作大都是自发自为,具有自愿性,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然而缺乏制度保障的应急管理协作既不规范又效率低下,还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图书馆应急能力的自我进化和自我提高。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秉持有限政府、协同应急的理念,用科学的制度把政府、图书馆、权利人、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组织结为一体,构建以“共责”为基础的长效联合应急机制[10],同时学习国外图书馆联盟的做法,如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联盟、英国伦敦学术图书馆联盟、美国纽约图书馆协作防灾联盟等,建立业内应急管理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图书馆应急响应网络。

3.4 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状态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应急管理需常备不懈、未雨绸缪,而非临渴挖井。图书馆亟须加强应急管理和服务保障,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基于应急管理的用户需求特点,通过桌面推演、情景仿真等方式探索公共卫生事件、地质灾害、网络攻击等不同类型危机事件下的服务规律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应急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科研机构、民间救援组织等的联系,主动开展应急资源导航、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应急出版、应急教育、应急查阅等信息资源服务,研发应急服务工具,不断创新应急服务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6] 张婧.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灾害应急服务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7):72-77.

[2] 赵昆华.开放版权许可协议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40-46.

[3] 秦珂.开放内容的版权和版权保护[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12):51-57.

[4] 焦海洋.学术信息开放存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167.

[5] 黄洁珠.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86-91.

[7][9] 阳珊环,王海宁.美国图书馆救灾网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6):22-29.

[8] 刘博学,高波.印度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3(5):75-79.

[10] 何正标.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新五年战略规划解读[J].现代职业安全,2018(5):75-77.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应急管理图书馆
图书馆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