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孔家大院

2021-09-09 02:57文化产业杂志申树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孔家戏台大院

《文化产业》杂志 申树

梁椽金粉黛浓色,池中荷叶一片青。墨意无边孔家园,端坐闲庭静待春。

这是我近来看孔家大院的视频时一位制作者对孔家大院的总结,私以为恰到好处,便摘来放在文首。孔家大院是我年纪尚小时看过的第一处宅院,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意义深远。

第一篇 初见面

高中时我在山西省太谷县城上学,某次假期与好友在县城里东游西逛,偶然走进了一个古巷,走着走着,便遇见了孔家大院。看着青砖碧瓦、古朴秀丽的孔家大院,按捺不住进去一游的心思,我和好友跟售票厅的阿姨好说歹说,阿姨终于让我和好友用随身携带的学生卡捧着半价票走了进去,带着欣喜感和探索之心到园子里好生游览了一番,只觉宅院风景秀丽,既不失古朴厚重,也不失典雅秀丽,再加上孔家家主的传奇故事,私以为孔家大院着实担得起承载晋商文化丰富内涵的“六大院之一”的名号!

犹记当时应是半下午,记得园子里有只猫,懒洋洋的,落日余晖中,在树荫下满足地困觉。花园里有一间亭子,名叫“小陶然”,我在那处坐了许久,亭子下水流潺潺,小金鱼们游来游去,荷叶绿意盎然,亭边小桥桥柱上十二生肖的石像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亭榭湖石、树影婆娑、绿草茵茵,只觉静谧盎然、舒爽至极,好不让人回味。

有一间绣楼,构造巧妙,既有中国传统的味道,也有西方异域的风格,足见其受宠程度;绣楼中有一只床,雕刻精美,床两旁有两只红灯笼,显得很应景,让人不由想起从前没有电灯的时候;绣楼中大约还有一座菩萨像,端坐于台上,增添了几分庄重感;大约因为我也是女子的缘故,我对绣楼记忆犹新,多年后仍能回想起来,总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篇 再认知

孔家大院东西91米,南北61米,总面积约6325平方米,由五个院落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和两处园林——东花园、西花园组成。宅园地处太谷县城内无边寺(白塔院)西侧,毗邻上官巷。了解后方知,此宅园并非孔氏祖宅,而是1930年孔家人用两万枚银元从太谷士绅孟广誉手中购置的。原先的孟家院,也就是现在的孔家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经历嘉庆、道光年间的修建,直至咸丰年间才告完成,孔家买下来之后又加以修缮,才形成了如今面貌。孔家大院不仅留有清朝时期的建筑遗风,还带着北方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和南方园林雅致秀丽的特色,别有一番韵味。

孔家大院以南为正,北向开门,拾级而入,在进入正院前有一个东西狭长的院落,兼具实用和防御功能。站在院中朝上看是二层楼,楼上有两个不安玻璃的窗户,讲解员说不安玻璃的窗户是为了让客人和小姐们在县城里有红火的时候可以登上梯子看热闹用的。

进入主院,正南有过厅三间,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十分宏敞,是主人会见尊贵客人的地方,称之为“官厅”。过厅东西两旁各有三间厢房,是管家居住的地方。东厢房为“三有堂”,取有猷、有为、有守之意,寓意有业绩、有作为、有操守;西厢房为“三多堂”,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寄托着主人对事业和家族的美好期许。二进院正中有鱼缸,鱼缸里有莲花,鱼缸后种有石榴树、柳叶桃和两棵发财树;宅园里还栽了丁香和柏树,看起来比一般庭院更加气派。官厅屋脊的牡丹砖雕,远看高贵美观,整齐划一,近看形态各异,气度不凡。官厅内大梁、二梁、三梁一直到横梁、椽都是桐油罩面,金箔彩绘,正是过去老百姓所说的“头顶拱形大梁,脚踏方砖满地”。其堆金沥粉,熠熠生辉。官厅不但有北门,也有南门,厅内宽敞明亮,可由南门进入三进院。官厅和东、西两院均留有一米宽的通道,将两院相连。三进院是主人们居住的地方,从下往上看,窗户很有特点,虽不是清代风格却也不失古典美。这是园子买下来之后找人新修的,将原先清代风格的窗户改为带有西方特色的窗户,且夹杂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窗户玻璃有“方孔圆钱”的构造,寓意招财进宝。东西楼为女眷居住,二层是未婚女子的“绣楼”。南楼是主人居所,一层前有抱厦,原悬傅山书“谨节亭”匾额,二层悬有“瀛洲风范”四字匾额。整体而言,该楼建筑华丽,用料讲究,高耸宏大,是全院的最高建筑,体现了主人的地位。

