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中和之美

2021-09-06 08:50干春松
中华瑰宝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和阿尔法棋手

干春松

围棋源于我国,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围棋为何拥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在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手的今天,围棋的意义又在哪里?

围棋与哲人

对弈,作为一种游戏,起源很早。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告子上》中就有两个学生跟隨弈秋学棋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孟子认为作为一种技艺,下棋虽然只是“小道”,但也需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一位老师教两个智力差不多的学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那么最终两人棋力之高下可想而知。需要注意的是,孟子时期的棋或许并不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围棋。

关于围棋的起源,有说法是“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即帝尧为了教育不务正业、惹是生非的儿子丹朱而发明。笔者认为,这是早期文明所主张的“圣人制器”之一种,人们喜欢把各种发明归到圣人的名下。在笔者看来,今天的围棋是历代棋手不断完善的结果,如魏晋时期士人弈棋和喝酒、吃药一样,是士人的风度之一,梁武帝还曾让人整理棋谱并评定棋手的水平。

棋琴书画是文人之雅趣所在,故而许多学者也擅下棋,在他们的文字中,也常用下棋来阐明自己的理论旨趣。如宋代大儒陆九渊认为,历代儒家多有言前人所未言者,“箕子所言,有皋陶之所未言;夫子所言,有文王周公之所未言;孟子所言,有吾夫子之所未言。理之无穷如此”。这就好比国手下棋,不断会有新的下法一样,虽然每个人下棋的思路不同,但棋理却是一样的。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讲《大学》中的“格物致知”部分时,也用围棋来做例子。他说:“格致有行者,如人学弈棋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亦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悉喻其故。且方其迸着心力去打谱,已早属力行矣。”从这段话可见,王夫之必然是善弈者,他肯定打过谱(即把前人下过的棋重新下一遍,以理解他们的行棋思路)。但王夫之认为,只是打谱,并不一定能完全体会围棋死活的“机制”,必须自己多跟人对弈,才能有所收获,这是借下棋来比喻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学围棋最好是先打谱,然后找专业人士培训。笔者开始下围棋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连赢日本数大高手,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围棋热。当时笔者的一位同学韩立新是围棋高手,大约是业余棋手的顶尖水平,如今他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围棋协会等机构的负责人,中国围棋界的顶尖人物古力、柯洁等都在清华大学上学,与他有很大的关系。

笔者研究的主题之一是近现代哲学,现代新儒家中有许多人对围棋有兴趣,也经常下棋。杨联升先生在《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一书中谈到钱穆先生下棋的故事。杨先生说他并没有直接和钱穆先生对弈,而是和钱先生的棋友陈伯庄先生下过两盘,各赢一盘,棋力相当,可知钱先生和杨联升的棋力也在伯仲之间。书中还谈到当时香港棋风盛行,这些文人也经常与金庸等人对弈。也有些回忆文章讲到牟宗三先生下棋的趣闻,比如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时特别喜欢下棋,他的办公室紧靠走廊,故而很多人见过他痴迷棋局的情形。

围棋的中和之美

笔者认为,围棋之所以历史悠久而吸引力未减,主要原因是围棋所包含的智慧和美学。比如日本著名的“美学棋士”大竹英雄,他之所以得此美名,是因为他特别注重棋形之美,甚至到了不顾及输赢的地步。其实,所谓美的棋形,往往是“效率”高的形状。围棋以围空为输赢的标准,所谓效率就是用最少的棋子围出最大的“空”,因此,注重棋形美,他的棋必然也会有很高的胜率。

中国人普遍接受的围棋偶像,除了聂卫平之外,就是吴清源了。吴清源有一本自传性的著作《中的精神》,就以“中和”来概括他的围棋理想。他说:“我的围棋理想可以用‘中和这个词来表达。翻译成日语也可以用‘调和这个词吧。‘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我经常说,要思考‘中的那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所以从拿起棋子开始的八十年来,我从来不把围棋当作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

这段话包含了许多哲学道理。“中”“中和”是中国哲学特别重要的概念,孔子批评“过犹不及”,所追求的就是“中庸之道”。若以吴清源先生的解释,他认为“中”是阴阳平衡的那个点。其实围棋就是“效率”和“稳定”的平衡点,不能只顾及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在整体的格局下,寻求棋势的平衡,水平低的棋手往往会因为追求局部的利益而失去全局的平衡。所以,围棋必须是进取和退让的结合,不能一味争胜。与胜负相比,留下“妙手”而成千古名局,可能是棋手最为在意的。这种胜负平衡的中和思想,也是传说为唐代国手王积薪所著的《围棋十诀》的核心理念。所谓“围棋十诀”包括: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这十诀颇有围棋兵法的意思。所谓不得贪胜,就是不能过于执着胜负,否则心理就会失衡。入界宜缓,则是投子入对方的势力范围,不能太贸然,否则会陷入孤棋艰难突围的困境,甚至被对手歼灭。在攻击对方的“弱子”的时候,也要顾及自身棋子的安全。有的时候,自己的局部棋子受对方棋子围困,要审时度势,甚至需要舍弃局部棋子,以图谋整体棋势的平衡。若当弃不弃,则会被这些受困棋子所拖累。

判断棋局中的“大”“小”是一个人棋力的体现。几乎每一个落子,都存在“大”“小”之别,这就需要谨慎思量,“慎勿轻速”,勿贸然下决断。以前日本人下棋,往往延续几天,这虽不符合电视或网络时代的节奏,但“长考”却也成为围棋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围棋作为一种高智力游戏,其间之甘苦亦只有棋手“自知”。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职业棋手李喆曾对笔者说过,职业棋手往往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利,而长时间地陷入因自己某一局面的选择错误而自责的状态中难以自拔。所以,对于那种技艺已达顶峰的参与者而言,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对心理和意志的考验。

围棋与阿尔法狗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让围棋获得了极大关注度的话,那么,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围棋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按李喆的说法,人工智能的围棋与人类下棋,存在着“数”与“道”之间的差异。他说:“围棋AI是以‘数的方式达到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人类则以‘道的方式来理解围棋,比如‘虚实‘阴阳‘厚薄‘轻重等等。”笔者认为,他这样区分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人机大战的关键,即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通过其强大的计算力,将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棋谱都以图像的形式加以识别,以计算出最为“有效”的应对之策。在与韩国棋手李世石和中国棋手柯洁的对弈中,阿尔法狗都取得了胜利。而且,人机大战突破了人们对原有围棋定式的认识,换句话说,阿尔法狗以胜利为导向的着法,发现了更多突破传统定式的新下法,也为职业棋手突破自我、超越传统提供了许多参考的维度。

与超级电脑国际象棋“深蓝”一样,围棋的人机大战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有些涉及人工智能的一般性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的极限、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如果人类难以战胜阿尔法狗的话,职业棋手的前景等问题,但笔者对此却另有一些个人体会。

在以前的中日擂台赛和后来的中日韩三国围棋比赛中,人们的兴奋点在于各国不同的围棋风格,或者各国围棋的盛衰等问题。聂卫平之所以会成为时代英雄,就是因为他为刚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在国际竞争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在人机大战时代,围棋成为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科技的产品,其实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标志,与围棋本身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有了阿尔法狗,围棋分为AI围棋和人类围棋,国别的差异变得无足轻重,人造的AI反而激发了人类的共同体意识,这也为我们理解人类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中和阿尔法棋手
万物通心
ARCFOX极狐阿尔法S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一只蝴蝶的感恩
一只蝴蝶的感恩
阿尔法狗围棋界决定组团围殴它了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为业余棋手诊脉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