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于“世外桃源”的美好与隐忧

2021-09-07 01:41仇丹青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天保世外桃源船夫

仇丹青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边城》整本书阅读任务,每天阅读4-5个章节。读完每一章节后,为其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该章节核心内容,记录阅读中的困惑及感想。读完全书后,查阅相关书评,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评论者对《边城》的不同审美认知。

2.《边城》是一部诗化小说,并不以情节见长。作品中的“美好”与“隐忧”,需要中学生在阅读中借助教师预设的阅读任务清单而由浅入深地感知体验。教师亦需要对照任务清单按时督查。

3.《边城》阅读任务清单: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以“边城”中人物的口吻诉说《边城》故事。

2.通过课堂活动与交流,整体性感知《边城》的“爱与美”以及“边城”中体现的风物之美。

【教学内容】

一、设疑激趣(5分钟)

李健吾曾评价《边城》:“细致,然而绝不琐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1]这个评论概括出《边城》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指向作品的哪些方面?

组织讨论。

【提示】“细致”,指向情节设计;“真实”,指向作品内容;“风韵”,指向作品的审美趣味;“美丽”,指向作品中的人情、人性。

二、进入新课(39分钟)

(一)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成果展示

以阅读任务清单中的表格为核心内容,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思考。(8分钟)

【提示】每位讲述者均需利用实物展台来呈现自己的阅读作业,讲解需以作业中的内容为主。

2.思考并交流

(1)请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以翠翠、天保、傩送或爷爷等人的口吻诉说《边城》的故事。(8分钟)

教师示范:

(傩送)我生活在风光秀丽的小城茶峒,我的父亲是这里的船总顺顺,从小我便和我的哥哥天保一起长大。那一年端午,我照例去看龙舟赛,在灯火阑珊之时,我遇见了一个可爱的女孩,从此以后,我的脑海中便满是她的影子。然而没想到的是,哥哥也喜欢上了这个随爷爷撑渡船的女孩翠翠,他甚至已经向翠翠的爷爷提过这门亲事。我们都不愿按照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那些夜晚,我在翠翠家对面的山上轻轻地歌唱,希望在她甜甜的梦中,能够有我的歌声。这之后,哥哥似乎为了成全我和翠翠,外出闯滩,万万没想到的是,哥哥这个长年与水打交道的人,居然命丧险滩,我恨老船夫没有与哥哥说清楚,而我的内心也充满了煎熬。我自是不愿接受那碾坊的,可我真的可以与翠翠携手度过一生吗?如果那样,恐怕我这一生都是愧对哥哥的。我坐船下了桃源,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而又令我伤心的地方,不知归期是何年。

【提示】该问题的价值在于激励学生读懂小说,弄清各个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并对人物的性格有初步了解。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精当的点拨。

(2)“边城”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3分钟)

【提示】充满着“美”与“爱”。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言:“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2]

(3)你认为,《边城》中的“爱”与“美”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钟)

【提示】组织学生自由发言,重在言之有据。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可以在学生说完后进行分类总结如下:风物美、人性美、人情美、意蕴美。下面的教学内容均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4)“边城”的风物之美体现在哪些层面?请进行归纳总结。(8分钟)

【提示】自然风景之美与风俗民情之美。

這里的自然风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清新而又质朴。茶峒位于川湘黔交界地带,依山傍水,和谐静美,风景如同画卷。书中对其的描写无一不充满着美好,清澈见底的白河酉水,巍巍耸立的绵延青山,静默无语守护一方的白塔,处处可见的吊脚楼,都给人以心驰神往之感。白河、白塔、青山、虎耳草这些意象,都把读者带入一个未曾被世俗沾染的纯净万分的世外桃源。

此处的风俗民情,给人的感受是极具烟火气及人情味。作者着力塑造的便是承载着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的端午节,端午节“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等习俗无不展现出楚地的地域风情。“走车路”与“走马路”的风俗,摒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将儿女恋情寄托于浪漫的歌声传情,给人以淳朴美好之感。

(5)“边城”的“边”有哪几层含义?(4分钟)

【提示】首先是地理概念上的“边”,“边城”地处湘西的偏远地带,隐藏在一片青山碧水之间;其次是文化概念上的“边”,“边城”作为一个依山傍水自然形成的小城,没有物质文明及工业文明的侵扰;最后是时间概念上的“边”,远离1931年社会的动荡不安,自成一种远离纷乱的诗意之美。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前面系列问题的铺垫之后,学生应该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师无须强调答案的一致性,亦不必强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只要其能说出自己内心对于“边城”的理解即可。

