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有和:早期诱发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2021-09-07 10:40王蕾
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注意力情绪方法

王蕾

早期诱发是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我于198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研究中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是,对年龄在8—18周岁,智力发展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的少年儿童,可以有意识地诱发其产生少年大学生具备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通過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来促进其智力快速发展。

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孩子的兴趣、情绪、态度、意志、注意力、自信心、自觉性等等。文化课程是学校的任务,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兴趣和巩固兴趣的方法

怎么激发兴趣?怎么巩固兴趣?怎么迁移兴趣?怎么维持暂时的兴趣?我们先从第一个方面说起。

兴趣,是力求认识或爱好某种事物和活动的倾向。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乎都是在学习兴趣方面出了问题。上课不好好听,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上了几天课之后厌学了,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作业拖拖拉拉,也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

激发兴趣的方法:引导好奇法、科学教育法

引导好奇法,是以孩子身边的事物诱导孩子好奇,激发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少年儿童对好奇对象产生兴趣。比如讲摩擦力,你可以给孩子试一试,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在一起,怎么拉也拉不开,这就是摩擦力在发挥作用。我们要不断地用身边的这些事情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好奇心是不是建立起来了,是可以发现的。有一次我带孩子坐公交车,有个乘客带着一个拉杆箱,扁的一面对着车辆前进的方向,一刹车,拉杆箱就倒下去了。后来我把箱子拉起来,转了90度,就不倒了。孩子马上好奇地问:“爸爸,怎么转了一下就不倒了?”我说回家以后跟你说。后来我给他画了个图,告诉他,第一种情形,一刹车,箱子底下不动了,上面是惯性往前倒,这时候重心下降,箱子就倒下来了。而旋转90度以后,一刹车,箱子上面往前去,重心是上升的,本身的重量把它自己拉回来了,就能保持平衡。

也有的家长说,孩子什么时候好奇,我也不知道。那我告诉你,好奇、观察、发问,是孩子好奇心产生的三个连锁的环节,保护发问,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要是你答不出孩子的问题,可以和他一起查资料、请教别人,但不能随意拒绝回答。

科学教育孩子,从身边事做起,可以跟孩子种花、种草或者是养小动物,一起制作船模、航模和机器人。要经常跟孩子一起看科普书、科普电影,参加科技夏令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有一个“未来科学家亲子游学营”,跟孩子去讨论里面的科学知识,会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游览文化古迹。但是不管参观和游览什么地方,都要事先做准备,估摸着孩子可能会问到什么相关知识,做家长的得在家里先备好课。比如说带孩子去黄山,黄山有什么?飞来峰、北海、玉屏楼……你把这些东西查清楚了,跟孩子走到哪里,你说到哪里,这不就是在学自然地理?而且这个时候孩子喜欢听,愿意学。引导好奇加科学教育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两大方法,你不断在这两方面加强,孩子就对知识感兴趣了;对知识感兴趣,他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

巩固兴趣的方法:成功喜悦法(自我陶醉法)

已经有了兴趣,怎么把这些兴趣巩固下来?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后的喜悦可以巩固所做工作的兴趣。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表扬孩子有创意的新方案。

要帮助孩子提高作业正确率,“红叉叉”太多很影响孩子自信心的。你检查孩子的作业之后,不要告诉他哪一题错,让他自己找出来,这对提高孩子作业的正确率非常有效。

我们还可以组织家教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比如让孩子当小老师,给爸爸妈妈讲课。

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回忆过去的成功案例,说说孩子是在哪个地方、什么时候得的奖,有哪些奖状,可以把奖状拿出来一起欣赏。

订计划时,指导孩子不要制订得过高,让他能够完成。

这五种做法都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的兴趣。

迁移兴趣的方法:逐步过渡法

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孩子的需要而改变孩子的兴趣,这就叫兴趣的迁移。

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似乎干哪一行都很行,有人说他能力强,其实,根本原因是他善于及时迁移自己的兴趣。

那怎么去迁移兴趣呢?试试逐步过渡法。在孩子现在的兴趣和你希望他建成的兴趣中间,找几个过渡点,慢慢地把他的兴趣给迁移过去。

举个例子,我希望女儿在小学高年级时养成看长篇小说的兴趣,这对提升文化修养很有必要。但我讲了很多看长篇小说的好处,女儿根本听不进去。我试过很多种方法都不行。后来电视剧《红楼梦》开始播了,女儿喜欢看,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全家四口人晚上什么事都不干,守着看电视剧,看完了还讨论。我事先跟儿子说:“我们讨论的时候,你就专门捡那种在书上有、电视里没有的内容讲。”然后女儿就纳闷了:“你说的这个人我怎么没看到?”儿子说书上有。就这样,大概讨论了两三个晚上,女儿就主动去找《红楼梦》书来看了。电视剧放完了,女儿把《红楼梦》小说也看完了。就用这种方法,我诱导女儿读了许多名著,成功地实现了兴趣迁移。

