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语言训练研究

2021-09-07 08:56白冬芳
歌唱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字头吐字咬字

白冬芳

绪 言

《世说新语》载:“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的“丝”指的是丝弦乐器,如琵琶;“竹”指的是管乐,如竹笛;“肉” 指的是人声。这段话大体反映了古人在晋代的音乐观:丝弦不如箫笛,最佳乃是人声。它盛赞了声乐的艺术魅力,认为最动听的声音是人声。声乐的优势,就是“自然”的魅力,既要满足歌唱共鸣和声音传播,又要清楚、自然、浑然天成,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以对语言的了解为前提,要求咬字吐字既能正确发音,又不影响喉咙的打开、元音位置的保持等发声技巧的运用。有的人唯声音独尊,对语言、咬字吐字不屑一顾,这是误区。歌唱家廖昌永曾说:“不要唱中国歌糊弄外国人,也不要唱外国歌糊弄中国人。”每一位歌手和声乐学生应该力求将作品语言唱到尽善尽美,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当声乐教师不断强调语言发音时,并不是将其凌驾于声音之上,而是提醒学生不要忽视其重要性。不仅因为语言是声乐的根本特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更因为正确的咬字吐字可以帮助大家将发声技巧运用于歌唱中。

一、歌唱语言的构成

歌唱语言是声乐艺术情感表现的核心依托。在声乐艺术的库藏中,语言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但语言的基本结构是保持一致的。汉语音节的基本结构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而韵母又由元音或元音与辅音构成。声母的发音是由气流突破口腔或咽喉不同部位的阻力而产生。韵母是在声带振动发声的条件下,由歌唱声道内各器官的不同形态而形成的。一般,歌唱时值的延长主要依靠韵母,所以韵母发声的准确与否,对歌唱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歌唱语言的训练是把包括元音与辅音、声母与韵母的各种语言要素交代清楚,达到歌唱的字、声、腔、韵协调统一的审美标准。在汉语的声韵系统中,韵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其中,单韵母就是单元音韵母;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带鼻音韵母则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与辅音前鼻韵“n”或后鼻韵“ng”构成。歌唱共鸣的核心是元音,特别是骨干元音的共鸣化。

二、歌唱咬字吐字的特殊性

在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动作经常是说话的“慢动作”,更像是“嚼字”,从而直接影响了元音一致化和声音的传送。咬字吐字影响发声常表现在发声练习时声音响亮,但在唱歌时浑身使劲儿却没有音量;咬字慢吞吞,一直拖节奏;唱歌词时,声音不统一等。面对这些情况,应着手纠正咬字吐字的方法,练习松弛的咬字、迅速的音节衔接等。正如女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布莱吉特·法斯本德(Brigitte Fassbaender)所说,用你的肚子“咬字”!在咬字中避免不必要的夸张动作,并不是说不能动,不咬字;正相反,应该积极的咬字,但是用尽可能小的动作——如果动舌尖能发的音,就别动整个舌头;如果动嘴唇能发的音,就别动下巴,实在要动下巴,就要快,唯有松弛并积极才能快。

三、咬字吐字的原则

我国声乐作品的演唱以汉语语音的基本结构为基础,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字头是发音的开始阶段,一般是由声母构成。字腹是发音的中间阶段,一般由单韵母或复韵母的核心母音与介母充当。字尾是发音的收音阶段,一般由韵母末尾的母音,或者由韵尾的鼻辅音“n”和“ng”充当。咬字指的是字头,是声母的发音过程;吐字指的是字腹、字尾,是韵母的发音过程。