(二)合作交流总结(5分钟)

1.组内成员交换读书笔记,并将交流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困惑记录下来,咨询教师或同学。

2.整理、归纳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完善读书笔记。

三、布置作业(1分钟)

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或网络资料,进一步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赏析老船夫、翠翠、傩送、天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合作探究老船夫、翠翠、傩送、天保性格上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

一、設趣导入(4分钟)

文学批评家李健吾评论《边城》道:“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3]这段评论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

组织交流。

【提示】可爱的人物;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的品德;向上的、挣扎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宁静平和的灵魂;成人之美的道德品质。

二、进入新课

(一)你认为在《边城》之中,哪个人最具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10分钟,提问多名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件进行论述。)

示例:

老船夫,他尽职尽责、为人善良,虽清贫却极为慷慨。他守渡船长达五十年,无论风雨始终如一。他不愿意收过渡人的钱,“即便有的人心里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实在是无法推辞之时,他也会用茶叶和草烟作为回礼。当别人想尝他的酒之时,他就把酒葫芦整个地递上,让人家喝个够。他对孙女翠翠极尽呵护,尤其是对她的婚事上,他从不强迫,只希望翠翠能够获得快乐与幸福。

翠翠,她美丽可爱、天真活泼、孝顺而又坚强。她在风日里长养着,且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在面对天保和傩送二人的追求时,她毅然地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她关心祖父,常年陪伴祖父守着渡船。

傩送,他性情内敛,敢爱敢恨。面对碾坊与渡船这两种选择之时,纵然知晓碾坊是众人羡慕的,依然执着地追求清贫的翠翠。

天保,他豪放豁达,不拘小节。他勇敢地表达自己对于翠翠的爱慕,当得知傩送亦心仪于翠翠之时,他选择与傩送公平竞争,得知翠翠亦心仪于傩送时,他毅然选择退出。

【提示】此问题是对小说主要人物身上展现的人性美进行必要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情节和观点结合起来,先亮观点,再找证据,然后进行合理阐述。该问题可视学情只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要求其先列出发言提纲,然后组织交流。

(二)小说中诸多的人物都具有人性之美,那么做到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成人之美”吗?(6分钟,提问3-4生。)

【提示】此问题侧重于让学生梳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结局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小说中的众多人物虽然都是善良淳朴的,但由于其性格方面的诸多局限性,导致整个故事呈现出一个悲剧式的结尾。

(三)《边城》中的人物拥有人性美的同时,其又具有哪些局限性,从而导致了整个故事的悲剧结局呢?(18分钟)

1.翠翠在面对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的爱意之时,她是怎样的反应?

2.祖父在面对情窦初开却不知表露心迹的翠翠时,是怎样做的?

3.当知晓翠翠心仪的男子是傩送时,天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4.在天保出走并意外溺亡之后,傩送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5.他们的这些做法体现了这些人物性格上的什么局限性?

【提示】这五个问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梳理人物性格的局限性。教师需引导学生着重探究前面四个问题,而后才能让其进一步回答第五个问题。其中,前四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容易从作品中提炼而出,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其先将情节亮出来,然后进行合理阐述,具体如下:

问题1:翠翠自幼父母双亡,是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她在面对自己懵懂的爱情之时,自然是不知如何倾诉和表露的,更多的时候选择了躲开,这导致傩送并不能明白她的心意。

问题2:祖父在面对情窦初开而又不知表明心迹的翠翠时,没有直接询问翠翠的想法,谈起感情之事时也只是隔靴搔痒;在面对天保对翠翠的提亲之时,他亦没有明确回应,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小心翼翼的性格,使得傩送认为他“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这间接导致了天保的死亡。

问题3:天保在发现翠翠的心仪对象是傩送的时候,他伤心不已,并选择了离家出走,最终导致自己溺水身亡。

问题4:傩送在天保死后,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他不仅放弃了为翠翠唱歌一事,且对老船夫充满了恨意。在父亲询问起他与乡绅女儿的亲事之时,他只是间接告诉父亲“命里只许撑个渡船”,而后离家出走。