儿童常常记下不会唱的歌词,却不愿意背唐诗。你可以给他听儿童唱唐诗的录音带,慢慢就把他的兴趣给迁移过来了。

维持暂时兴趣的方法:自我约束法

对于那些孩子在现时没有兴趣、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奖励,帮助孩子自我约束。比如:做完作业,经检查没有错误,允许孩子玩会手机或看会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借以维持他的暂时兴趣。

强化注意力和自信心的方法

注意力就是注意的能力。它是指人类个体对于事物的专注程度,专注程度越高,注意力越强,注意品质越好。在校学生学习课程,专注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孩子的注意力与他的年龄有关,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做作业做上十几分钟就想玩,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有意注意维持时间

年龄段       维持时间

5-7岁        15分钟

7-10岁       20分钟

10-12岁      25分钟

12-16岁      30分钟

16岁以上     50分钟

实验心理学中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培养注意力有很简单的方法。比如说随便翻开一本外语书,让孩子把所有的0都找出来。或者是用舒尔塔方格训练法,在家随便找1张白纸,横竖画二十五格,从1填到25,但要打乱了填,然后让孩子重新从1找到25。他只有全神贯注地看着这25个格子,才能找得又快又准。你甚至可以让两个孩子来比赛,看哪个快。还可以试试把一首五言绝句打乱了字序填到20个方格里,让孩子找出来。

明确行为目的,进行有意识的锻炼。这些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但不等于孩子上课的时候就愿意集中注意力。这就要让孩子明确行为目的,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毛泽东少年时喜欢到城门口嘈杂的地方读书,就是有意识地在锻炼自己的注意力。不管环境多乱,我就只管干我的事,这就是有意注意的能力。

培养对所做之事的直接兴趣,可以提高注意力水平。这个很好理解,你对这个事有兴趣,你的注意力自然就容易集中。

强化孩子自我意识水平,在需要时能够控制自己。孩子能够意识到自我,知道自己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并能控制自己。

下面再说自信心的培养和锻炼。

自信心是人类个体对自己完成某一活动或学习任务能力的估计。估计得越高,自信心越强。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自信心强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在犯了错误时,能够及时纠正;在完成已有任务后,会追求更大的成功。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尽可能设法让孩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经历。在平时的亲子活动当中尽可能多让孩子提出方案。比如说去黄山,你先问问孩子,怎么玩?让孩子提出方案来,然后去实施,获得成功后孩子就会很开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得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相反,每次都是你一手包办,孩子根本不用动脑筋,就很难锻炼到决策能力,也体会不到成功和自信的感觉。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有些家长喜欢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数落孩子的缺陷,讥笑自己孩子的某一次错误,这是很不合适的,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长、老师和他人对孩子的正面评价,会直接激励孩子。少年大学生肖兵的父亲经常带他到野外去写生,把他画过的画收集起来,标上作画时间,不时拿出来评论评论,指出肖兵的画有哪些进步。每次评论之后,肖兵总是美滋滋的,自信心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和增强。

稳定情绪的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的方法,就是稳定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有两个原则。

原则一:孩子没有错误的情绪。由于孩子的判断能力弱,很多时候表现出错误的情绪,但是孩子在主观上并不认为那是错误的。有个案例中,孩子对爸爸说:“新来的数学老师好凶,我见到他,心里就害怕。” 爸爸说:“老师有什么好怕的,以后不许这样说。”孩子表达的情绪被爸爸顶回去,孩子不敢说了,但还是害怕啊,不敢听数学课,甚至逃课。你看,孩子有了情绪,我们一定要非常关注。因为孩子小,他能力弱,没办法自己从情绪里走出来,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

原则二: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孩子情绪。耐心倾听是为了充分、全面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发现是为了避免情绪恶化;准确判断,可以设法稳定孩子的积极情绪。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孩子的消极情绪。

怎样去调控孩子的情绪呢?一是调整期望值。有个妈妈说,两个孩子的相处出现了问题,大孩子 性格文静,小孩子却总是大哭大闹,所以大孩子觉得小孩子吵,不喜欢跟她玩,而小孩子却很热情,可是每次的热情换回来的却是冷漠甚至沉默,这让妈妈和小孩子都无法接受。这种矛盾就是两个孩子的情绪标准不一样,你就是要去调整双方的期望值。跟大孩子说:“这是你妹妹啊,吵一点也没关系。”对小孩子呢,告诉她:“你老是这么吵,姐姐当然不愿意跟你玩了,你不吵不就解决了吗?”

第二个是脱离情境法,就是將孩子带离产生或者可能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比如孩子考完一场重要的考试后想跟同学对答案,你赶紧把他带走,万一发现有错,岂不是影响下一场考试?

第三个叫满足需要法,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比如大型考试前一天,孩子突然想看足球赛直播,你要是不让看,他心情不愉快,根本睡不着,那还不如给他看呢,看完了高高兴兴去睡,情绪稳定,明天也能发挥得好些。

最后就是引导孩子接受现实、适应现实。在孩子有了情绪,而我们又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要说服孩子接受现实、适应现实,不要处在情绪的波动当中。

猜你喜欢
注意力情绪方法
让注意力“飞”回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