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梦回黄河岸畔 响起“商旅驼铃”

2021-09-07 22:33王小静
科学导报 2021年57期
关键词:水运商贸码头

王小静

眼里是九曲黄河,脚下是千年古渡。走在古镇的小路上,每一处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抚摸着古老的墙体,仿佛置身于曾经的商贸重镇。8月13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碛口,感受这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美誉的黄河古镇风情。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与陕西省吴堡县隔河相望。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这里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也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

在古镇的最高处,一座高耸的古庙坐落在卧虎山头。黑龙庙始建于明代,依山而建,俯瞰黄河,保佑百姓的日子风调雨顺,见证了古镇码头船运商贸的兴盛与繁华。至今,黑龙庙香火旺盛,依旧是当地人逢年过节祈福的必去地。

在黑龙庙对面的古戏台,因特殊建筑设计,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古代,这里的戏可远扬十里之遥,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一省唱戏两省听”之说。而戏台楹联也耐人寻味:“众观戏情传情传意戏传情;章成事理顺理顺心事顺理。”这楹联可正着念,反着吟,不同的断句,可悟出不同的所感所思、人生哲理。

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碛口这个“有大文章的小都会”,因黄河水运而兴,可古镇风貌未随码头消失而衰。如今,走在古镇小路旁,漫山的枣树上挂满了大红枣,拾起一颗,清脆香甜,如同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在此的百姓,淳朴、善良,过着自足、宁静的生活。

目前,碛口古镇完整保留着中国明清时期的貨栈、票号、当铺、钱庄、码头等商业建筑,以及中国北方典型民居、院落、庙宇等传统建筑形态及丰富民俗,集明清建筑、革命遗址、风俗民情、晋商文化、黄河文化与黄土文化于一体。

当地村民王振花告诉记者,她家现在还住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头房子里,隔壁院子开了间民宿,做农家乐,而她经过专业培训,当起了景点导游,一年收入多了3万多,日子过得热热闹闹。随着碛口古镇旅游发展得越来越红火,这里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开朗。面对四面八方的来宾,当地的男女老少自然地与游客聊起家常,夸起自己的家乡。也许,这些被岁月浸染的古镇人,也是碛口最美的风景。

古村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但是中华本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延续乡村历史根脉、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昔日繁华的商埠虽已丧失交通功能,却是记录古镇变迁的活化石,守护着居民们的共同记忆。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旧时碛口的繁华仿佛历历在目,岁月变迁,历史的痕迹都留在了古镇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树,留在了远处缓缓流淌的黄河水中。

猜你喜欢
水运商贸码头
SIAL国际食品周(5月16至20日):打造集“峰会、展示、商贸对接”的食品贸易新生态等
大块头和小不点
备年货 迎新春
前往码头
图说水运
在码头上钓鱼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大学商贸英语翻译的语境因素运用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