问题5:需要学生在回答了前四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炼总结,即翠翠的内敛、祖父的过于谨慎、大老二老的逃避与消极共同导致了这一场悲剧。

三、思维拓展

思考探究:哪些因素导致了小说人物性格上的局限性?(6分钟)

【提示】1.生活遭遇和情感经历的影响。如老船夫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导致了老船夫在面对孙女的婚事时过于小心翼翼;老船夫的社会地位与船总一家地位的不对等,导致他在面对天保的提亲和傩送对孙女的好感之时,有些慌张与不安;等等。2.根深蒂固的传统宿命观的影响。如,老船夫不仅仅将女儿的死看成是天命注定的,且将天保的意外死亡也看作是天意。他将许多的误会和“不凑巧”,都看作是命运的定数,从不去与命运抗争,也从不去思考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局。3.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含蓄内敛的性情的推崇,这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够到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无处不在,间接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对《边城》中彰显出的人情美一一进行解读。

2.理解并学习沈从文用矛盾冲突写人情美的写作方式。

3.为《边城》中的祖孙情、男女情、手足情或邻里情写一首诗歌或一段评述。

【教学内容】

一、问题导入(4分钟)

《边城》宛若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记录着茶峒人满满的善意,记录着他们的人性之美,也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着这样美好的灵魂,才生发出边城满溢著爱的人情之美。在《边城》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人情之美?请用“四字短语+情感类型”的形式加以概括。

【提示】可将人情美分为四大类,包括相依为命的祖孙情、纯洁真挚的男女情、兄友弟恭的手足情和互帮互助的邻里情,这些都是建立在善良的人性之上的。表达形式的限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精准概括的能力。

二、进入新课

(一)自主表达

1.从《边城》所写的人情美中选择一类进行赏析。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各个组员发言完毕后进行交流。(6分钟,4分钟组员发言,2分钟组内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惑,并选出准备充分的学生在下一环节进行班级交流。每一类可选2名学生代表发言。)

2.班级交流。(12分钟,视学生交流发言情况而定。可提前布置学生制作PPT,也可以利用实物展台呈现讲稿,要求有适当的情节佐证。)

示例:

(1)相依为命的祖孙情。翠翠从小父母双亡,翠翠的母亲是老船夫的女儿,在年轻时爱上了一个会唱歌的军官,后来便“唱”出了她。在爱情与名誉两难之际,军人服毒而死,翠翠母亲在生下翠翠之后,也故意饮下溪边的冷水,离开了人世。老船夫年事已高,生活清贫,独自一人抚养翠翠长大,对翠翠百般呵护,为她的婚事多番奔波,最后亦因为她的婚事而抑郁而死。翠翠对祖父也十分孝顺体贴,如不愿他一人在节日里守着渡船,在祖父死后仍然坚守着祖父奉献了一辈子的摆渡岗位。

(2)纯洁真挚的男女情。在《边城》之中,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年傩送与翠翠在端午节邂逅。翠翠对傩送的爱是忠诚的、坚贞的,在面对天保和傩送二人的情意之时,她毅然拒绝了天保的托媒提亲,即便是天保意外溺死,傩送远走他乡,她依然独守渡船默默等待着不知归期的傩送,自始至终不改初衷。傩送从一开始就明确地追求翠翠,即使是面对着“碾坊”这样的巨大诱惑,他也依旧甘愿为爱守一辈子渡船,在金钱与爱情的选择面前,他抛却了金钱,可见翠翠与傩送之间有的是原始乡村孕育出的“遵从古礼”且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

(3)兄友弟恭的手足情。天保与傩送二人,既是血浓于水的手足兄弟,又是情场敌手。他们尊重翠翠的选择,在竞争时也本着友爱公正的原则,天保“走车路”抢了先,便让傩送“走马路”先开口唱歌。知晓傩送的歌声宛如竹雀且翠翠心仪于傩送的天保,为了成全弟弟选择了远走他乡。在二人的这场较量之中,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有的只是植根于心灵深处的道德与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4)互帮互助的邻里情。《边城》中的乡民们都将道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正如《边城》中所言:“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老船夫摆渡的时候,乡民们会塞钱给老船夫作为辛苦的回报,老船夫上街置办货物的时候,街上的街坊都热情地招待,卖肉的商贩甚至会挑一些上等的肉给他或是给他多称一点。在老船夫死后,乡民们都赶来帮忙,无论是老道士还是箍桶匠都一一前来,即便是先前误认为老船夫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的船总顺顺,依旧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一腿子猪肉到翠翠家安慰翠翠,并告诉她“一切有我”,之后还担心翠翠孤单要将她接到自己家中。年轻时爱过翠翠母亲却求爱失败的杨马兵,从未选择记恨,还在老船夫去世之后,主动担起了照顾翠翠的责任。这里的商人并不世故贪婪,有的是宽阔豪爽的性情,这里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有的是光明磊落和重义轻利的品德。

