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一百年 正青春

2021-09-07 08:47
中国银幕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工人

上映日期:

2021年7月1日

导演:黄建新 郑大圣

编剧:余曦 黄建新 赵宁宇

主演:黄轩 倪妮 王仁君 刘昊然

袁文康 祖峰 窦骁 张颂文

刘家祎 王俊凯 王源 欧豪

韓东君 张超 张云龙

胡先煦 陈坤 李晨

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

故事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创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创新视角 独树一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何能在众多相似题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献礼电影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在故事和主题表达上,为后来的主旋律影片提供了“从小人物入手呈现时代大事件”的极好范式,获得不错的效果。然而这样的范式对《1921》而言,却很难复制——“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其具有空前重大历史意义的真人真事不允许做任何的另类解读。目前有《开天辟地》《建党伟业》两部重量十足的影片几乎将“建党故事”细节化呈现,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1921》的发挥余地。

在有限的空间中,将故事拍出新意,《1921》面临着比其他献礼片更大的挑战。《1921》在打造剧本时,查阅并收集了大量各个国家关于“一大”的史料,在此过程中,主创们发现了很多从未被揭露的故事,比如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马林,在赴上海参加“一大”前,就被帝国主义的间谍机构盯上,以至于“一大”在召开时遭遇监视,最后被迫将会场转移到嘉兴。这是其他讲述“建党故事”的电影作品中从未提及过的。

导演黄建新以此为突破点,在《1921》中增加大篇幅的“国际视角”支线内容。作为曾经参与“大业三部曲”核心制作的黄建新来说,中国近代史的一幕幕已经刻进了他的脑海,他能从历史细节中“扩写”出更具故事性的电影情节,尤其擅长深挖每一个历史细节背后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比如为建国前夜的故事“做加法”,拍出了电影《决胜时刻》。

据透露出的故事人物信息,这条独树一帜的“国际线”不仅包含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一起参加“一大”的描述,还有日本共产党人在上海活动的故事。除此之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共产党小组,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都将出现在这条“国际线”中,大大扩展了“一大”故事横向切面。不仅如此,影片还以“谍战”的类型形式呈现这条“国际线”,以保证新鲜信息量的同时,也拥有更为市场所接受的商业元素。

斗志昂扬 浪漫风华

剧作上,“谍战”、“国际视角”等新鲜元素担负起了扩展故事新视野的重担,在风格上,《1921》也致力于呈现与前人作品不一样的气质。一百年前,参加“一大”的代表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还有十多岁、二十出头的青年共产党人,“青春”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特征。以此为依据,《1921》定下了“青春基调”,以更为明媚青春的朝气,呈现当年共产党人的意气风发与斗志昂扬。

为了贴合影片“青春”的色调,影片主演多以青年演员为主,“他们眼里都有光。”总制片人任宁表示,影片基本按照当年共产党人的实际年龄来挑选演员,除了形似,更看重神似。黄轩、王仁君、欧豪、韩东君等青年演员,与刘昊然、王俊凯、王源、胡先煦、周也等新生代演员共同组成一道靓丽青春风景线。

与影片“青春调性”相匹配的是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中极少运用的浪漫诗意的摄影风格。这得益于“三金”摄影“大满贯”得主摄影指导曹郁,作为曾执镜《南京!南京!》《八佰》等历史题材的他,擅长呈现真实与浪漫感融合的摄影风格,从而将沉重的历史,拍出浪漫的诗意,用充沛的镜头语言,呈现人物澎湃的内心。无论是毛泽东背着包袱,立于电车车头,迎着朝阳充满憧憬的模样,还是李达于屋顶,仰头呐喊的情景,都诗意满满,更斗志昂扬,令人热血澎湃。

除了呈现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在人物塑造上,黄建新与主创们希望更多地展示伟人充满烟火气的一面。毛泽东饭桌调侃李达不吃辣,李达为结婚剃头,王会悟演练为争取一大代表宿舍向女校老师撒谎,甚至展示了陈独秀为了教育经费“闹”到孙中山面前的种种历史人物更具“生活化、人性化”的片段,使得人物饱满而富有人情味,突破“历史符号”的表象,呈现出在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可爱、更具亲和力的性格。

早期革命群像展示

【五四运动学生群像】

出场演员:

刘昊然、欧阳娜娜、谷嘉诚、张雪迎、郭子凡、彭楚粤、夏梦、胡连馨等。

历史回望: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各阶层民众群情激愤,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进行抗议游行。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1921》光影呈现:

影片主要围绕1921年在上海参加“一大”的共产党人描述,对这段开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学生运动着墨不多,主要以“回忆”的形式出现。“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理论基础。花絮中,刘昊然饰演的运动学生撞开曹宅的画面,再现了“五四运动”的高潮画面,十分热血。

【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工人罢工群像】

出场演员:

欧豪、俞灏明、刘畅、王森、张晓晨、李子峰等

历史回望:

1921年7月20日,上海英美烟厂老厂机车间工人不堪忍受虐待,率先罢工,并得到新厂机车间工人响应。然而厂主勾结警署将老厂工人代表监押,激起两厂工人义愤,8 000多名工人参加同盟罢工。当时正值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组织即派党员李启汉到厂指导,领导组织罢工。8月5日,工人手执“还我血汗”、“增加工资”等旗帜,上街游行。7日经工人代表同厂方进行多次谈判,迫使厂方基本接受条件,持续20多天的罢工终于取得胜利。

《1921》光影呈现:

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工人罢工是上海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罢工。团结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向胜利的缘由之一,影片因此对工人群像进行了重点描述。而这次罢工又发生在“一大”召开期间,成为电影《1921》的主要支线之一,也是《1921》中最主要的“大場面”。在幕后花絮中,欧豪饰演的工人党员李启汉带领工人在厂房前呐喊抗议,声音嘶哑,信念不灭,展示了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精神。

【法国留学共产党人群像】

出场演员:

朱一龙、王源、白宇、赵露思、生港帅、范世錡等

历史回望:

1920年底,陈独秀委托赴巴黎任教的北京共产党员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建立党组织。1921年2月-6月,张申府先后发展刘清扬、周恩来入党。随后,旅法华人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等,并出版《少年》月刊,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宣传。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时,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没有接到开会的通知,仍积极筹划在旅欧学生中建立统一的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并于1922年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

《1921》光影呈现:

电影《1921》在影片中开辟了“国际视角”,在这条重要支线中,除了对共产国际、日本党员进行描述,留学法国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成为这部分支线的重要组成。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一大”召开之际,留学法国的共产党人并未回国参加,只能“隔空打CALL”,因此影片中也着墨不多。然而即便如此,此阶段留学法国的共产党人中,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成为今后改变中国的关键人物,值得电影为此好好书写一笔。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工人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on Humanity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三个砌墙工人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共产党须联合其他进步的政党和政治派别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