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生道德养成策略研究

2021-09-06 02:28黄欣悦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少数民族地区

黄欣悦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良好道德和行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等诸多方面都与其他地区具有显著不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和德育资源,该地区的小学生道德教育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针对于此,站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上对其蕴涵的德育资源进行研究,改进对民族学生的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探究思想道德养成教育对策,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德育理论。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道德资源;养成策略

一、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的最佳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以致学校教育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更有一些小学生厌学逃学。因此,对少数民族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实施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不可忽视。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资源分析

1.人生礼仪文化蕴涵的道德资源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是道德的内在表征和外在自律,沉积于少数民族民众社会生活习惯当中和心理深处,影响着社会和群体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诞生礼、成年礼和葬礼等。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就通过本民族的养育习俗影响着他未来的生活,这种影响孩子未来的个性形成和符合本民族文化标准的生活态度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民间文学、传承文化蕴涵的道德资源

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不仅是其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育、陶冶和感恩族群成员的丰富德育资源。通过传播,可使本族群的道德思维得到隐性的体验培养。少数民族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戏曲、舞蹈、竞技以及民间美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一般指民间歌谣、叙事长诗、民间故事以及谚语、歇后语等,主要有反映社会现实,教育人们如何去认识人生和为人处世的。

3.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道德资源

“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道德观念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节日祭祀和农事娱乐两大内容。这些节日因民族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各展风韵,大多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对群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了个体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对策

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少数民族中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为基础,社会支持为平台”多管齐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制,从而切实增强德育实效。

(一)以学校为主阵地发挥德育作用,促进小学德育健康发展

1.借鉴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表现形式改进民族学生道德教育方式

学校应将德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充分运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资源编写德育校本教材,推进地方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深化。在“知识教育、事象学习、本质把握”三个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纳入。融入现代教育过程,在传授现代基础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族群来源、艺术和伦理文化等地方性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少数民族子女。

2.富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及隐性教育

学校道德文化氛围作为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注意把民族文化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借鉴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整合民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贯穿、渗透到课外、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族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例如民俗技艺训练、传统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等。

3.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注重灵活开发与应用

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课程教育观念,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地方德育课程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处理和评价能力等。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应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和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地方德育课程开发和教学的积极性。

(二)以家庭为基础,注重家庭德育的培养和建设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和起点,其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对孩子了解的全面性及教育的及时性都是学校德育所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也是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要注意把知礼、守礼、重礼上升到家庭文化的高度和模式来予以对待,让家庭真正成为教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从而自觉地发挥传统文化德育传承功用。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维护社会德育健康发展

加强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学校及社会建立一个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化工程,倡导以及贯彻当前的社会主义荣导观和精神文明的教育活动,加强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提高,加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的文明力量建设,营造一个良性发展以及风气纯正的社会环境,从而给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结语

拥有夯实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都与其民族特点、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为基础,社会支持为平台”多管齐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制,使之更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从而切实增强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鲁杰,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9

[2]许洁英.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马芳艳.伊斯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研究——以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3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少数民族地区
自在活动 乐在分享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