(二)深入探究(12分钟)

沈从文塑造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来凸显茶峒人们身上淳朴率真的人情之美,你能找到哪些?

【提示】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前提下从作品中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抽离出来。学生回答若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以下五个问题引其进一步思考。其中,前面四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矛盾冲突对于表现人情美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第五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思考塑造矛盾冲突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1.小说第四章写到这一情节:爷爷去和友人喝酒未能及时接翠翠,翠翠怀着“假如爷爷死了”的念头独自等待爷爷回来。作者为何要写这一情节?

2.傩送与翠翠的感情线已经非常美好,为何还要塑造一个王团总的女儿?

3.作者为何要写天保与傩送爱上同一个女子?

4.作者为什么要将翠翠一家塑造成贫穷的形象,却将船总顺顺一家设置成当地有权有势的形象?

5.为什么作者要在作品中塑造这些矛盾或冲突?

【提示】1.以“祖父爽约翠翠担忧”这一冲突来写祖孙情。端午节翠翠及祖父去看划船之时,祖父回到渡船代替老朋友,结果老朋友喝醉了,因而未能及时去接翠翠。虽天色已晚,翠翠仍坚持等待祖父,等待的时间十分长,翠翠极为烦躁痛苦。但在等待的痛苦之余,作者写到翠翠有了“假如爷爷死了”的念头,可以体现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翠翠对于爷爷的担忧。之后翠翠看到爷爷守着喝醉的老人,她立马消了气。面对爽约,人们往往会抱怨,但翠翠更多地是在担心爷爷的安危,这一情节可以写出祖孙二人感情的深厚。

2.以“金钱与爱情的抉择”这一冲突来写儿女情。拥有渡船的翠翠贫穷,拥有碾坊的王团总的女儿富有,面对这样的抉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碾坊”,但傩送在这二者之间弃金钱而择渡船,这一情节可以体现爱情之真挚。

3.以“爱上同一个女子”这一冲突来写手足情。一般的文学作品可能会用兄弟间互帮互助等情节来展现手足情,但《边城》却设计了兄弟共同面对难以舍弃的爱情这一情节。在这一情形下天保、傩送依旧能够公平竞争,并自愿作出牺牲,这样的设定,使得兄弟情显得格外难得。

4.以“地位之悬殊”这一矛盾来写邻里情。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船总顺顺与翠翠一家身上。船总是当地极有权势的人,但他从不盛气凌人,他体恤老船夫一家生活贫苦,便赠送鸭子、粽子等,当自己的两个儿子喜欢老船夫的外孙女之时,他也没有丝毫反对。不顾贫富等级的邻里之情,更显此地的民风淳朴。

5.文似看山不喜平,矛盾冲突愈是大,《边城》中的人情之美愈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手法,应当在写作之中加以运用,以鲜明的矛盾、冲突塑造情节,凸显作品的张力。

三、写作与交流(11分钟)

为《边城》中的祖孙情、男女情、手足情或者邻里情写一首诗歌或者一段评述。

【提示】对于已经完成的学生,可以安排其结合本课时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诗歌或评述;未能提前完成的学生要求其当场完成。写作或修改6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第四课时

【教学任务】

1.探讨《边城》的意蕴之美。

2.理解《边城》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了解时代价值取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问题导入(3分钟)

沈从文曾言:“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4]你认为,《边城》传达给我们的是美好还是悲痛呢?