与正院一字排开的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戏台院。院南的戏台宽大华丽,精美壮观。台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戏台院的东西厢房,原是主人看戏宴客的敞廊,现都筑起了前墙。戏台院的戏台比较特殊,戏台不高,整个戏台没有用一颗钉子,全是木结构;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承重梁发生断裂,负责修缮的先生就在后面加了柱子保护起来。

从戏台院往西,并列着另一处两进四合院,称为墨庄院。相传在里院北屋屋檐下,曾悬挂着岳飞手书的“墨庄”匾额,因而得名。它在整个宅院以南为正的大格局中,反其道而行之,制造出一处以北为正的院落,让人心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东花园被拦腰截断,破坏了整体格局,它本是孔家大院中最好的景观——东花园独立设计,平地造景,四面游廊依墙而建,将整个花园连为一体;东西方向舫、轩相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舫酷似船头,地下设有地火;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增加了园林的立体感,灵动活泼,生意盎然。

西花园则是有“小陶然”亭的花园,与生活区连通在一起,景致尚保存完好,便是我初见时坐了许久的地方,北部建有一排出檐深远、带明廊的赏花厅,多边形水池中建有木质结构的方亭,此亭就是传说中的“小陶然亭”,现在仍想抛开身边烦恼事,去那园深处悠悠独处。

另还有厨房院子和一众仆人居住的地方,只记得是一排排的平房,排列在院子外围,平房排得很长,不禁感觉到深宅大院的长廊,又想到街道上的长巷子……

游览孔家大院真真让人觉得——古时深宅大院中的园林景观着实是精致,移步异景,步步入心,景景动人。

第三篇 最难忘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旅行经历的人,我斗胆表达一下自己不太成熟的想法:建筑物之所以美,之所以让人觉得高大或精妙,基本上都源自人类的智慧,或偶然,或必然,人类的智慧和灵魂让建筑物有了生气,有了力量,有了为人称道的内容与形式。

在孔家大院里就有这样一副对联,我个人觉得这副对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家人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治家之道,现摘录如下:

横批:虚心味道

上联: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

下联: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

这副对联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在我看到的时候甚至旁边写了对应的简体字,像是孩子的手笔。我虽喜欢孩子的天真烂漫,但是这样的破坏终究不太好,实应有效保护起来才对。这副对联像是一份家训一般,告知后人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觉得其中的内涵虽说浅显却耐人寻味,全力做到也并非一件易事。

我曾听说,每个人都像一本大书。那么我看来,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自然也是一本巨大的书了。且不说这样的深宅大院,就说小门小户,也有前人和祖先的故事流传。每一个人都有过去,每一个人都有故事,一个个充满着故事的人连缀起来自然是一本又厚又重又有温度的大书了!就说我自己,虽仍处花信年华,却已经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成就了现在这个看起来略显懵懂、带些迷茫、偶尔沉着、或也感伤的女子,虽说写不出鸿篇巨著,做不出惊世绝伦的文章,不是婉转玲珑的人,但偶尔也会说一些天命之年的人都觉得入耳入心的话。

我觉得,游孔家大院也是如此,我们能看到的是建筑的宏伟与精妙,看不到的是前人的智慧和世代的积累,但是我们可以感受,进而思考背后的因由。看到房屋,想到建筑者;看到雕梁画栋,想到设计者;看到东花园被破坏,想到历史……我想,不同的人游览孔家大院会从中“读”到不同的内容,第一次“读”和第二次“读”能想到的又不尽相同,就像“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想到这里,突然又想去孔家大院游览一番了……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了罢!

猜你喜欢
孔家戏台大院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闭门即是深山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補正*①
山西古戏台掠影