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程《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进行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21-09-06 02:18王晓松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综合能力校本课程

王晓松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提升综合能力”成为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从课程整合的理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以立体纸工为主的学科整合类校本课程《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的研发过程。在运用多门国家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和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对校本课程的教材进行了全面改善。通过教材的完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在学校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研发的立体纸工校本课程。课程建构的具体做法是,以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把制作需要的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制作过程。

最初,立体纸模型应用于数学立体几何学习中,不仅能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用实物验证自己的空间想象图形的正确性,在动手学习中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对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在这种有立体纸模型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把《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作为开展多学科联动的校本课程必须澄清下列问题:如何利用纸模型创作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何将立体几何与艺术建立联系?如何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创作纸模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创作时的想法,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应以观察、感受、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体验,强调在学习中需要學生自己用各种感官、用身体去亲身体验、感悟,在体验中使学生认知。

(二)建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框架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校本课程《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理解;为创造多元化的评价,敢于让学生创新。

(三)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情景

学科整合是通过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了解中国纸文化和纸艺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学段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

教材和学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的编写和学具的研发主要遵循两条线索展开,一是知识线索,突出文化主线,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围绕衣食住行、艺术审美、文化遗产、资源环境、国防科技等综合知识展开。二是能力线索,在一定情境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区全面发展。据此,有以下特点:

教学内容载体综合:融合数学(立体几何)、美术(造型设计)、劳动技术(纸工技法)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学生兴趣出发,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技能。纸模型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以博物馆作为课外教学资源,补充、拓展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外探究学习。

教材中的纸文化——主要说明纸文化的历史、分类、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融合性。学具中的纸艺术——主要为学生提高各种纸模型工艺品的原始形态,可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

教材具有可读性强、人文色彩浓厚的优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自己获取信息,形成认识。学具的呈现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学生从大量的、广泛的、丰富的素材中去体验、去感悟,逐渐形成观念,而不需要记忆具体知识。

在使用教材时,不受顺序和学段的限制内容,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练习立体纸工的制作技法;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设计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建立复杂几何体平面与立体的联系。初中、高中学生学到相应的几何知识后,可以自行设计、绘制模型的平面展开图。

教材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以用于学生社团和博物馆研学活动,也可以作为家庭指导孩子制作、成人兴趣创作,具有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立体纸模型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平台,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更鼓励学生踊跃思考、敢于创新。学生作品的评价改变了以往的唯一性,采用“计算准确、绘图精准、想法独特、涂装美观、做工精细、介绍详细”等多维度评价。

四、创新点与反思

(一) 创新点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创建立体纸工教学目标及目标体系,使立体纸工和数学、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的结合,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 落实了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和能力培养目标。

借助北京市的博物馆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与情境中探索,设计立体可视化纸模型,发展空间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提升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反思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互联网与传统教学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下的互联网的发展新常态。校本课程《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新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课外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课程“活”起来,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综合能力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