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笔下的“城与人”

2021-09-05 09:50韩蕊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大都市衣柜大城市

韩蕊

本文从80后作家这一群体入手,分析文珍的写作背景,并主要以文珍的小说为例,阐释人与城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城市给人的压迫,以及面对城市时人们的无措与心酸、焦灼与压抑,从而揭示一代青年人在面对繁华的大都市时那种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精神困境。

一、从80后作家看文珍

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正处于过渡阶段,而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在生活方面是平和与稳定的,但是面对社会的急速变革,也承受着压力和挑战,这一切使他们在拥有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80后们通过追求感官的刺激来填补这种物质享乐后的精神空白,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的大多是疼痛与焦灼。但是随着“80后”作家年龄的增长与生活阅历的增加,他们逐步了解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游走在庞大的都市围城中,触摸都市的深层肌理,捕捉都市的真实脉动,不仅目睹了都市生活繁华背后的凋敝,也感受着都市中人难以名状的精神苦痛。他们大胆地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了这一代人成长中的生命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就出现了一个个青年形象,他们往往对生活充满焦虑,游走于城市的边缘,但是又无法自救,渴望逃脱却又深陷其中。

文珍是公认的善于书写城市的80后作家。文珍本科的时候读的是金融,硕士的时候转到北大中文系的创意写作进行学习,她凭借小说《第八日》成为中国大陆获得硕士学位的创意写作学“第一人”,在平时学习之外,文珍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城市里到处走走看看,她能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图景放大,并写进文学作品中。

她的这种“学院派”背景,使她从一开始就具有纯文学意识。文珍的创作之路开始得比较晚,她之前的人生经历给了她非常丰厚的创作基础。文珍把现代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文珍的作品中体现的大多是当下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想融入大城市而又不得的艰难,文珍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年轻一代在进入大城市时的彷徨与无措、压力与焦灼。

二、“城”之于“人”:诱惑

在北京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每个人都在快节奏地生活,他们每天为了生活不断地奔波,日子重复而又单一。文珍在《十一味爱》中,就把北京作为自己故事中的主要城市,并对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进行描摹,她用自己的方式描摹和阐释这个城市,在这个北京故事里,她把人物和北京联系在一起,把爱与恨,把渴望与绝望,把进入与逃离全面联系在一起。北京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来到这里的人觉得痛苦、虚无,但也绝不舍得真正的离开。文珍的《安翔路情事》讲述了北京城中打工者们的爱与痛。在一条小吃街上,有一位卖麻辣烫的姑娘小玉和一位安徽农村来的卖灌饼的小胡相爱了。他们的爱情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因为小玉向往的是留在大城市,她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她已经被大城市的消费逻辑所同化,而小胡向往的是回到农村老家,过安安稳稳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从美好开始,最后却败给了现实,这个现实是在北京生活的大多数的青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他们缺少的是金钱,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金钱是最好的通行证。对于这种“异乡人”来说,他们在京城的爱情只能飘摇无依,让我们看到了残酷而现实的生活。

三、“人”之于“城”:焦灼

面对北京生活的压力,一大批青年人得不到认可,他们渴望融入却又无法融入城市,内心充满苦痛,很多人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与压抑,他们无从宣泄,内心几度空寂迷茫。文珍将笔触伸向了在大都市奋斗的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呈现出一片不一样的精神荒漠。

在文珍的筆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看似正常的青年在城市生活中不正常的一面。《第八日》中的顾采采便是如此,她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的一家银行任职,拿着不多不少的薪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个没有太大生存压力的青年不应该有太多的烦恼,但事实却是—她患有严重的孤独症与失眠症。顾采采无法接受城市生活以及城市生活中的城市文化,她是一个金融产品推销员,但是她却不能把金钱本身当成信仰,也不能把花钱当作乐趣,她与大都市的生活格格不入,她期盼的生活是回到家乡,在落日的余晖下看着大海,和好朋友无话不谈。在精神病痛的折磨之下,她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文珍对顾采采失眠状态的细致描摹,从侧面展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在城市里生活的青年人的孤寂、压抑的精神症候也由此凸显。在《录音笔记》中,小月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表。文珍对大都市中年轻一代的生活与精神上的写照,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在城市却不喜欢,想回到乡村生活却不能的压抑与焦灼,让人慨叹。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许是回到故乡,但是,这时的故乡不再是记忆中的故乡,已经变成了他乡,而他乡也不能成为故乡,所以他们只能游离在故乡和他乡之间,陷入精神上的困境。

四、结语

文珍对现代都市人复杂的精神世界投以热切的目光,她通过挖掘在城市生活不如意的青年人的精神内部的矛盾与挣扎,将城市生活的压力与人的压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文珍的小说中,融入不进城市却又无法回到故乡的人,会从城市中逃离,但是往往最后都会重新回归到城市。如《衣柜里来的人》,主人公苏小枚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女青年,品行端方、举止传统,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潜伏着逃离庸常生活的想法。悲剧的是,她的几次“逃离”最终都以回归现实生活告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徘徊的苏小枚曾说自己是一个从衣柜里来的,被无数衣物、被褥、床单、枕套包围起来仍然冷得直打哆嗦的,没心没肺的女人。所谓“衣柜”,实则是一个隐喻,它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循规蹈矩的庸常人生。与“衣柜”对应的另一个意象是“拉萨”—代表了无数青年向往的远方,代表了放荡不羁的浪漫生活,也代表了买房、结婚、生子以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向往“拉萨”但无法离开“衣柜”,这不仅仅是小枚一个人的生存悖论,更是当下这个时代年轻人普遍面临的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中,理想往往会败下阵来让位于现实。对于青年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可能性的丧失。文珍和小说的主人公早就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是他们还是想做些事情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抗。借“衣柜”“拉萨”等意象,文珍道出了一代人的挣扎与妥协,也借此展现了她们这代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独特思考。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会有所附丽”,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文珍才没有让她笔下的青年彻底地从日常生活中逃离出去,而是赋予了他们直面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这种书写方式消解了现代文学中青年人逃离举动的负责影响,不仅契合了当下青年的生存现实,也彰显了作家本人的理性回归。

猜你喜欢
大都市衣柜大城市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大城市里的小象
这个行李箱里面,藏了一个衣柜!
街头风格“入侵”衣柜
多彩的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