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1-09-06 02:56袁玉惠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聋人聋哑道德行为

袁玉惠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与同龄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存在一些特殊之处:一是抗惑力较差。聋哑学生无法感知或不能清晰地感知语言的声音刺激,使语音材料的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他们的记忆力总的来说不如正常学生。聋生的这种生理缺陷客观上造成了他们面对诱惑,很难用正确的道德观念予以抵制,以致反复成为诱惑的“俘虏”。比如:他们经常在一元钱、一块糖、一件物品等“引诱物”面前,很快忘记了老师课堂上所言“偷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的教诲,趁同学不备将东西席卷而走。二是家长的放纵。有些聋哑学生父母认为孩子的残疾与自己有很大关系,在良心上总觉得欠了聋孩子的债,对不起孩子,于是在生活中百般娇惯溺爱。对聋孩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性格,要么迁就纵容,要么因语言不通而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聋孩就养成了自私、倔强、懒惰、贪占小便宜的坏习惯,并且将这一恶习带到了学校。三是同类相吸。美国研究聋人问题著名专家J·M·索里在对聋人群体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后,总结出了聋人的交往规律:“聋人喜欢生活在自己的社会圈子内,他们不喜欢和那些有正常听觉的人一样行动。他们利用符号和手语,置身于自己的人群中,感到人人平等。他们宁愿放弃正常人世界的价值观,而决不背离缺陷者的世界。”很多聋哑学生对老师或亲人的教育将信将疑,而和成年聋人稍一接近,就会变成无“话”不谈、言听计从的好朋友,社会上的一部分不法成年聋人利用聋生的这种亲近同类人的心理,经常教唆他们违法乱纪,厌学弃学。由于上述诸方面的原因,对聋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难度较大,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聋哑学生由于耳聋和语言缺陷,部分孩子身上存在道德品质的问题,但是通过教育,我们同样可以把聋生塑造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下面我就从教育的主导者──老师的角度就如何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谈谈个人在工作中的观点和做法。

一、提高道德认识

要帮助聋生逐步掌握道德概念,发展聋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于低年级的聋生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不能和周围的人进行语言交往,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更不可能有很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对道德认识的学习和掌握,一般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具体的事件中。因此,在低年级时,我指导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来学习有关的道德知识,教他们辨别好与坏、是与非。当他们掌握了初步的道德规范以后,再引导他们用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自己或别人的是非、善恶、美丑等进行评价。例如,有一次早上打扫卫生的时候,六年级岩罕胆同学不小心把花盆弄坏了,结果其他同学就来告状,我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我还奖励他一面小红旗,我在课上跟孩子们说,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花盆坏了主要是长时间放在那里,风吹雨淋,所以大家以后也要像岩罕胆同学学习他爱劳动的好品德。所以,加强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告诉我们,品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体地說,“知”即道德知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对聋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抓好这四个方面。

二、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不仅是客观现象的一种反映,而且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

如何培养聋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将理、情、境、行寓于情感之中。

1.以理寓情

2.以情寓情

3.以境寓情

4.以行寓情

三、增强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思想指导下,克服内心和外部的障碍,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它是德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聋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我很注重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与发展,具体侧重对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锻炼与提高。

1.注重主动性和独立性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鼓励他们主动地发表个人的观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使聋生能够逐渐摆脱靠外部力量督促,形成善于自觉地、主动的、独立地按照一定的原则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2.在团结和睦的氛围中,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

有的学生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遇事容易灰心气馁。为消除这种消极因素,我在工作中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帮助他们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言论、举止和行为,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其认识能力较低,思维也不够敏捷,基本不具备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多注意到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先做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不良的行为;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并且把自己希望的好的行为习惯演示给学生看,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最后,对于学生行为训练的结果,还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对于聋生表现的某些不良行为,不必刻意地多加指责或批评,可以暂时不理会那些不良的行为,而应该运用矫正学中的正强化原理多去注意、强调聋生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这样做,可以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去注意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逐渐控制、淡化、抑制不良的行为,直至消失。

知、情、意、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我们应该遵循这四项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把聋生塑造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猜你喜欢
聋人聋哑道德行为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聋人本科生研发翻译软件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浅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这只铃铛不是猫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你所拥有的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