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2021-09-08 14:18姜大磊
健康之家 2021年6期

姜大磊

摘要:目的:探讨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入路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常规组应用外侧入路,实验组采取前侧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与预后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达到理想关节修复效果,但是前侧入路手术方式创伤更小,且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更短。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前侧入路;外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由创伤导致踝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或继发性增生而引起的关节炎性病变[1]。当前,踝关节融合术踝关节融合术依然是治疗中晚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金标准,手术固定方式较多,如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以及加压螺钉固定等。锁定钢板内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踝关节融合手术,但是对于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效果研究并不多。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入路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8.54±4.24)岁。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7.91±5.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行连续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取前侧入路,以踝关节间隙为中心作前方纵行切口,逐层切开,沿肌腱間隙进入;切开关节囊,用摆锯去除胫距关节面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维持良好的融合接触,将踝关节融合固定在功能位上,将前侧锁定钢板置瘀踝关节前方,用数枚螺钉固定;彻底止血并冲洗,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石膏固定。常规组应用外侧入路,作腓骨远端纵行切口,逐层分离,暴露并切开关节囊,于腓骨尖上约10 cm位置截骨并将残端完全剥离取出,取残端松质骨待植骨用;完成在融合面截骨并冲洗,对合融合面,保持0°~5°外翻和0°~10°外旋;锁定钢板固定于踝关节外侧,用数枚螺钉固定,彻底冲洗并用石膏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与预后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评价)、关节功能评分(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1软件完成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预后指标对比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对于踝关节融合术的入路研究认为,前侧入路优势更突出,前侧入路可从胫骨内侧缘切开骨膜与关节囊,无明显创伤性操作,可确保胫距关节充分暴露,以及手术期间踝关节融合位置得到更理想的调整,从而维持骨膜与关节囊的完整性,所以整体干预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证明,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均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改善作用明显,但前侧入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更短,更利于术中感染等风险的防控。

综上所述,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达到理想关节修复效果,但是前侧入路手术方式创伤更小,且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桂斌,周春晖,赵金伟,等.前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严重病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7):141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