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2021-09-05 10:27徐立奇
成才之路 2021年2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新课改

徐立奇

摘 要:教师针对不同课堂、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从对“新课改”的理解、对“模式”的理解、好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好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三大特点、好的教学模式的三个实施原则等方面,探讨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66-02

一、对“新课改”的理解

“新课改”其实不“新”。它的实质是教育进程中的迷途知返,是教育的追本溯源。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来看看教育的“根”和“源”。中国教育的鼻祖当然是孔子,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最先把“启发”应用到教育教学上,强调了学生接受老师“讲授知识”的最佳时间。很明显,这里不是被迫式、填鸭式的教学,而是现在新课改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句话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是“举一反三”的出处,是新课改理论体系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反观一些教师的教学,已经变形为管你学不学都得“讲”,愿不愿意都得“教”。这样,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成了难以执行的空中楼阁。而新课改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不正是从孔子这里来的吗?所以,“新”课改并不新,是教育的追本溯源,是迷途知返。

那么传统课堂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呢?在传统课堂中,教法的单一、学法的单一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僵化、固化。教师最擅长采用权威式、指挥式、命令式、告知式、填鸭式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自然就变成了“被动式”的接受。长此以往,教师就不自觉地培养了一些不积极主动思考的、只会等待和依赖老师“给予”的“懒”学生。反过来,擅长这种教法的教师一旦形成教学行为上的习惯而不自知时,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高分低能的学生,也许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懒”学生是传统教育的“杰作”,教师怎么能埋怨自己“造就”的成功品呢?如果教师能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就会使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发生变革。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也不会批评、埋怨所谓的“懒”学生。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的“传统教学”,是一些教师讲解习惯成瘾后的一发不可收拾。而“新课改”,是对这样的“传统教育”的纠正。

当前,夸美纽斯创建的“班级授课制”已成为中国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实,在《论语·侍坐篇》中,孔子就给大家还原了一堂生动、真实、活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那节课就发生在郊外,值得大家去思考。而新课改中佐藤学“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学共体”学习方式,就是“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和变化。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成了学习的中心,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无法适应不动脑、不动手、不动口的学习习惯。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会朝着多元、多向的对话关系,开放、民主、轻松、和谐的合作关系,互助、团结、高效的团队关系等方向健康发展。

这样下来,学生的自信心、思维意识均会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新课改不仅仅是改一堂课,更是改变一种理念,是用先进的理念不断武装自己,是建立以课堂为轴线,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辐射,从而达到不自觉地、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行为。

二、对“模式”的理解

新课改以来,全国各地都将课堂改革作為改革的核心,都在追求高效课堂,于是出现了很多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为模式而模式的形式主义。可谓是,一片热闹繁华之后又回归到不知所措的迷茫和沉寂。但是纵观全国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数量上看不下二十种,这些学是学不完的,也不能照抄照搬,教师要研究应所有模式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首先,好的“模式”必须是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下的模式。如果教师不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学习和改变,即使借鉴和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只是学得皮毛,见不得精髓,于己徒劳无益。其次,好的“模式”必须是最适合自己的模式。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校情、生情会是其选择各种“模式”的重要依据。“模式”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无模式”的模式,如同武术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招一式、哪门哪派,而是“无招胜有招”,即进入“太极”的境界。当然,也不能因为只追求“无招”而不练基本功,探索与推行“模式”会便于学校管理和培养青年教师,但是只追求“模式”一定会局限名师的成长。

三、好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真诚。真诚是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真诚根植在课堂里,让学生真诚提问、真诚讲解、真诚帮助,不怕被别的同学嘲笑,不怕面对老师、面对困难,能够真诚求学,快乐进步。

二是激情。笔者在研究全国名校校长、教育改革家时,不经意地发现李炳亭、魏书生、赵丰平、李镇西、李希贵等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教育的激情。在这里笔者把激情分为两种表现,一种是内敛式,即教师表面上似乎看不出来什么,一旦走进教室见到学生,进入角色,就是另一个自己;另一种叫外显式,即教师能带着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高兴时在讲台上跳起来,悲苦时几乎落泪,深得学生的喜欢。因此,教师要用激情点燃课堂,用激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激情干预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习惯。

四、好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三大特点

一是主动性特点。主动性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也是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中追求的重要的东西。学习的主动性一旦被激发,学生就“动”起来,课堂就“活”起来,效果自然就好起来。这样,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也就简单、轻松多了。

二是生动性特点。生动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数,好的教师一定会根据课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设计、打造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活起来。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任何教学模式的底线。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新课改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