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睿:派出所的“发明家”

2021-09-07 10:56沈强川
派出所工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张浩采集器派出所

沈强川

屋内,犯罪正在进行,嫌疑人还以为神鬼不知;

屋外,抓捕蓄势待发,行动者只待一声号令。

然而,如何在实施抓捕的瞬间保住直指罪恶的证据,这才是重中之重!得,则人赃并获,失,则功亏一篑!

就在犯罪嫌疑人发现不妙,企图关上铁门销毁罪证的瞬间,一件“小玩意”大显神通,正邪战斗高下立判!这发挥重要作用的“小玩意”,正是张浩睿发明的自动阻门器。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分局古楼派出所教导员张浩睿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张浩睿,34岁,200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古楼派出所教导员。他研发的自动阻门器,先后荣获2019重庆市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2020“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练兵成果比武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名)、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公安战线小有名气的创新能手。

从警10年来,张浩睿先后在巡警、交警、刑侦、派出所等公安一线基层单位工作过,给同事的印象是,人踏实,还爱学习爱思考。

2018年春节,张浩睿与同事在一次入室抓捕行动中,为了抓捕躲在屋内的嫌疑人,连续蹲守了三天三夜。三天里,张浩睿就守在嫌疑人隔壁,即便是实在顶不住,靠墙眯一会,也要竖起一只耳朵,随时准备战斗!

这样的倔脾气,最终让张浩睿成功实施抓捕,人赃并获。不过,这场硬仗过后,张浩睿又琢磨上了——能不能既缩短民警蹲守时间,又做到成功抓捕?

随着经验的积累,张浩睿越发觉得,只要能提前预测抓捕对象的进出门时间,就能大大减少民警抓捕时的蹲守时间。改革创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生出萌芽。

为了减少抓捕的蹲守时间,张浩睿边工作邊思考,试图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基层民警来说,其实最大的难题并不是难题本身,而是本就忙碌不堪的工作日常。在张浩睿看来,工学矛盾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不过,从警多年养成的高度自律,成为他排除万难的一大秘诀。

张浩睿给自己制订了一张时间规划表。除了正常上班和睡觉时间,其他空余全部都被学习占据,并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就这样,张浩睿逐步学习掌握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感知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研制成功一套进出门的数据采集器。

简单来说,这个进出门数据采集器精准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开门时间,并通过传感器发出提醒,从而让民警轻松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确定抓捕时机。

两年前,张浩睿在办理一起网络诈骗案时,嫌疑人在民警入室抓捕时进行阻挠,仅仅几秒钟时间,另一嫌疑人遂将存储于电脑中的犯罪证据销毁,导致部分关键证据丢失。

这次失利让张浩睿大为懊恼。“数据采集器解决了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规律的问题,我需要一件发明,为抓捕行动‘助力!”基于这样的思考,自动阻门器的发明理念应运而生。它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让犯罪嫌疑人无法将房门紧锁,为民警破门,获得证据争取时间。

此后,他用一个月时间研习理论知识。一个月后,因长期随身携带而变得皱皱巴巴的草图逐渐成型。紧接着,第二张,第三张……就这样,张浩睿靠着这股韧劲,逐个突破所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先后经历13次设计推翻重来,6次样品迭代和无数次地反复实验,最终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2019年,自动阻门器第一代投入使用,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良,升级换代。目前,自动阻门器已成功申请多项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不少其他地区公安机关也借鉴张浩睿的设计,并成功运用到实战中。

猜你喜欢
张浩采集器派出所
守护平安守护你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四)缺钱的你别再被骗了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九)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
瑕疵女友自杀坠亡,“气死她”也担责?
多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特性分析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新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故障判断分析
淘出来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