在咬字吐字时,我们通常要求字头清、字腹响、字尾准。第一,字头清,就是要把声母发清楚,把音素交代准确,且要短促、敏捷,并迅速释放。汉语歌唱的字头发音叫作出声。第二,字腹响,是咬字行腔的核心,是歌唱语言中能够充分表达歌唱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字腹要唱得正、响、美,构成充分共鸣与高质量的声腔。汉语歌唱的字腹发音叫作引长,主要元音要发得重一些、长一些。第三,字尾准,是歌唱语言发音的最后环节。字尾必须交代准确,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索。通常要与下个字的字头迅速对接。汉语歌唱的收尾叫作归韵,是完成咬字吐字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咬字吐字的方法

字头咬得正确与否,首先要看与咬字相关的唇、舌、齿、齿龈、牙、腭的动作是否准确地与所要发出的声母(或辅音)的要求相符合。不同的声母(或辅音)使得上述部位有着不同形态的相互接触和着力点,也就是说,声母(或辅音)是唇、舌、齿、齿龈、牙、腭等部位通过拦阻气流获得的。如,“b、p、m、f”是通过切断两唇之间的气流而形成发音;“d、t、n、l”是舌尖抵住上牙龈拦阻气流而形成发音;“g、k、h”是舌根与软腭接触拦阻气流而形成发音等。我国传统唱法中的咬字有“喷口”一说,意为字头的发音要有一定的力度和弹性。一般来说,未经专门声乐训练的初学者的咬字大多缺少“口劲儿”,发音部位的接触点缺少弹性、力度,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脱离生活中的讲话习惯,发声器官还处于无意识的自然发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将发声部位训练成有意识的着力感觉,建立新的歌唱发声意识,体会唇、齿、舌、齿龈、牙、腭等着力部位,使咬字的习惯动作敏捷有力并形成记忆。

字腹是韵母(主要元音),也叫韵腹。由于它与歌唱的艺术化、共鸣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字音圆、共鸣响,就必须掌握好韵腹的发音。当清晰、短促的字头出来后,字腹应即刻唱出。此时,除了气息的支持外,咬字头的一系列动作与状态应立即消失,转换到所唱字音的韵母(主要元音)的发声状态上来,且一直保持到字尾归韵的那一瞬间再收音。如果遇到复韵母,就必须提前找到该复韵母的核心元音,重点将它唱响。例如,在“家”( iā)、“花”(huā)、“桥”(qiáo)里,“a”是开口音,且是最宽、最容易发音的,因此这就是它的核心元音,我们就将重点放在“a”的发音上,延长唱响,其余的一带而过。因为韵腹在歌唱过程中所占的时值最长,所以在演唱引长的过程中,口咽腔是积极打开的,气息是流动无阻的,且口形始终保持准确和稳定。

在音节结构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字尾。要使一个字有头有尾、完整准确,就必须收好字尾。若字尾的收音不明确,就会影响词义的表达。例如“城”字,应以后鼻韵“ng”收尾,不收尾便成了“车”(chē),这不但改变了歌词原意,也破坏了整首作品的连贯性。值得注意的是,字尾的收音依然要保持前面字腹演唱的状态,保持住高位置。一是为后面字的起音做好准备,二是为整首作品声区的统一奠定基础。因为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引导,如果前一个字的收尾准确,后一个字也就自然地唱出来了。特别是后面的字如果是高音,由于前面字尾高位置的保持,后面这个字就能较轻松地唱出。所以说,准确的收音是字与字、声与声之间保持声音连贯、声区统一的纽带,也是唱好高音的重要准备。

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说明,下面笔者将结合表格进一步阐述。在歌唱训练中,我们可以将整个口腔分为前嘴与后嘴两部分。口腔前部称为“前嘴”,口腔后部的咽喉称为“后嘴”。前嘴“发”声母,后嘴“咬”韵母。咬字吐字的过程分为“字头出声——字腹引长——字尾收声、归韵”。字头主要由口腔前部(前嘴):唇、舌、齿、齿龈、牙、腭形成;字腹由咽喉(后嘴)形成;字尾由软腭及鼻咽(后嘴)完成。歌唱咬字吐字的过程详见表1:

