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急就篇》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2021-09-05 09:34郭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昌简牍楼兰

郭岩

《急就篇》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创作出来,但随着文字、书法、书写材料、地理、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其章节内容和文字书写形态也产生很多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出了时代、地域的书写风貌和书写特征,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楼兰地区和高昌地区的写本,这一阶段,正是中原与西北地区交流频繁阶段,可以推断出这两本写本与汉代《急就篇》是一脉相承的。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反映出的书法书写也是当代书法家需要的原本法帖样貌。

一、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的书学价值

《急就篇》是历史上难得的广为流传、并且流传有序的字书材料,这是《急就篇》最珍贵之处。许多与《急就篇》同时期的重要材料《爰历》《凡将》字书文献,当时产生过深远影响,都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急就篇》之所以流传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书法家把它作为重要的材料一直书写。

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的书写在书体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方面,由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书写的风格样貌是多样的,点画、结构、章法在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在楼兰、高昌地区出土的一系列经籍文书来看,文字的书写有规范的习惯和要求,明确地与墓表、佛经、官牒文书的书写不同。这样的不同与书写内容相关,经籍文书的用途是传播知识和规范文字,由此可见经籍文书的书写特征是以笔画匀称、结构整齐为准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是章草书的展示,早期的草书作品传世数量少,最早的陆机《平复帖》是章草、今草兼有的写法展示,而在唐代开始,章草书开始衰落,名家的书法和石经字书作品极少见以章草书书写,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代以后,才逐渐又有一些书法家重视章草书。存世的章草书《急就篇》作品有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书法墨迹本,但是与前代章草书的气质、书写方法已经截然不同。所以章草较为流行的时代为汉到南北朝这一时段,楼兰本《急就篇》的成书时间处于此时段,那墨迹本章草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是章草书的重要材料。

位于中国西北的楼兰、高昌文明与中原汉族文明有着密切的交流。书法体现在选官制度的书写要求、小学汉字书法教育、学习汉字的教材等方面。在楼兰、高昌发掘出的《千字文》《诗经》《论语》等经籍都有高超的书法水准。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大量汉族人口曾由于商贸交流频繁,中原政权更迭涌入该地区,尤其是高昌地区:

高昌之地,汉晋以来,便以汉族移民为主构成了汉族社会,其文化也是出自中原汉文化母体。

这些汉族人口带来中原流行的汉字经籍和书写文化,出土的《唐护墓志铭》《张行伦墓志》都记载二人在当时的高昌担任“学博士”,这就是直接的学官体现。汉族人的学习和交流带动了整个地区对于汉族文化的认可。出土的这些书法材料是中原正统书学的延续,保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样貌,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毋庸置疑具有极高的书学价值。

二、高昌本《急就篇》和楼兰本《急就篇》纸张书写的特点

考古发现表明,纸张这一材料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在使用,并且也作为书写材料使用,但并没有立刻作为书写载体广泛应用。在利用纸张书写之前,古人书写材料主要是简牍帛类书写在竹片上称为“简”,在木片上称为“牍”,在缣帛、绢帛上称为“帛”。

自西汉以来,纸就被用作书写材料或工具材料,从东汉到东晋,纸和竹简同时使用。当然,竹简被纸代替是有一个过程的。楼兰出土文献中既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土文书中纸质,也有木简。木简多为曹魏、西晋时期,吐鲁番高昌时期出土文献多为用纸书写。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纸张和纸张在这个阶段的替换过程。纸上书写使书法的表现形式更加舒适,纸上书写为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纸的发明解放了汉字书写的各种束缚,最大限度地创造了书写的审美塑造空间。在不受空间限制和自由写作的纸上,作者可以自由行走,行走如龙不受任何限制。在竹简时期,纸与字的完美结合已经萌芽为行书、草书提供了绝好的发展空间。

家具形状和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书写风格的变化。根据考古研究资料,从先秦到两汉时期,家具以低矮风格为主,人们居住时经常坐在地上,包括写字。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桌、床、椅等家具形式都是高式的。汉代以后,中原西北地区相通,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胡床、胡椅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人的青睐。书于简牍时,往往是人一手持简,另一只手拿着一支笔,站着或跪着书写。在汉代画像中,人一只手拿着简牍,另一只手拿着笔做书写手势。在出土的南北朝墓葬中,仍有不少有棐几随葬品,是用于书写简牍的,这是当时人们习惯于书写艺术简牍的见证。随着纸张的出现,书写需要一个平面来放置纸张,以前的书写方式已经不适合了。现存的纸张墨迹笔画线条和结构章法都具备了基本的流畅、平整、均匀要素,所以纸张的书写条件和书写方式已经是完备的。早期的纸张文字大多出土于西北地区,除了与西北地区环境适宜纸张保存之外,也与西北地区高式桌案的书写条件是分不开的。从那时起,书写的惯性延续到现代。

楼兰本《急就篇》和高昌本《急就篇》所书写的时代正是在纸张书写流行不久。与简牍书法书写相比,点画线条上,纸张是放置在平面书写,更容易书写直线,点画细节处的处理也利于控制书写,结构章法上,纸张可以展示的范围更大,行与列的书写更加自由,整幅章法也不同于简牍的分列形式。简牍书写通常为一列,少部分为数列,结构里长笔画横和捺的写法受到宽度的阻滞。楼兰本《急就篇》正面文字书写者刻意以墨线分竖列,形式和简牍相类似,一些长线条笔画在墨线中无法全面的展示,“急”字的长横、卧钩与墨线重合,“众”字的长捺捺脚也与墨线重合。列与列之间的字分别书写,没有产生章法上的呼应。楼兰本《急就篇》背面书写者以整幅的形式书写,上下左右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分”“不”“务”“之”字的长捺与旁字的位置靠得很近,形成了连接的字势,和简牍书写列列独立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观感。高昌本《急就篇》章法疏朗,也是纸张书写所特有的风格样貌。纸张的质量改进与数量传播,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写效率提高。与此同时,书法家、书写者对纸张的认可又促进了造纸技术的改进,这是互为影响的。

三、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临摹是书法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用心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是临摹书法的过程。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很多书法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学者也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研究和观察。高昌、楼兰《急就篇》的出土,为书法学习提供了新的材料。临摹学习后,在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中,利用高昌、楼兰《急就篇》的章法、结体、点画线条,可以为作品增添古意。

书法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有着无穷的魅力,这与书法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书法家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急就篇》作为书法文献,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必读书目。通过《急就篇》的学习,可以提高书法家的文学素养,将书法从“技”的层面提升到“道”的层面,从而形成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整体看法。

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从书写水平来看,是普通书法家的练习作品,不是名家书写,但是由于西北地区在汉到唐以来与中原地區交流密切,所以这一地区的文化脉络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具体从用笔、结构、章法来看,各方面都是考究的,符合传统的书写规范。传世的《急就篇》墨迹如赵孟頫本、邓文原本、宋克本等也是根据世代流传的版本进行临习和书写的,写法上与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有许多近似的处理方式。所以,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作为学习章草的临帖材料补充是极好的选择,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比传世《急就篇》有更丰富的书写方法和古朴的书写风格,能给书学者新的创作思路。

基金项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巴文化研究”(编号SLQ2021BD-01)。

猜你喜欢
高昌简牍楼兰
传递和中转美好的情愫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中华诗词学会高昌林峰看望沈鹏先生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楼兰(外三章)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楼兰,我的楼兰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元代高昌鲁氏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