【提示】该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边城》的意蕴,不必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唯一的回答。

二、进入新课

(一)带领学生阅读《边城·题记》《习作选集代序》及汪曾祺的《小说的作者与读者》,说说沈从文《边城》的意蕴之美。(16分钟。其中,10分钟读文章,3分钟思考并圈划重点信息,3分钟班级交流。)

PPT(投影重点信息):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5]——《习作选集代序》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6]——《习作选集代序》

沈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这是文学功能的最正确的看法。[7]——汪曾祺《又读<边城>》

【提示】这个环节是希望学生在读完一系列的文章之后,体会沈从文通过《边城》想要传达的对“桃花源”式的生存环境的追忆及向往。沈从文生长于这片风景如画且民风淳朴的土地,所以他想要给人们传达茶峒人们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人们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他们民风淳朴,有着人性人情之美和纯洁自然的爱,他们的内心永远充满希望。在茶峒,虎耳草能够永远生长,象征着内在精神文明的“白塔”在坍塌之后依然会屹立起来。《边城》中所有美麗的文字,都是因为沈从文先生想要塑造一个美丽向善的精神家园,让读者体悟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

(二)带领学生阅读《长河·题记》、汪曾祺的《又读<边城>》及《边城》部分章节,思考作者是不是仅仅在表现一种美好的人生形式?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究竟是什么?(13分钟。其中,10分钟读文章,3分钟思考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PPT(投影重点信息):

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

……

如今假若翠翠又同妈妈一样,老船夫的年龄,还能把小雏儿再育下去吗?——《边城》第七章

“天保大老淹坏了吗?从不听说有水鸭子被水淹坏的!”

“可是那只水鸭子仍然有那么一次被淹坏了……”

……

“这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老船夫说时心中充满了感情。——《边城》第十六章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

第二条罪名,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8]——汪曾祺《又读<边城>》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9]——沈从文《长河·题记》

思考探究:

1.作者写翠翠与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天保死后老船夫与杨马兵的对话,究竟有何深意?(4分钟)

2.为何文艺理论家们会认为《边城》的罪名是脱离现实生活?(4分钟)

【提示】这两个问题意在使学生体会这部作品传递的“隐忧”。

问题1:作者的隐忧之一是对人们在“自然”“人事”面前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哀叹,是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翠翠的母亲殉情而死,而翠翠的长相与母亲有极大的相似。这容易使人联想到其命运似乎也与母亲并无太大不同,她的爱情总是因为种种误会而产生隔膜。老船夫感叹于天保的死是命中注定,想要尽力去争取翠翠的幸福,却求而不得,最终惨死在风雨之夜。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命运的思考。

问题2:作者的隐忧之二是对现代文明和商业气息逐渐取代朴素人性的悲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外国列强侵略,国内军阀混战。二十岁的沈从文去北京闯荡之后,目睹了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沈从文先生在体会到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触发了对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但当他回到湘西,却发现原本淳朴的故乡也未能逃脱政治风云的摧残和近代文明的步步紧逼。朴素的湘西人情世界也轰然倒塌,正如作品中老船夫的死亡与白塔的塌毁、渡船的冲走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一般,这是在宣告古朴的乡土文化的逝去。沈从文只能按照理想的样子对故乡加以描绘,期待能够唤醒当下迷失的人们,使其重塑国民性格。而这正是其在作品背后隐藏的深深悲痛。

三、开放式研讨(5分钟)

在《边城》的结尾处有这样的句子:“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作者有何用意?

【提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可自由发言,见仁见智。结尾处,作者将翠翠对爱情的期待置于一种无可预知的孤独守望状态,但她仍然用爱守护着自己的未来。沈从文在面对被近代文明腐蚀而堕落的城市及乡村时是痛心的。但痛心之余仍怀有希望,持着守望的状态,用自己的爱保留着对痛苦现实的一丝希望:古朴的湘西和美好的人性逝去了,但它也许还会重现的!

可以说,翠翠用爱守望傩送归来,而作者则用爱守望人性复归。

注释:

[1][3]刘斯奋、刘斯翰主编:《今文选·人文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第28页,第27页。

[2]沈从文:《沈从文散文》,太白出版社,2012年,第303页。

[4][5][6]见张建永、佘佐辰主编:《从文学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第9页,第8页,第9页。

[7][8]赵园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年,第262页,第261页。

[9]沈从文:《长河集》,岳麓书社,2002年,第17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猜你喜欢
天保世外桃源船夫
含有国名的成语
我想寻一个世外桃源
船夫和风
向日葵的故事(下)
shock of THE NEW
炭灵记
单独中的洞见
船夫和儿子
话丢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