表1

如表1所示,我们主要唱响的是字腹中的“a、e、i、o、u、ü”六个核心元音。发“a”音时,口腔处于开放状态,口腔和唇放松自然,舌位舒展,吐字形成在喉部,音色相对明亮,如“妈妈”。发“o”音时,口腔半开,口形圆,舌位较高,吐字形成在喉部,音色相对饱满,如“含情脉脉”。发“e”音时,口腔半开,口唇放松自然,舌位较高,吐字形成在喉部,音色相对暗淡,如“哥哥”。发“i”音时,口腔开合度小,口形扁平,舌位较高,吐字形成在舌中部和口盖中部,音色相对明亮,如“记忆”。发“u”音时,口腔空间小、双唇撮合、舌后位高,吐字形成在口腔前部与唇部,音色相对暗淡,如“呱呱”。发“ü”音时,口腔空间小、双唇撮合、舌位高,吐字形成在口腔前部与唇部,音色相对明亮,如“郁郁”。

五、字声关系的内涵

“字正”与“腔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下面看看两者在歌唱中具体的联系。

1. 字要正

“字正”的含义是在歌唱状态下,每个字的吐字发音要正确、清楚。“字正”是行腔归韵的基础,所以,在演唱中,我们要正确使用唇、舌、齿、牙、喉等语言器官,准确把握歌唱状态下特定语言发音时各部位的动作。同时,语言的重音与字音的语势表述要清楚,充分表现出语言的特色与艺术风格。汉语歌唱的语言声调亦要准确,符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高低和抑扬顿挫的味道。

2. 腔要圆

“腔圆”是歌唱发音与共鸣的艺术标准。歌唱只有达到“腔圆”的标准,才能完成以声传情的审美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要做到共鸣充分,声腔圆润,声音优美,且不论高、中、低声区,声音位置要统一、上下通畅。

3. 字正与腔圆的辩证统一

“字正”与“腔圆”既互相关联,又互相补充。“字正”是“腔圆”的前提,“腔圆”是“字正”的延续与连接。然而,字正,腔不一定圆。过分追求所谓字的清楚,把字咬“死”了,会造成声音发紧、发白,高音上不去等问题,也不可能获得“腔圆”的效果。同理,腔圆了,字也不一定就正。在声乐训练与演唱实践中,常常出现只顾追求声音共鸣的音响状态,忽略了咬字的清晰,产生“音包字”的现象。听者只能听到旋律,却无法感受歌唱的内容,使歌唱丧失了内在的灵魂。因此,要准确把握“字正”与“腔圆”的辩证关系,根据不同唱法的审美标准,把握歌曲风格,既使语言表达清楚,又使声音具有共鸣美感。

六、借鉴与融合的咬字法

字,咬得“硬”了,没感情;咬得“轻”了,不清楚。所以,咬字时的力道把握实属不易。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比较简洁、明快,元音单纯,音节响亮,没有复杂的归韵,较之汉语和其他国家的语言,具有歌唱中的行腔优势,每个音节的字腹只是“a、e、i、o、u”五个元音,及其二重元音、三重元音的组合。由于音节组成比较简单,较汉语而言,歌唱的共鸣更容易形成和释放,发音过程中阻碍较轻,因此,利于达到美声唱法所要求的讲究、连贯的规范。笔者以表2总结、归纳了汉字发音借鉴意大利语元音共鸣咬字法,供大家参考。

表2 汉语歌唱借鉴意大利语元音共鸣咬字法(汉语歌唱借位归韵法)

总 结

学会了语言发音就能唱好歌了吗?真不一定。但是,不会咬字吐字一定唱不好歌。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罗兰·赫尔曼(Roland Hermann)曾说:“元音承载声音,辅音承载意义,唯有正确的咬字才能同时承载声音与意义。”我们唯有训好语言能力,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唱出中国语言独特的美感。

猜你喜欢
字头吐字咬字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家”字的写法
《羊字头》教学设计
“家”字的写法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