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对接 协作发展

2021-09-06 19:57何宗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7期

何宗防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教师在帮助同伴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学校推行教师“适应—发展—冒尖”三阶段递进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至真雅慧,上美南园”核心文化体系。

【关键词】水平培养 发展提升 引领实践

福田区南园小学是深圳市中心区城中村的品牌老校,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展快,教师流动性较大,层次参差,中青年教师占比很大。如何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活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了学校新发展节点上的重要课题。学校提出“雅益终生,慧行天下”的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至真雅慧,上美南园”的核心文化体系,涵养儒雅教师、培养雅慧学生、润养高雅学校,让教师在协同中赋能,在探索实践中拓展思维,形成了“适应—发展—冒尖”三阶递进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路径,其行动纲领是“高标对接,协作发展”。

一是对标新时代。关起门来办教育已经是不大可能,教师的发展自然也不能闭门造车。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化视野,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是必然,新冠肺炎疫情下有效实施的在线教学就是例证。同时,未来市场资本对教育的影响与挑战,也是教师发展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是对标中央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央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就提出了明确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做“四有”好教师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明确的指南。

三是对标未来教育所需要的未来教师。我们认为:未来的教师将处于一个“能者为师、觉者示范”的时代。深圳市近两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界线,而网罗社会精英从事教育,也有利于高水平的教育生态的形成。

四是对标学校正在推进实践的“上美教师,雅慧课堂”项目的五要素:尊重、友愛、互助、守望、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对于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让教师找到自我。我是谁?为了谁?责任和担当很重要!我们设法改善教师心智模式,引导其树立工作新观念,强化教师自省的危机意识、自觉的深入意识、自主的学习意识,求真了还要务实,知行更要统一。南园小学创新开展的雅慧教育,其核心“真、爱、雅、慧”就是试图从文化的高度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精神的视角去帮助教师找准定位。其次,要拥抱技术,让人工智能赋能。可以预测,教育将会迎来“人机共教”的新格局,知识性教学大多会由人工智能承担,教师将更多地进行学生的分析、课程的重组、学习的设计、情感的咨询、成长的陪伴,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者、唤醒者,是学生“精神的导师”。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设计的,它的“油门”和关键驱动点在于分享,分享要成为新常态。比如,举办沙龙、出版专著、开展教育教学面对面活动等。

教师专业发展应在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基础上,力求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最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求。这一发展强调的是教师间的信任、尊重,以及协作责任和集体效能。

一、在研习实践中调适

刚入职的新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着力强化其师者角色的认知,学校归属感、办学理念的认同,加强其对课标的理解、常规的认知、教学的适应、班级的管理、初步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等,帮助其站稳讲台,克服恐惧心理,建立成功心态,奠定其一生从教的“心智模式”和教育教学习惯。

一是实施“项目培训”。大批量优质毕业生来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如何让他们在从大学到小学,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中找准方向,缩短适应周期,我们有三个动作:一是开展以教学常规为主的新入职岗前校本培训;二是共同排演一个曲目,给全校教师献上一个见面礼;三是入职前三周自主邀约,为学校师生展现一至两节常态课。一个举措:开展“南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四点半课程”系列活动,时间节点通常为“三个一”:开学前持续一周,开学后一个月内每两周一次,持续开展一个学期。培训内容涵盖了师德修养、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新技能、新手段等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师德品质与教学能力。与新教师们“面对面”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的名、优、精、专等骨干教师,无论老中青,只要有敬业爱岗、想做事的精神,做成了事,学校就推出去,给平台,树起来。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读书分享、科研分享、成长体悟、教育点子对对碰等形式,为他们的新起点、新征程注入积极能量,让他们在与“前辈”的思维碰撞中体验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成就。

二是实施“互为青蓝工程”。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设计集体荣誉制度,使老中青教师互为师徒又相互鞭策,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捆绑”成长,彼此成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师徒结对中“带歪、带偏、带没了棱角”的现象。

三是着力岗位练兵。除了开展一些共性的公开课、研讨课外,还可以“一课多上”“同课异构”“录课上网”。建立对外视频平台,便于外网点击观摩,让教师留住美好,也便于大家交流研讨,更有利于学生二次观课学习。这样做既鼓励了教师,树立了教师形象,又无形中鞭策了教师,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在课堂演绎中发展

对于“合格型”的教师(工作5年以上35岁以下),应该侧重引领其研究教学策略,着重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高阶反思能力,帮助他们破解和克服教育难题,令其相信并实现自我的工作价值,摆正走向名师的风向标。

1.组织源于“问题”的课研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科年级备课组,其中保障其常态运作是根本。教研活动要以课堂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为问题而教研,在分享中智慧碰撞,从而“打开”自己,“推出”自己,产生“共振”效应,有效提升教师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学校以“两课两研一主题”的模式(如下图)开展课研,为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教研,在实践研究中形成可以分享的一系列教学策略,效果明显。

2.构建基于“关系”的课堂

当下教师专业发展要从基于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转向基于“关系”的教学,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更多的资源靠近学生,决战课堂,决胜课堂!南园小学携手高校科研团队正在推进实践的“至真雅慧 幸福课堂”的建设与“上美教师领导力提升工程”中,前者致力于构建基于“五要素”关系的雅慧课堂,后者力求探索上美教师领导力的系列指标要素,通过建立移动和连接、反馈和响应的关系,让教与学随时发生,能为教师发展赋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走向个性化教学。

3.开展“体验”为主的德育

近年来,我校主要以“雅慧”大主题下的小主题混搭模式开展系列德育体验活动,通过全纳、沉浸的方式,讓师生在共同活动体验中实现正向的“移情”和“忘怀”,从而更好地彰显教师在设计和参与活动中的德育能力和个人风采。

三、在研究示范中冒尖

40岁前后的成熟教师由于缺乏引导,难免会出现分化现象,工作趣味性和挑战性有所消失,尽“义务”的消极心态有所抬头。在这一阶段,决不能停止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而是要让他们重新找到教育的乐趣和价值,敢于冒尖,能够冒尖。带好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集体无私奉献,是名师的基本姿态。

1.请进来、走出去:交流互鉴中提升自己

学会站在名家名师的肩膀上发展自己是一种智慧。通过有计划地“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能较好较快地突破部分教师某个阶段发展的“瓶颈”,使教师在交流互鉴中想法多多,跃跃欲试。

2.立项目、做课题:教研增色中丰盈自己

学校设立了校级及以上课题申报机制,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以鼓励和指导、评价、考核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和学术作为,让一大批教师能够有课题可做,并在课题研究中释放自己的最大能量,成就课题组员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影响力和“气场”。

3.创特色、出课程:课程增效中成就自己

学校的“上美”文化呼唤新时代的教师不能一直蛰伏,而要“一鸣惊人”。近年来我们录制了几十节骨干名师优秀课例,开发出了体现名师风范的综合实践“观鸟”、美术“小油画”等上美课程和系列文化读本,很好地让教师在课题增效中推销自己并成就自己。

“得师心者得教育”。得师心的关键是对教师的尊重,而最好的尊重就是发展教师。我们的眼睛要学会发现他们的亮点,放大他们的亮点,为教师谋发展之路,想成功之策。唯有行动,才能实现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